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后漢書?魯恭傳原文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后漢書?魯恭傳原文及翻譯

后漢書?魯恭傳原文

魯恭字仲康,扶風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魯頃公,為楚所滅,遷于下邑,因氏焉。世吏二千石,哀、平間,自魯而徙。祖父匡,王莽時,為羲和,有權(quán)數(shù),號曰“智囊”。父某。建武初,為武陵太守,卒官。時恭年十二,弟丕七歲,晝夜號踴不絕聲,郡中賻贈無所受,乃歸服喪,禮過成人,鄉(xiāng)里奇之。十五,與母及丕俱居太學,習《魯詩》,閉戶講誦,絕人間事,兄弟俱為諸儒所稱,學士爭歸之。

太尉趙?慕其志,每歲時遣子問以酒糧,皆辭不受。恭憐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shù)以禮請,謝不肯應,母強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豐教授。建初初,丕舉方正,恭始為郡吏。太傅趙?聞而辟之。肅宗集諸儒于白虎觀,恭特以經(jīng)明得召,與其議。

?復舉恭直言,特詔公車,拜中牟令。恭專以德化為理,不任刑罰,訟人許伯等爭田,累守令不能決,恭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責,輟耕相讓。亭長從人借牛而不肯還之,牛主訟于恭。恭召亭長,敕令歸牛者再三,猶不從。恭嘆曰:“是教化不行也!庇庥【R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長乃慚悔,還牛,詣獄受罪,薛貰不問。于是吏人信服。建初七年,郡國螟傷稼,犬牙緣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聞之,疑其不實,使仁恕掾肥親往廉之。恭隨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傍。傍有童?,親曰:“?何不捕之?”?言:“雉方將雛。”親瞿然而起,與恭訣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跡耳。今蟲不犯境,此一異也;化及鳥獸,此二異也;豎子有仁心,此三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边府,具以狀白安。是歲,嘉禾生恭便坐廷中,安因上書言狀,帝異之。會詔百官舉賢良方正,恭薦中牟名士王方,帝即征方詣公車,禮之與公卿所舉同,方致位侍中。恭在事三年,州舉尤異,會遭母喪去官,吏人思之。

后拜侍御史。和帝初立,議遣車騎將軍竇憲與征西將軍耿秉擊匈奴,恭上疏諫曰:

陛下親勞圣思,日昊不食,憂在軍役,誠欲以安定北垂,為人除患,定萬世之計也。臣伏獨思之,未見其便。社稷之計,萬人之命,在于一舉。數(shù)年以來,秋稼不熟,人食不足,倉庫空虛,國無畜積。會新遭大憂,人懷恐懼。陛下躬大圣之德,履至孝之行,盡諒陰三年,聽于冢宰。百姓闕然,三時不聞警蹕之音,莫不懷思皇皇,若有求而不得。今乃以盛春之月,興發(fā)軍役,擾動天下,以事戎夷,誠非所以垂恩中國,改元正時,由內(nèi)及外也。

萬民者,天之所生。天愛其所生,猶父母愛其子。一物有不得其所者,則天氣為之桀錯,況于人乎?故愛人者必有天報。昔太王重人命而去?,故獲上天之?。夫戎狄者,四方之異氣也。蹲夷踞肆,與鳥獸無別。若雜居中國,則錯亂天氣,污辱善人,是以圣王之制,羈縻不絕而已。

今邊境無事,宜當修仁行義,尚于無為,令家給人足,安業(yè)樂產(chǎn)。夫人道?于下,則陰陽和于上,祥風時雨,覆被遠方,夷狄重譯而至矣。《易》曰:“有孕盈缶,終來有它吉!毖愿视隄M我之缶,誠來有我而吉已。夫以德勝人者昌,以力勝人者亡。今匈奴為鮮卑所殺,遠臧于史侯河西,去塞數(shù)千里,而欲乘其虛耗,利其微弱,是非義之所出也。前太仆祭肜遠出塞外,卒不見一胡而兵已困矣。自山之難,不絕如?,都護陷沒,士卒死者如積,迄今被其辜毒。孤寡哀思之心未弭,仁者念之,以為累息,奈何復欲襲其跡,不顧患難乎?今始征發(fā),而大司農(nóng)調(diào)度不足,使者在道,分部督趣,上下相迫,民間之急亦已甚矣。三輔、并、涼少雨,麥根枯焦,牛死日甚,此其不合天心之效也。群僚百姓,咸曰不可,陛下獨奈何以一人之計,棄萬人之命,不恤其言乎?上觀天心,下察人志,足以知事之得失。臣恐中國不為中國,豈徒匈奴而已哉!惟陛下留圣恩,休罷士卒,以順天心。

