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高軒過》原文
韓員外愈、皇甫侍御?見過,因而命作。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huán)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云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照耀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李賀《高軒過》注釋
、高軒:高大華貴的車軒。過:拜訪。高軒過,就是高車相訪的意思。
2、員外、侍御:此二詞疑為后人編集所加,長吉原詩無此二詞。
3、華裾:官服�?棿洌捍�(綠)色官服,韓愈時任國子博士分司東都洛陽,當著此色官服。青如蔥:青色官服,皇甫?時任陸渾尉,當著此色官服。
4、玲:一作“冬”。
5、隱耳:聲音盛多而盈耳。一作“隱隱”。
6、氣如虹:典出《昭明文選》卷三十四《七上?七啟八首》。
7、云是:一本無此二字。
8、巨公:有巨大成就的人。一本無“巨”字。
9、二十八宿:東“蒼龍”、北“玄武”、西“白虎”、南“朱雀”各七宿合稱。
0、九精照耀:一作“元精耿耿”。九精:九星之精,即天之精氣。
、筆補造化:以詩文彌補造化的不足。
2、龐眉書客:作者自稱。龐眉,眉毛黑白雜色,形容老貌。
3、華風:猶光風。天日清明時的和風。
4、冥鴻:空中鴻雁。
5、蛇作龍:喻咸魚翻身,仕途轉(zhuǎn)起。
李賀《高軒過》翻譯
兩位大人穿著青翠如蔥的官服,金環(huán)壓著馬轡頭搖晃玲瓏。馬蹄聲陣陣馬車聲響隆隆,下馬進門來器宇軒昂氣勢如虹。原來一個是洛陽城的大才子,一個是名門天下的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的才氣在他們胸中,天地精華他們都能融會貫通。殿前吟詩作賦聲音響徹云空,筆能補造化之缺上天都沒用。我這個客居他鄉(xiāng)的粗眉書客,誰知到枯草能遇到春天和風。我就像垂翅的鳥兒附上大鴻雁,他日不羞慚小蛇變成大龍。
李賀《高軒過》賞析
《高軒過》是唐代詩人李賀的詩詞作品。這是一首應酬詩,全詩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韓愈、皇甫?二人來訪時的氣派;第二部分,著重贊頌二人的學識和文名;第三部分,寫自己的處境與抱負。此詩一氣呵成,結構謹嚴,跌宕多姿而又富有感情,頗似韓愈的詩風。
此事發(fā)生在元和四年(809),韓愈任都官員外郎,皇甫?任侍御史,而李賀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青年。關于此詩,還留傳著一段離奇的傳說,據(jù)王定保撰寫的《唐摭言》卷十載,李賀年七歲,名動京師。韓愈、皇甫?覽其父曰:“若是古人,吾曾不知。若是今人,豈有不知之理?”二公因詣其門。賀總角荷衣而出,二公命面賦一篇,目為《高軒過》。對此,清人王琦曾提出質(zhì)疑,又經(jīng)朱自清等人研究,才斷定該詩為元和四年,李賀二十歲時的作品。
一般說,寫應酬詩要受到各種限制,詩人的才情難以得到充分發(fā)揮,一部《全唐詩》,這類作品所占比例不小,然而可以稱得上杰作的卻少得可憐。李賀此詩寫來身手不凡,素來受人稱道。
全詩共分三段,前六句為第一段,寫二人聯(lián)騎造訪。第一句指二人所穿的官服,唐代制度,六品、七品官服綠,八品、九品官服青。第二句指坐騎裝飾的華貴。接著寫車輪聲、馬蹄聲由遠而近,隆隆盈耳,韓愈、皇甫?入門下馬,神態(tài)慷慨軒昂。李賀從屋里迎了出來,原來是兩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皷|京才子”,“文章巨公”,指皇甫?、韓愈。這段實寫作者眼中所見,耳中所聞,人物神情儼然可辨,繪聲繪色地形容出詩題所規(guī)定的內(nèi)容。
