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上課時,我先采取了提問:“在幼兒園里你有沒有交到好朋友,他們是誰?”小朋友很愿意回答這個問題,然后我請了幾個孩子回答,第四個孩子說:“我和班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然后我順勢引導:“對啊,我們都是好朋友,那我們畢業(yè)后還是不是好朋友?”孩子們都說“是”,于是我引出這首歌曲:“老師這里有一首關于友情的歌,請小朋友聽聽是怎么唱的?”我有感情的范唱了第一段,提問孩子都聽到些什么?因為班里有的孩子是識字的所以大多都說了出來,我也通過歌唱的方式進行了反饋,然后請孩子們跟我一起有節(jié)奏的念歌詞,對難點句進行了示范唱,請孩子跟唱。接下來我又請孩子們跟著鋼琴唱,識字的、歌唱能力好的孩子居然在第二遍后都能把歌曲唱出來了。我一陣欣喜,鼓勵會唱的孩子站起來唱,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被歌曲優(yōu)美的旋律所吸引,沒有一個在開小差。第一段學的差不多后,我又范唱了第二段,請孩子說說第二段和第一段哪里不一樣,孩子們都回答出了前面兩句不一樣,后面兩句一樣,我又用同樣的方法進行了教學,效果不錯。最后兩段連起來唱,孩子們居然傾情投入,除了一句難點句唱的有點含糊,其余都不錯。我真想為孩子們鼓掌。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我安排的是表達友情。我首先示范,和孩子們一邊清聲哼唱一邊和孩子們握手來表達友情,孩子們受了我的感染,有的小朋友說:“老師,你把我的眼淚都弄出來了。”然后我鼓勵孩子們上來向同伴表達友情,我鼓勵他們還可以抱一抱,很多孩子都上來,在優(yōu)美旋律的伴奏下,孩子們的情緒達到了高潮。
但我安排不周的是第三環(huán)節(jié),我請孩子們到后面在音樂的伴奏下做喝酒干杯的動作道別,但孩子們覺的喝酒干杯太興奮了,教室里開始哇啦哇啦,破壞了歌曲中本因體現(xiàn)的道別氣氛。
課后我想,其實到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就可以了,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想是想的好的,但沒考慮到孩子們的表現(xiàn),孩子總歸是易于興奮的,如果提供真的實物的話,感覺會又不同了。
一、設計意圖 夏天到了,各種動物的叫聲就象一首美妙動聽的交響曲,而這些動物的叫聲對于我們農村的孩子來說是相當熟悉的,為了激發(fā)幼兒學習節(jié)奏的興趣,增加音樂活動的趣味感,我根據(jù)童話故事《動物樂隊》(這是一本《幼兒教育》雜志上的一個故事,那時我們三位上園級雙高課的老師拿著這個故事各自去設計活動,其他兩位教師設計了兩個語言活動,我設計了一個音樂活動,那時上下來幼兒對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很感興趣,但是我覺得幼兒基本上是用叫聲在哼唱旋律,這樣的活動對幼兒來說比較容易,起不到節(jié)奏訓練的目的,現(xiàn)在我基本上不采用當時的教學法,只是套用了《動物樂隊》這一個題目,把重點放在用動物的叫聲練習節(jié)奏上,在熟悉節(jié)奏的基礎上再為歌曲伴奏,讓幼兒運用身體感官感受表現(xiàn)音樂,通過一種特殊的形式了解一些節(jié)奏的特點,使幼兒大膽地進行藝術表演,領略音樂活動的愉悅氣氛,從而陶冶幼兒的情操,使幼兒獲得美的感受。
二、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
活動的重點還是落在節(jié)奏的訓練上,四條節(jié)奏都是按照《慶祝“六一”》這首歌的節(jié)奏這樣復制下來的,最終我們要把節(jié)奏串連,為歌曲伴奏。我試教的時候,幾位老師說這幾條節(jié)奏太難了,其中有休止符,有符點音符,有弱起拍,怕幼兒難以掌握,叫我換一首歌曲,但我還是想嘗試一下。為了能讓幼兒區(qū)分強弱拍的明顯特點,我在節(jié)奏卡的下面畫了相應的圖示,即強拍下面的樂器圖形大,弱拍下面的樂器圖形要小,這樣看著圖示就能分清強弱拍了,至于弱起拍對幼兒來說也是較少接觸,但一些歌曲的特征有弱起拍,幼兒總是要接觸和掌握,我讓幼兒先在節(jié)奏中認識弱起拍的特點,這樣幼兒在真正學唱歌曲的時候就容易了。
活動的另一個難點就是輪奏和合奏,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動物,選擇樂段,并能夠看著指揮進行輪奏、合奏,鍛煉幼兒的音樂技能,音樂教學脫離不了一種強化訓練,但我盡量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提供幼兒自主選擇機會。
三、活動流程
1、導入部分,幼兒模仿一種小動物邊叫邊走入活動場地,待幼兒全部走到位置旁邊之后,聽信號入坐做律動,然后我小青蛙邊跳邊叫來到幼兒面前,和幼兒相互問好,問幼兒剛才扮演的是什么小動物并引導幼兒有節(jié)奏地說出動物的叫聲,教師從音樂的角度給予評價,為下面的節(jié)奏活動作鋪墊。