書奏,不從。每政事有益于人,恭輒言其便,無所隱諱。

其后拜為《魯詩》博士,由是家法學者日盛。遷侍中,數(shù)召宴見,問以得失,賞賜恩禮寵異焉。遷樂安相。是時,東州多盜賊,群輩攻劫,諸郡患之。恭到,重購賞,開恩信,其渠帥張漢等率支黨降,恭上以漢補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擊,盡破平之,州郡以安。

永元九年,征拜議郎。八月,飲酎,齋會章臺,詔使小黃門特引恭前。其夜拜侍中,敕使陪乘,勞問甚渥。冬,遷光祿勛,選舉清平,京師貴戚莫能枉其正。十三年,代呂蓋為司徒。十五年,從巡狩南陽,除子撫為郎中,賜駙馬從駕。時弟丕亦為侍中。兄弟父子并列朝廷。后坐事策免。殤帝即位,以恭為長樂衛(wèi)尉。永初元年,復代梁鮪為司徒。

初,和帝末,下令麥秋得案驗薄刑,而州郡好以苛察為政,因此遂盛夏斷獄。恭上疏諫曰:

臣伏見詔書,敬若天時,憂念萬民,為崇和氣,罪非殊死,且勿案驗。進柔良,退貪殘,奉時令。所以助仁德,順昊天,致和氣,利黎民者也。

舊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永元十五年以來,改用孟夏,而刺史、太守不深惟憂民息事之原,進良退殘之化,因以盛夏征召農(nóng)人,拘對考驗,連滯無已。司隸典司京師,四方是則,而近于春月分行諸部,托言勞來貧人,而無隱惻之實,煩擾郡縣,廉考非急,逮捕一人,罪延十數(shù),上逆時氣,下傷農(nóng)業(yè)。案《易》氣月《?》用事。經(jīng)曰:“后以施令誥四方!毖跃韵闹林眨┟钪顾姆叫姓,所以助微陰也。行者尚止之,況于逮召考掠,奪其時哉!

比年水旱傷稼,人饑流冗。今始夏,百谷權(quán)輿,陽氣胎養(yǎng)之時。自三月以來,陰寒不暖,物當化變而不被和氣!对铝睢罚骸懊舷臄啾⌒,出輕系。行秋令則苦雨數(shù)來,五谷不熟!庇衷唬骸爸傧耐χ厍,益其食。行秋令則草木零落,人傷于疫。”夫斷薄刑者,謂其輕罪已正,不欲令久系,故時斷之也。臣愚以為今孟夏之制,可從此令,其決獄案考,皆以立秋為斷,以順時節(jié),育成萬物,則天地以和,刑罰以清矣。

初,肅宗時,斷獄皆以冬至之前,自后論者互多駁異。鄧太后詔公卿以下會議,恭議奏曰:

夫陰陽之氣,相扶而行,發(fā)動用事,各有時節(jié)。若不當其時,則物隨而傷。王者雖質(zhì)文不同,而茲道無變,四時之政,行之若一!对铝睢,周世所造,而所據(jù)皆夏之時也,其變者為正朔、服色、犧牲、徽號、器械而已。故曰:“殷因于夏禮,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薄兑住吩唬骸皾擙埼鹩。”言十一月、十二月陽氣潛臧,未得用事。雖煦噓萬物,養(yǎng)其根?,而猶盛陰在上,地凍水冰,陽氣否隔,閉而成冬。故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言五月微陰始起,至十一月堅冰至也。

夫王者之作,因時為法。孝章皇帝深惟古人之道,助三正之微,定律著令,冀承天心,順物性命,以致時雍。然從變改以來,年歲不熟,谷價常貴,人不寧安。小吏不與國同心者,率入十一月得死罪賊,不問曲直,便即格殺,雖有疑罪,不復讞正。一夫吁嗟,王道為虧,況于眾乎?《易》十一月“君子以議獄緩死”。可令疑罪使詳其法,大辟之科,盡冬月乃斷。其立春在十二月中者,勿以報囚如故事。

