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動物:《圖形寶寶變戲法》

編輯: 天高云淡 關鍵詞: 大班其他活動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一、主題目標:

  1、 喜愛動物,學習有目的地觀察和比較各種動物的特征和習性。

  2、 有初步的保護自然和愛護動物的意識。

  二、設計意圖:

  幼兒園素質(zhì)教育活動組織幼兒去上海動物園,孩子們玩得很盡興;貓@后,動物成了大家平時談論最多的話題。討論也帶來了許多孩子們發(fā)現(xiàn)的問題。

  如:為什么猩猩長得和人很像?為什么長頸鹿的脖子會那么長?大象跑步快嗎?……于是我們組織了“我喜歡的動物”這個活動,讓孩子區(qū)探索自己喜歡的動物,再介紹給大家,吸引其他的幼兒也喜歡自己的動物。讓孩子知道每一個動物都非常可愛,我們要愛護所有的動物。主題探索中有“你問我答”的活動,讓孩子自己提問題,讓知道答案的幼兒幫助解決問題,充分利用生生互動,使個別孩子本身的經(jīng)驗成為所有孩子的經(jīng)驗,在活動中孩子也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樹立了自信心,還自發(fā)帶來了有關動物的照片、圖片、碟片、文字介紹等,共同布置在教室的墻面上。本次活動是教師預設的一個活動,我們中班小朋友對圖形認識感興趣,有幾個小朋友還嘗試用圖形貼動物,我就設想讓幼兒了解動物的主要特征上,通過圖形粘貼成動物,一方面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另一方面結(jié)合數(shù)的內(nèi)容讓孩子自己來討論圖形的種類與數(shù)量,并初步學習對圖形的統(tǒng)計。

  三、活動目標:

  1、在變戲法的游戲活動中,幼兒嘗試用圖形拼貼各種常見的動物,并初步學習統(tǒng)計圖形的數(shù)量。

  2、幼兒進一步感受、表現(xiàn)動物的外貌特征。

  四、活動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圓形、梯形、橢圓行等圖形若干、紙、筆、漿糊。

  五、活動過程:

 。ㄒ唬⒁延薪(jīng)驗遷移,引發(fā)興趣

  1、圖形寶寶要來變戲法,變成一只只可愛的小動物,想一想,可以變出什么小動物?

  2、幼兒相互討論。

 。ǘ、幼兒拼圖,師個別指導。

  提示:大膽想象,拼貼不一樣的動物。

 。ㄈ⑻接懡涣

  1、說說貼了一個什么動物,用了那些圖形?

  2、數(shù)數(shù)每一種圖形用了幾個?

  3、想想用什么辦法既可以記得快又不容易忘記?幼兒個別操作、演示

  4、全體幼兒統(tǒng)計圖形,師個別指導。

  5、幼兒之間相互作檢查。

  (四)、延伸活動 組織幼兒討論那一種統(tǒng)計辦法最合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er/35772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