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韓愈《晚春》原文翻譯及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韓愈《晚春》原文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韓愈《晚春》注釋

、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時間。

2、不久歸: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過去了。

3、百般紅紫:即萬紫千紅,色彩繽紛的春花。斗芳菲:爭芳斗艷。

4、楊花:指柳絮。榆莢(jiá):榆樹的果實。初春時先于葉而生,聯(lián)綴成串,形似銅錢,俗呼榆錢。才思:才氣和思致。

5、惟解:只知道。漫天:滿天。

韓愈《晚春》翻譯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回歸,萬紫千紅競相展示美麗芳菲。楊花榆莢沒有這種才華情思,只懂得像漫天白雪四處紛飛。

韓愈《晚春》賞析

《晚春》是唐代文學家、詩人韓愈的作品,這是一首寫暮春景物的七言絕句。此詩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描寫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歸去,于是各逞姿色,爭芳斗艷,欲將春天留住,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蘊含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之意。

這里,似乎只是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晚春的繁麗景色,其實,它還寄寓著人們應該乘時而進,抓緊時機去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東西這一層意思。但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莢楊花雖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為晚春增添一景,雖然不美,但盡了努力,這種精神是值得贊揚了。 

此詩乍看,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斗艷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fā)現(xiàn),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shù),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fā)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說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于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于一體。“草木”本屬無情物,竟然能“知”能“解”還能“斗”,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讀者大可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毫無羈絆的大膽想象,使人思之無窮,味之不盡。

再細加揣摩,此詩熔景與理于一爐?梢酝高^景物描寫領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為“晚春”添色。這就給人以啟示:一個人“無才思”并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錢鐘聯(lián)《集釋》系此詩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韓詩》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卻是如此。"的確,僅就描寫暮春景色而言,此詩可謂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詩題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寫乃春游郊外所見。詩人全用擬人手法,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亦知春將不久,因而百花爭艷,各呈芳菲。湊熱鬧的還有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飄舞。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或"斗"或"解",活潑有趣。這是此詩明白有趣之處。

然而"無才思"三字頗怪異,遂引起后人諸多猜測。或謂勸人勤學,不要像楊花那樣白首無成;或謂隱喻人之無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諷喻;或言贊賞楊花雖無芳華,卻有情趣和勇氣。細審詩意,詩人當是贊賞楊花的。"無才思"應是故作頓挫的諧謔之筆。

此詩之寓意,見仁見智,不同的人生閱歷和心緒會有不同的領悟。

韓愈的詩詞作品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546964.html

相關閱讀:娘子谷_詩歌鑒賞
史記?張丞相列傳原文及翻譯
楊炯《廣溪峽》原文及翻譯 賞析
戰(zhàn)國策?趙一?或謂皮相國
三國志?陳泰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