后卒施行。

恭再在公位,選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數(shù)十人。而其耆舊大姓,或不蒙薦舉,至有怨望者。恭聞之,曰:“學之不講,是否憂也。諸生不有鄉(xiāng)舉者乎?”終無所言。恭性謙退,奏議依經(jīng),潛有補益,然終不自顯,故不以剛直為稱。三年,以老病策罷。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

以兩子為郎。長子謙,為隴西太守,有名績。謙子旭,官至太仆,從獻帝西入關(guān),與司徒王允同謀共誅董卓。及李入長安,旭與允俱遇害。

后漢書?魯恭傳翻譯

魯恭字仲康,扶風平陵人。其先祖出于魯頃公,被楚所滅,遷于下邑,因而以魯作為宗族姓氏。世代為二千石,哀平年間,自魯而遷徙。

祖父魯匡,王莽時,為掌管四時的官吏,有權(quán)數(shù),號稱“智囊”。父魯某,建武初,為武陵太守,卒于官。當時魯恭才十二歲,其弟魯丕才七歲,兄弟日夜號哭跳躍不絕于聲,郡中贈送的喪儀財物都不接受,于是回家服喪,禮節(jié)比成人還要周到,鄉(xiāng)里深感奇異。十五歲,與母親及弟魯丕都居太學,習《魯詩》,閉門講誦,不理外面的事,兄弟都為諸儒所稱贊,學士爭著歸附他們。太尉趙..慕其志,逢年過節(jié)都派兒子去詢問缺不缺酒或糧食,都辭而不受。魯恭因憐魯丕年小,想讓他先成就其名,假說有病不出仕。郡里幾次以禮相請,魯恭謝不肯應,母親強迫遣他外出,魯恭不得已向西而去,因留在新豐任教授。

建初初年,魯丕舉為方正,魯恭才開始擔任郡吏。太傅趙..聽到消息把他召出來任職。肅宗集合許多儒者在白虎觀,魯恭特以明經(jīng)奉召,參與討論。趙..又舉薦魯恭直言,待詔于公車,拜中牟令。魯恭專門以德化為理,不尚刑罰。訴訟人許伯等爭田產(chǎn),歷任守令不能裁決,魯恭為他們評論理之曲直,結(jié)果都退而自責,輟耕以田相讓。亭長從人借了別人的牛不肯歸還,牛主人訟于魯恭。恭召亭長,令他把牛還給主人,再三催促,還是不肯還牛。魯恭嘆道:“這是教化行不通啊!睖蕚滢o職而去。掾史們哭泣共相挽留,亭長深感愧悔,把牛還了,親到監(jiān)獄受罪,魯恭寬貸不問。于是官吏百姓都信服。

建初七年(82),郡國螟蟲為災,傷害莊稼,縣界犬牙交錯,而螟蟲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聽說,懷疑不是事實,派仁恕掾肥親前往察看。魯恭跟隨在阡陌之間行走,都坐在桑樹下,有野雞飛過,停在旁邊,剛好旁邊有個童兒,肥親對童兒說:“你為什么不捉住野雞?”童兒說:“這只野雞正在孵小野雞哩。”肥親驚動而起,與魯恭作別道:“我到這里來,本是考察你的政跡。今螟蟲不犯中牟,這是一奇;德化及于鳥獸,這是二奇;連小孩都有仁心,這是三奇。我久留在此,只能打擾賢者!被氐礁,向府尹袁安如實作了報告。這年,特別茁壯的禾苗生長在魯恭住宅側(cè)室廷中,袁安因而上書說明情況,帝感到奇怪。正好下令百官薦舉賢良方正,魯恭薦舉中牟名士王方,帝即征召王方到公車,與公卿所舉的賢良方正待以同樣的禮儀,王方做了侍中的官。

