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比較淘氣,吃飯的時候總不端正地坐著,而且老是有很多問題問個不停。通常我都會盡量滿足他。親戚看到了就說‘慈母多敗兒’”。這話很是讓人警醒。那么,如何看待“慈母”這個詞語呢?
中國還有一句話,叫“母慈子孝”。想想看,兩個“慈”到底有什么不同?找到了其中的不同,我們也就知道了自己應該怎么做。
慈母在我們的心中是一個充滿溫暖和愛意的母親的形象。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我認為永遠都是沒錯的。只是我們的愛要隨孩子的成長而成長,而且永遠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目標。這話說起來簡單,真要落實到每日每時的行動中,卻也容易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困惑。
“慈母多敗兒”中的“慈”,恐怕更多包含著我們通常所說的“慣”的意思。“慣”孩子,其實是孩子教會我們的。
孩子小的時候,只會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我們用準確的行動快速地滿足孩子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隨著我們對孩子了解的深入,我們的“反應”速度也會越來越快。這讓我們體驗到養(yǎng)育的成就感,卻也容易養(yǎng)成一種習慣:去滿足孩子的需要,別讓他哭。
這種在孩子小的時候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不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改變,就會出麻煩:無意中會讓孩子喪失很多長本事的機會。因此,在一些關鍵點上,我們必須不斷調(diào)整:
放手
到孩子有一定能力的時候,慈愛開始意味著并不要什么都滿足孩子,而是要給孩子更多的使用自己的能力、發(fā)展這些能力的機會。我們在孩子身邊的支持、鼓勵和指導,都是在給孩子的成長加油。
探究
孩子天生好奇,要以各種方式來了解周圍的世界。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保護好孩子的探究熱情,也就是保護好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我們可以欣賞孩子的提問,鼓勵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或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但父母不必是什么答案都有的百寶箱。讓孩子習慣于尋找答案的過程,體驗其中的快樂,比讓他簡單地記住一些答案更重要。
規(guī)則意識孩子遲早是要步入社會的。立規(guī)矩,是保障孩子安全的基本屏障。在不同的年齡,孩子所受到的限制會有所不同,但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是父母為孩子步入社會備下的一份好禮。當然,這里說的立規(guī)矩,并不意味著對孩子兇,而是清晰的準則,溫和而堅定的執(zhí)行。
好習慣
飲食習慣、衛(wèi)生習慣、起居習慣、讀書習慣、學習習慣……什么事情一旦形成習慣,就具有了反復被執(zhí)行下去的可能。習慣幫我們節(jié)省了很多思考和控制的能量。我們現(xiàn)在對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將鋪就他未來生活品質(zhì)的底蘊。
提要求
我們在幫孩子做很多事情,都是出于我們的愛。在這同時,我們也要要求孩子為我們做一些事情:遞一張紙巾、倒一杯水、拉一拉被角、保持片刻安靜……我們要感謝孩子為我們的付出。通過這些事情,孩子學會了怎樣愛我們,怎樣愛別人。如果孩子從來沒實踐過怎樣愛別人,也同樣不會理解和感受到我們的愛。有這樣一句話曾經(jīng)深深地震撼著我:“沒有要求的父母是不可愛的。”
做一個慈母,不能是單純?nèi)M足孩子當時提出的一些表面的要求,而是要更多地思考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發(fā)展的需要,和孩子形成亦母、亦師、亦友的關系。要減少行動中的困惑,我們可以把孩子健康成長的目標定得更具體一些: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而我們自己也要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44993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