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是一種病態(tài)的條件反射
人的活動從根本上都屬于生理反射,一種是非條件反射,一種是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是人類生而有之的反射,比如異物進入氣管會引起咳嗽、看到東西逼近時眼簾會自動關閉等等,這種反射的神經結構不需要附加條件,也不需要學習和訓練。條件反射則是人類后天形成的,這種反射的神經結構之間沒有固定的關聯,只有暫時性的聯系,必須通過不斷的反復才能強化下來,條件反射一旦形成也同樣不受思維所控制。語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的條件反射,在剛出生時人是不會說話的,后來慢慢從周圍的環(huán)境中學會了語言,因此口吃的語言同樣也是一種條件反射,不過它是病態(tài)的而已。最新的研究發(fā)現,大腦皮層對于口吃會形成了一種相對固定的條件反射弧,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下這一反射弧就占了上風,口吃現象也變得難以避免,即使主觀思維上如何也一樣的無濟于事。
口吃,是一種常見的語言障礙
語言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口吃也是其中較為常見和特殊的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口吃現象比比皆是,正常人在恐懼、緊張等情況下也會出現口吃。對于口吃患者而言,他們在說話時就像遇到一堵無形的墻,使得吐字發(fā)音變得異常曲折和艱難,不僅字音不斷重復,就連詞句也經常中斷,嚴重影響了表達的流暢性,甚至會發(fā)展為發(fā)不出音,說不出話。然而這種語言障礙又不是由于生理缺陷造成的,因此外力往往難以進行干預,自己又有種欲罷不能的痛苦。
口吃,是一種特殊的心理障礙
人的心理既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情感和意志等心理過程,又包括氣質、性格、能力和信念等心理特征,它們受到自然生理條件的制約,也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制約。人說話時,表面上只是嘴巴在動,其實它和內在的心理因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聯系本身來源于口語表達的復雜性,因此心理活動一旦出現障礙,口語表達就會出現問題,相當多的口吃都與此有關。在口吃患者中有一種非常典型的心理現象--“對口吃的恐懼”,這種心理使他們在說話時不像正常人那樣關注于“我要說什么?”,而更多地關心“我怎樣才能不口吃”,結果反而加重了精神上的緊張,阻礙著說話者語流的行進,導致口吃加重,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口吃,是一種不良的語言習慣
口吃,大多是在幼年尤其是語言學習期就形成了,成人的口吃也不是一兩天就發(fā)生的,而是在主觀和客觀因素共同作用下,經過一個較長的時期逐步形成和鞏固而成的。一旦形成,這種惡習又非常的頑固,它會在患者的口語表達活動中頻繁地出現,只要環(huán)境存在,這種現象就會反復地出現,具有很強的習慣性。當然,口吃的習慣性并不意味著患者每開口就必然口吃,事實上,患者都有不口吃的時候,大多數口吃患者通常在以下三種情況下不口吃:唱歌、朗誦、自言自語。因而,口吃不是一種器質性的疾病,倒具有明顯的習慣性,其存在并不以人的短時意志為轉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108581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