魯恭在事三年,州舉尤為優(yōu)異,恰逢母喪辭官,官吏百姓都思念他。后來拜為侍御史。和帝初立,準備派遣車騎將軍竇憲與征西將軍耿秉進擊匈奴,魯恭上書諫道:陛下親勞圣體,日昃不食,憂于軍役,是想安定北部邊陲,為人民除患,定萬世之計。而臣暗自思忖,認為未見其便。社稷之計,萬人之命,在于一舉。數(shù)年以來,秋稼歉收,人食不足,倉庫空虛,國無蓄積。恰逢章帝崩駕,人懷恐懼。陛下躬行大圣之德,履至孝之行,應盡三年居喪之禮,聽于冢宰。百姓憂傷,三時聽不到警蹕之音,莫不懷思惶惶,像有求而不得。今就以盛春之月,興發(fā)軍役,擾亂天下,與夷狄相持,這不是垂恩中國,改元正時,由內(nèi)及外的舉措。萬民,是天之所生。天愛其所生,就像父母愛自己的兒子一樣。有一物不得其所,天氣還為之舛錯,何況是人呢?所以愛人者必有天報。以前太王古公因愛惜人命而去..,所以獲得上天的保佑。夷狄,是四方的異氣。平坐踞傲放肆無禮,與鳥獸沒有分別。如雜居中國,則錯亂天氣,污辱好人,所以圣王之制,對他們只是羈縻不絕而已。今邊境無事,應當修仁行義,崇尚無為,令家給人足,安業(yè)樂產(chǎn)。人道安定于下,則陰陽和順于上,祥風時雨,覆被遠方,那么夷狄就會通過重重翻譯來進貢。

《易經(jīng)》上說:“有了孚信再加積累,就如雨水充滿了瓦缶,其結(jié)果還有其他吉慶!笔钦f甘雨充滿了我的瓦缶,有誠信,則有人來歸附因而吉利。以德勝人者昌盛,以力勝人者滅亡。今匈奴為鮮卑所敗,遠藏于史侯河西,離邊塞數(shù)千里,而想乘其虛耗、微弱攻打它,這不是出于道義。前太仆祭彤遠出塞外,最終見不到一個胡兵而自己已困頓了。白山的災難,不絕如縷,都護陳睦陷沒,士卒死者如積,至今還受其辜毒。孤寡哀思之心沒有消失,仁者念之,以為屏息,怎么又想承襲其跡,不顧患難呢?現(xiàn)在開始征發(fā),而大司農(nóng)調(diào)度不足,使者在道,分部督促,上下相迫,百姓的窘急也很嚴重了。三輔、并州、涼州少雨,麥根枯焦,牛死日甚一日,這是不合天心之效驗哩。群僚百姓,都說不能這樣,陛下怎么獨以一人之計,棄萬人之命,不體恤百姓的聲音呢?上觀天心,下察人志,足以知事之得失。臣恐這樣下去中國不成為中國了,豈只有匈奴不成為匈奴嗎!請陛下留圣恩,休罷士卒,以順天心。書奏上去,帝不從。每次討論政事只要有益于人,魯恭總是直言其便,無所隱諱。其后拜為《魯詩》博士,從此家法學者日盛。遷為侍中,數(shù)次召宴會見,問以得失,賞賜和恩禮寵愛異于常人。后遷千乘王劉寵的相。這時東州多盜賊,結(jié)輩攻劫,諸郡都以此為患。魯恭到后,以重金收買賞賜,廣布恩信,其大帥張漢等率領(lǐng)其枝黨投降,魯恭以他為漢補博昌尉,其余于是自相捕擊,全部平定,州郡得以安寧。

永元九年(97),征召拜為議郎。八月,飲純濃酒,齋會于章臺,詔令小黃門引魯恭向前。當夜拜為侍中,命使者陪乘,慰勞撫問優(yōu)厚。冬,遷光祿勛,選舉清正公平,京師貴戚沒人能歪曲他的正直。