中間四句為第二段,著重贊頌二人的學識和文名。韓愈及韓門弟子是中唐文壇上的一支生力軍,他們在藝術上有一顯著特點,就是務求奇險。李賀有意仿效韓體,以雄健的筆力,磅礴的氣勢,概括韓派詩文宏闊雄奇的藝術境界。四句詩說了他們學識的豐富,思想的奇?zhèn)ィ拿耐�,工力的精深。不說滿腹經(jīng)論,偏說胸中羅列滿天星斗;不說光焰萬丈,偏說天之精氣充塞其中;不說聲名卓著,偏說聲摩空;不說彩筆生花,偏說天無功。詩人張開想象的翅膀,上天入地,“精鶩八極,心游萬仞”。竭力調(diào)動神話世界中瑰奇景物來彌補現(xiàn)實世界的貧乏與不足。從這一點上說,李賀此詩與韓愈《調(diào)張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錢鍾書認為“筆補造化天無功”一語,“不特長吉精神心眼之所在,而于道術之大原,藝事之極本,亦一言道著矣。”這里牽涉到一個深刻的美學命題,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藝術中造境之美,是自然景物所沒有的,所謂“天無功”而有待于“補”,從中可以領會到李賀詩歌創(chuàng)作力避平庸凡近的創(chuàng)作心理。這四句詩對韓愈及韓派詩文作出了一個極高的評價。
最后四句為第三段,寫自己的處境與抱負。這四句詩有一個共同點,即處處寫自己的窮愁失意,如“感秋蓬”、“死草”、“垂翅”,又處處暗示自己不甘沒落,向往騰達發(fā)跡之日,如“生華風”、“附冥鴻”、“作龍”。其中很大一個愿望是懇請二位名公對自己的困頓援之以手,加以提攜,因此,有意識地以自然事物的轉(zhuǎn)折變化,“死草生華風”、“垂翅附冥鴻”、“蛇作龍”,來表達自己迫切希望改變命運的強烈渴求�!短妻浴肪砹f:“韓文公、皇甫?,貞元中名價籍甚,亦一代之龍門也�!币馑颊f韓愈、皇甫?具有很高的名望,只要是被他們二人接待和援引的人,也就如同“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原來,唐代文人想要取得功名,在科舉考試中獲捷,必須遍詣名公貴人,得到他們的薦引,然后才有成功的可能。韓愈、皇甫?既有名人的頭銜,為人又很熱心,二人不待李賀詣見,主動上門看訪,李賀在深受感動之后,向他們提出懇求,也就成為本詩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了。
就應酬詩而言,此詩在章句、措辭安排上是十分得體的。全詩十四句,前十句以韓愈、皇甫?的來訪為表現(xiàn)內(nèi)容,體現(xiàn)了對客人的敬重。第二段四句詩承五、六兩句“東京才子,文章巨公”加以生發(fā),對來客作出很高又很得當?shù)馁濏�。最后四句以“龐眉書客”過渡,眉目十分清楚。在向客人表達自己的愿望時,語辭誠懇,不失身份。詩歌的另一特點,就是句法、音調(diào)、氣勢與朝愈詩歌很相象,比喻奇特,想象豐富,尤其“筆補造化天無功”一句,議論精辟,千古不易,曾使后人為之擊節(jié)嘆賞。
這首詩雖然是一氣呵成的,但經(jīng)過精心的構思,感情豐富,跌宕多姿,想象新奇。
李賀的詩詞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350658.html
相關閱讀:
鐗堟潈澹版槑锛氭湰鏂囧唴瀹圭敱浜掕仈缃戠敤鎴疯嚜鍙戣础鐚紝璇ユ枃瑙傜偣浠呬唬琛ㄤ綔鑰呮湰浜恒€傛湰绔欎粎鎻愪緵淇℃伅瀛樺偍绌洪棿鏈嶅姟锛屼笉鎷ユ湁鎵€鏈夋潈锛屼笉鎵挎媴鐩稿叧娉曞緥璐d换銆傚鍙戠幇鏈珯鏈夋秹瀚屾妱琚镜鏉�/杩濇硶杩濊鐨勫唴瀹癸紝璇峰彂閫侀偖浠惰嚦 bjb@jiyifa.com 涓炬姤锛屼竴缁忔煡瀹烇紝鏈珯灏嗙珛鍒诲垹闄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