2、第二環(huán)節(jié)。動物樂隊學練節(jié)奏。我用六一節(jié)小動物想舉辦一個音樂會作為引子,讓小動物組成一個動物樂隊,到音樂會上去表演,激發(fā)幼兒學習節(jié)奏的興趣。我先出示一條節(jié)奏,以青蛙的身份給幼兒示范節(jié)奏,然后請幼兒用動物的叫聲練習演奏,先個別演奏再集體演奏,這樣逐條節(jié)奏進行練習,第四條節(jié)奏把多種動物的叫聲混合在一起演奏。用了動物的叫聲練習節(jié)奏再用自制樂器打節(jié)奏,讓幼兒利用多種方5F0F學習節(jié)奏。
一、教材分析 :《紅星歌》是電影《閃閃的紅星》的主題歌,它是首老歌,也很經典,對于孩子們來說,理解上可能有點難。不過這首歌曲,非常有特點,ABA三段體也很明顯;顒拥闹攸c為初步感受樂曲,區(qū)分樂曲中雄壯有力與緩慢抒情的不同音樂性質;其難點為初步認識三段體ABA段式音樂結構,并大膽運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據(jù)此,我采用的對策:難點置前消化,適度豐富經驗。
1.在活動前,利用日常生活給幼兒看看視頻電影《閃閃的紅星》,欣賞《紅星歌》舞蹈,讓孩子通過視頻,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聰明、勇敢、堅強的精神,從而體驗歌曲的特性。
2.在平時的生活中讓幼兒對比欣賞雄壯有力的歌曲與舒緩的搖籃曲,感受兩者的區(qū)別。
二、教學反思
活動進行得有趣,孩子們快樂,老師感覺有勁,很好地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分析其成功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是教師的巧妙引導。在傾聽樂曲后,教師提問:聽了樂曲后,誰來說說你的感覺?龍盧皓小朋友舉手回答:我聽到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感覺像是解放軍叔叔在走路,很精神的,第二段感覺很溫柔。一下子把樂曲的性質說了出來?此f得這么準確,而其它幼兒還有點似懂未懂的樣子,我讓幼兒再來聽一聽,看看你的感覺是不是和龍盧皓一樣,在聽的時候,你也可以把你的感受做出來。這樣,在播放第二遍音樂時,孩子們的熱情就一下子激發(fā)出來了,他們聽出了三段音樂的不同,并且能夠大膽地用動作來表現(xiàn)。
二是圖形卡的巧妙運用。兩張圖形卡的運用,既幫助幼兒明確區(qū)別了ABA結構,知道第一段有六個樂句,第二段有四個樂句。而且還為進行節(jié)奏譜的練習打下了基礎。在我出示節(jié)奏譜的時候,我問孩子們:你們看得懂嗎?孩子們說看不懂。這時,我將第一張圖形卡放到了A段的節(jié)奏上面,用手比劃了一下,然后再問:你們看懂了嗎?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圖形卡與節(jié)奏譜表現(xiàn)的是一樣的句子。我接著引:是的,只不過我們要用身體動作把節(jié)奏拍出來。于是,孩子們在圖形卡的幫助下,很快拍出了A段和B段的樂句,并且能夠跟著樂曲連續(xù)地拍下來,表現(xiàn)非常棒。
三是課前經驗適度豐富。我利用日常生活中對比欣賞雄壯有力的歌曲與舒緩樂曲的播放,引起了他們對先前經驗的回憶。再加上午飯、午點后讓孩子們通過視頻欣賞電影《閃閃的紅星》和舞蹈《紅星歌》,他們對此歌曲既不陌生,又不完全理解,只是從中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聰明、勇敢、堅強的精神,體驗了歌曲的特性,這為理解樂曲、聽樂曲創(chuàng)編動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三、我的感悟
1.以了解為前提。幼兒音樂欣賞教學的情緒體驗應建立在兩個“了解”的基礎之上。一是了解幼兒。大班則重點引導幼兒展開豐富的想像,通過語言、動作來表達和表現(xiàn)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二是了解作品。音樂欣賞以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為載體,幼兒的情緒體驗也是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呈現(xiàn)出來的;并不是所有的音樂作品都適合幼兒欣賞。
2.以對過程的關注為要旨。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關注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更應該重視幼兒健康豐富的情感的培養(yǎng)。一要關注幼兒動作表現(xiàn)的過程。動作表現(xiàn)是對音樂逐步熟悉和理解的過程。二要關注幼兒想像表達的過程。教師應該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拓展幼兒的思維和想像空間,引發(fā)幼兒想像的迸發(f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er/449095.html
相關閱讀:放慢腳步,讓孩子從容體驗
母鴨帶小鴨??音樂活動課后反思
幼兒園音樂活動設計??春天
幼兒園音樂活動:小老鼠上樓梯
音樂欣賞活動??小樹和小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