永元十三年(0),代呂蓋為司徒。

十五年(03),從帝巡狩南陽,任其子魯撫為郎中,賜副馬從駕。這時弟魯丕也做了侍中。兄弟父子并列朝廷。后因族弟事被策書免官。殤帝即位,以魯恭為長樂衛(wèi)尉。

永初元年(07),復代梁鮪為司徒。起初,和帝末年,下令麥秋季節(jié)得以查訊證實減輕刑罰,而州郡則喜歡以苛酷為政,因此就在盛夏季節(jié)斷獄判決。魯恭上疏諫道:臣見到詔書,敬順天時,以萬民為念,為崇尚和氣,罪非必死,暫且不查訊證實。進柔良,退貪殘,順時令來行事。這樣有助于仁德,順昊天,致和氣,利黎民百姓。舊的制度規(guī)定到了立秋就行使薄刑,自永元十五年(03)以來,改用孟夏,而刺史、太守不深思憂民息事的原則,進賢良退貪殘的教化,而以盛夏征召農(nóng)人,拘捕對證考驗,案詞相互牽連,案情遲遲不決。司隸校尉典領(lǐng)京師,以各方為準則,而近來在春天分行各部,假托言詞把窮人傳來,沒有憐憫下面的實情,煩擾郡縣,考究那些非急辦不可的人,而且逮捕一人,詞之所及罪延十數(shù),上逆時氣,下傷農(nóng)業(yè)。按《易經(jīng)》五月《女后卦》用事,《女后卦》上說:“天下有風,君主施令以理四方。”是說君主以夏至之日,發(fā)布命令止四方行者,以助微陰的發(fā)生。行者尚且要停止,何況逮捕考掠,奪天時呢?近年水災旱災傷了農(nóng)業(yè),人民饑餓流散。今夏天才開始,百谷起始,萬物含胎發(fā)育之時。自三月以來,陰寒欠暖,生物應當化變而不受和氣。

《月令》“:孟夏斷薄刑,釋放輕犯者。行秋令則苦雨頻來,五谷不熟!庇终f:“仲夏寬重囚,增其食。行秋令則草木零落,人傷于疫病!彼砸獢啾⌒蹋且驗樽镙p而且悔改了,不應讓他久系監(jiān)獄,所以及時決斷。臣愚以為現(xiàn)今孟夏的制度,可按此令執(zhí)行,其決獄審判,都以立秋為斷,這就順乎時節(jié),育成萬物,那么天地以和,刑罰以清了。

起初,肅宗時,斷獄都以冬至之前,后來的議論者互相駁斥。鄧太后詔令公卿以下開會討論,魯恭議奏說:陰陽之氣,相扶而行,發(fā)動用事,各有時節(jié)。如果不合于時節(jié),那么物隨著受傷害。王者雖質(zhì)地文采不同,但這個道理卻沒有變化,四時之政,實行起來都如同一樣!对铝睢罚@是周朝制定的,而依據(jù)的都是夏朝的時間,變化的只有正朔、服色、祭祀所用的牲畜、徽號、器械罷了。所以說:“殷因襲了夏禮,周因襲了殷禮,其增刪損益是可知的!薄兑住方(jīng)上說“:象征潛伏的龍,不用為好!闭f的是十一月、十二月陽氣潛藏,未便用事。雖然和風吹煦萬物,使根部得到保養(yǎng),但還是盛陰在上,地面冰凍水面結(jié)冰,陽氣被阻隔,閉而成冬。所以又說:“行走在有霜的地面上就知堅冰的時節(jié)快到了,陰氣開始凝結(jié),順著下去,自然就會凝成堅冰了!闭f的就是五月微陰始起,至十一月堅冰形成。王者所作,是以時節(jié)為法度。孝章皇帝深思古人之道,助子丑寅陽氣之微弱,制定法律法令,希望上承天心,下順物命,以達到與時節(jié)和諧。然而從變改以來的實際看,年歲不豐,谷價常貴,人心不安。

郡縣小吏不與國家同心者,相率以十一月得處決犯死罪的囚犯,不問是非曲直,就問斬格殺,雖有的案情可疑,也不復審糾正。有一個人嗟嘆鳴冤,王道就理虧了,況很多人是這樣呢?《易》十一月“君子對于有疑義的案犯應復審暫緩死刑”。可令有疑義的案犯詳按此法,死刑科目,等到冬月完了才斷。立春在十二月中旬的,不要奏請報決仍像從前一樣辦。后來得到施行。魯恭在公卿位置,選拔任命高級官吏,任列卿郡守者數(shù)十人。而有的耆老大姓,或未蒙薦舉,頗懷怨恨。魯恭聽到后,說:“學問之不講習,是我的憂患。諸生不是有鄉(xiāng)里可薦舉嗎?”于是抱怨者也無話可說了。魯恭性謙讓,奏議依據(jù)經(jīng)典,雖自己有所補益,然而始終不顯示自己,所以不以剛直著稱。三年,以老病策書罷歸。

六年,八十一歲時,在家去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547004.html

相關(guān)閱讀:越中覽古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白古詩
關(guān)帝靈簽41簽 關(guān)帝靈簽解簽第四十一簽
工作與時日(節(jié)選)_詩歌鑒賞
王翰《子夜春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馬戴《灞上秋居》原文及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