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學校文化就是“愛”的文化嗎?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性別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時下流行一句話:“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細心推敲,你會發(fā)現(xiàn):除“為了一切的學生”體現(xiàn)了“有教無類”的社會公平、凸現(xiàn)教育的普遍價值外,學校教育并不是“為了學生的一切”,也不是“一切為了學生”。教育是按照未來人才發(fā)展和社會要求去實施的,它要照顧到學生與家庭、學生與社會、學生與學校、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利益平衡,教育目標不可能反映每個學生個體的全部利益,也不可能反映學生利益的總和,學校文化應該是反映社會利益總和的文化。這是一種讓未來社會和諧的文化,大家與人為善、讓自己做好人又讓別人做好人的文化。

校長要善待職務(wù)

陶行知說:“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

今天還流行一句話:“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校長文化的核心價值首先表現(xiàn)在校長的教育家品質(zhì)。校長是教學質(zhì)量、知識真理、學術(shù)研究、師生利益的捍衛(wèi)者。校長不是權(quán)力,校長是責任,是實現(xiàn)自己執(zhí)著的教學理念和治校理想的機會和平臺。校長要善待職務(wù),就要克服官本位思想,從廟堂之上回到學堂之中。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治校的突出品格是“終生一職”,一生“只做一件事”(校長),決不“今天干教育,明天弄政治;干著校長,想著部長”。目前應該大力提倡當一個“純校長”。有了“純校長”,就有了“純教師”,學術(shù)和業(yè)務(wù)就不會泡沫化。學校校風、教風、學風的養(yǎng)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校長的一言一行所體現(xiàn)的教育責任和清正精神。

有人說學校就應該是一個“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的世界,妙極!因此有人說,一個國家世風壞了、官風壞了、民風壞了,只要校風不壞,民族就有希望。

校長要善待教師

校長的工作和努力不僅為學生,也為教師,當然還為社會和家庭。學校是二元的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是教育的主體。知識的傳授和繼承、品德的養(yǎng)成和春風化雨,教師起著決定性作用。推行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精神,絲毫沒有減弱教師的作用,而是對教師的素質(zhì)有了一個更高要求。

校長在新課程改革中,更需要善待教師,體恤教師的職業(yè)辛苦,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解決他們的困難問題。善待教師,就要嚴格要求教師,從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規(guī)則上培養(yǎng)約束他們。善待教師,要以包容的精神揚他們之長、忍他們之短,忍不是放縱,而是一種理解和等待,給他們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善待教師不能是無為而治,在當下泛社會化的職業(yè)格局下,更應以積極的態(tài)度強化職業(yè)的特殊性和職業(yè)道德。校長善待教師,就要幫助教師成長,給教師適度的壓力,以產(chǎn)生能內(nèi)化為主動精神的力量。

管理者要思考的是如何布“勢”造“場”,讓磁針處在“場”內(nèi),向著一個方向。呵護著教師們的那份良心,他們就放不下那份責任。

教師要善待學生

約束學生、感化學生是教育的兩手,愛是約束和感化的出發(fā)點,是考量兩者是否適當?shù)某叨取?/p>

學校要克服教育的功利化傾向。教育的功利化傾向其表現(xiàn)有二:一是教育的單一性——把教育等同于教學,把教育當成知識技能傳授的單純技術(shù);二是把對學生的管理混同于成人式的團隊管理,批評和處分中的教育附加值愈來愈少。

教育是以美好的愿景為出發(fā)點建立起的一種事業(yè)。教育不能把學生當做成品去評判取舍,而是要當做尚未封筆的作品去修改。善待學生,就是教師要有一種父母本能,滿懷希望、不離不棄、像對待自己孩子一般地對待學生。教師是否愛學生,取決于這個教師的品德。所以,善待學生,教師要首先改善自己的人性,虔誠、向善、從善。在教師這個職業(yè)中,人性是第一位,經(jīng)驗是第二位,人性決定了教師的品位和工作效果。

教育的最大功德是給孩子一個幸福而有意義的童年,為他們幸福而有意義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最好的教學效果不是單位時間內(nèi)傳授了多少知識,而是把學生變成思想者、學者,不管今后從事什么職業(yè),再也改不掉學習、思考、研究的習慣和愛好。

學校要善待家長

學校教育是大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

學生在家庭中互動時間的長度、家庭對學生學前期的影響、家長和學生血緣關(guān)系等,決定了學校教育無法替代家庭教育。盡管如此,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的互動和提升仍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針對性地在家庭學校中開設(shè)講座,和家長經(jīng)常溝通、磋商,以取得教育的一致性,這樣才能使家、校教育產(chǎn)生加法效應。

善待家長,要學會站在家長的角度分析家、校沖突和矛盾,把學校擺在和家庭利益一致的位置上,才能取得家長的共識和認同。善待家長不是一味地屈從家長,而是用善的語言和方式表達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

教師要善待職業(yè)

有兩則消息,一則是日本近年來師范生報考人數(shù)明顯下降,原因是教師職業(yè)的工作強度和壓力過大;另一則是我國近年來師范生報考人數(shù)、應聘教師職業(yè)的人數(shù)明顯增加,原因是政府提高了師范生待遇,教師職業(yè)穩(wěn)定且有一份不錯的收入。兩則消息從不同角度說明了教師的職業(yè)特點:穩(wěn)定、收入高于一般技術(shù)性職業(yè)、工作強度和壓力大。

人在選擇職業(yè)的時候,是以生命幸福為尺度的。職業(yè)幸福是人生幸福中最重要的元素。怎樣才能得到職業(yè)快樂呢?陶行知說:“教育有無限之樂含在其中。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長大之;目視后進??日上,皆我所造就者。其樂為何如耶!”善待職業(yè),既是社會之需,又是個人生命之需,淡泊名利,自得其樂,通過工作讓生命充實起來。

教師要敬畏職業(yè),就要具有教育的精神。什么是教育的精神?就是對教育的虔誠感和崇敬感,就是教育的理想和信仰。這樣的教育才是崇高的教育。

社會要善待教師

在中國,教師是受人尊敬的,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同時又是受人鄙視的,俗話又說“寧缺千日糧,不當孩子王”。不管是尊重和鄙視,社會對教師的道德要求卻是極高的,俗話就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

當前,教師中出現(xiàn)的一些丑陋現(xiàn)象受到口誅筆伐,這一方面反映了社會對教師這個人群的高期待值,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會對教師包容心的缺失。當然,教師隊伍的完善和提升是極需重視的問題,但社會也應對教師多一點理解和寬容,幫助營造教師隊伍健康成長的氛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589259.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