案例:
麗麗媽:我和老公的工作都經常需要出差,每次把麗麗撂在家里一個人和保姆玩,我一直都覺得心里很愧疚。我和老公性格都比較開朗,可是麗麗卻看上去很文靜的樣子,不想其他的孩子那么喜歡鬧。我始終都覺得孩子是因為接觸的人太少,每天就對著保姆這樣下去肯定不是辦法。所以我就在附近找了一家比較火的早教機構,把麗麗送到那里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赡芤驗樾詢r比較高的緣故,這家早教機構真的很火,每個班都有五六十個人一起上課,上課的時候也不知道孩子聽了沒有,整個教室都亂哄哄的。吵點也好,希望寶寶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變得開朗一點。
點評:
除了這位麗麗媽以外,還有很多家長把早教看成是“托兒所”,帶孩子到早教機構玩玩游戲就回家,F(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居多,把孩子放在家里會讓孩子覺得孤獨寂寞,不如讓孩子在早教機構與別的孩子玩。只要孩子覺得在那里玩得開心,那么這個早教機構就應該是不錯的。
事實上,家長在為自己的孩子選擇早教機構時,要側重教育理念和整個文化氛圍。早教的老師在教家長和孩子做游戲的時候,并不是盲目的。每個游戲都有其目的性,而且課程設置都要基于寶寶每個階段的生長發(fā)育特點。到早教機構學習,并不是簡單帶孩子來玩,而是教給家長正確的早教理念,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再教給自己的孩子。因此,家長在鑒別早教機構,和老師聊天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她們的教育理念。
如果早教機構的老師只是很功利地推銷產品,那絕對不夠合格。真正負責的早教機構,除了簡短的上課時間之外,還要重視解決家長的各種早教困惑,這種交流的文化氛圍也很重要,很多家長在交流的過程中都成了好朋友。
具體來說,家長考察早教機構在課程設置和文化氛圍時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教學語言上:雙語教學越來越受到家長們的青睞,各個早教機構也紛紛推出雙語教學的特色課程。如金寶貝始終保持其全英語教學的特色,老師們上課都用簡單的英語與學生交流,雖然有一些障礙,但課堂氣氛比較活潑。
然而對于父母來說,一方面要注意語言是一門講究感覺的學科,如果孩子現(xiàn)階段排斥,家長不應強行要求孩子接受英語教學;另一方面,家長在選擇雙語學校時一定要注意早教老師專業(yè)素質,尤其是英語發(fā)音是否過關。因為英語啟蒙上,如果啟蒙老師的發(fā)音存在瑕疵,孩子在將來的學習中很難糾正,形成“頑疾”。
2.課程內容上:市場上許多早教機構可能都堅持某一教學理念,如蒙特梭利早教。但是家長應該注意的是,很多早教機構的課程清單看似較豐富,但如果你一次就報半年甚至一年的課程,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課程存在許多重復。家長應在這一方面問清楚,并做比對。
3.教學手段上:正確的教學方式應注重引導寶寶,激發(fā)寶寶興趣讓他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提高自身能力。每個早教機構都有自己的辦學特色,語言、運動、音樂、美術或是綜合。所謂的特色,就是這個機構采用的主要教學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一堂早教課里,必然是有游戲、有音樂、有兒歌、有涂鴉又有人際交流的,寶寶的視覺、聽覺、觸覺、平衡覺都會受到良好的刺激。
家長們不僅應了解早教機構的教學手段,同時應對孩子的某種感官培養(yǎng)做階段性的計劃。如0~18個月的課程主是發(fā)展寶寶的大動作;6~24個月是啟發(fā)寶寶的語言能力;2歲以上以激發(fā)想象力和動手能力為中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69778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