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浣溪沙?雨過殘紅濕未飛》原文
雨過殘紅濕未飛,疏籬一帶透斜暉。游蜂釀蜜竊春歸。
金屋無人風竹亂,衣篝盡日水沉微。一春須有憶人時。
周邦彥《浣溪沙?雨過殘紅濕未飛》翻譯
待更新
周邦彥《浣溪沙?雨過殘紅濕未飛》賞析
《浣溪沙?雨過殘紅濕未飛》是宋代詞人周邦彥的詞作,此調(diào)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這首小令寫的是少婦暮春懷人。
上片是這位少婦從閨中往外看所見到的景象。暮春時節(jié),一陣微雨過后,幾點凋殘的花朵因被雨水沾濕在花枝上,所以還沒有隨風飄落,似乎是留戀這美好的春光,依依不忍離去。淡淡的斜暉,透過一帶疏籬把她最后的光輝灑向大地,也灑向殘紅。光和色的交映,這暮春、殘紅、黃昏、落照,對于這位忍受著青春消逝與閨房寂寞的少婦,是一種敏感的刺激;不能不勾起她內(nèi)心難以言狀的感觸。
但春天畢竟是美好的,充滿活力的。勤勞的蜜蜂在百花叢中穿來穿去,帶著采集的花粉的芳香滿意地回到蜂窩。它有了收獲,有了成果,它不再期待什么了,這與少婦的正在期待構(gòu)成心理上的對比,更增添了少婦春閨懷人的空虛感和寂寞感。寫景靜中有動、動靜結(jié)合。
過片,少婦的目光由室外轉(zhuǎn)向室內(nèi)?臻g的轉(zhuǎn)移,使她的情緒產(chǎn)生了微妙的變化。“金屋無人風竹亂,衣篝盡日水沉微。”“金屋”,借用漢武帝金屋藏嬌故事,這里借指華麗的房屋!耙麦簟保皋挂碌霓够\!八痢保闯了,一種名貴的香料。黃昏時候,斜暉靜靜地照著這座華麗的房子,室內(nèi)空蕩蕩地,除了這位少婦外,寂靜無人,靜得可怕。只有風吹竹影,參差搖曳。亂,搖曳不定的樣子。薰籠里的沉水香已燃了一整天,只剩下殘煙裊裊,縷縷余香。女主人公無精打采,懶得再去添香。竹影搖曳不定,也攪動著這位少婦的心旌,使她心神不定,意緒撩亂,真是“剪不斷、理還亂!边@搖曳不定的竹影,這若有若無的香煙,更烘托出金屋的空蕩、寂寞。
經(jīng)過前面對室內(nèi)室外環(huán)境的渲染、烘托,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交互作用,這位終日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婦,由眼前的春暮花殘、黃昏落照所引起的青春消逝、惆悵空虛的情懷,已不難體會。結(jié)句似應(yīng)仍從閨中少婦著筆,進一步深化主題,但作者卻不然,而是到第五句一筆頓住。第六句轉(zhuǎn)向用作者與讀者的口氣代閨中少婦剖白內(nèi)心世界:“一春須有憶人時”。春天過去了,花也凋殘了,游蜂也開始釀蜜了,沉香也快燃完了,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婦也該是懷人的時候了。結(jié)句輕輕點明懷人,如畫龍點睛,使全篇皆活了,這是作者用筆妙處。
周邦彥的詞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470515.html
相關(guān)閱讀:月光_詩歌鑒賞
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shù)峰青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別悶悶不樂_詩歌鑒賞
杜甫《夜宿西閣,曉呈元二十一曹長》原文及翻譯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