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杜甫《去秋行》原文及翻譯 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杜甫《去秋行》原文

去秋涪江木落時,臂槍走馬誰家兒。

到今不知白骨處,部曲有去皆無歸。

遂州城中漢節(jié)在,遂州城外巴人稀。

戰(zhàn)場冤魂每夜哭,空令野營猛士悲。

杜甫《去秋行》翻譯

待更新

杜甫《去秋行》賞析

《去秋行》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古詩。當是寶應元年作,與上首宜合看。

去秋涪江木落時,臂槍走馬誰家兒。到今不知白骨處,部曲有去皆無歸。遂州城中漢節(jié)在,遂州城外巴人稀。戰(zhàn)場冤魂每夜哭,空令野營猛士悲。

《去秋行》,為戰(zhàn)士喪敗而作也。來自涪水,故白骨無歸。沒于遂州,故冤魂夜哭。

①《元和郡縣志》:涪江水西自?縣界流入,在射洪縣東一百步有梓潼水,與涪江合流。按:涪江,在今重慶府合州。

②鮑欽止曰:段子璋反,遂州刺史嗣虢王巨修屬郡禮出迎之,被殺。故曰“遂州城中漢節(jié)在”,蓋傷之也。《唐書》:遂州遂寧郡,屬劍南東道所領。按:遂州,今為遂寧縣,屬潼川州。潼川,即唐之東川也。漢節(jié),暗用蘇武節(jié)。

③漢高帝《大風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敝禚Q齡曰:段子璋以上元二年四月反,五月伏誅。而此詩云“去秋涪江木落時”,則非子璋反時事。鮑注既未可據(jù),黃鶴以前詩為馬將軍會討子璋而死,其說亦豈足深信耶。次公謂其事在廣德元年之秋,亦無所證明。大抵杜詩無考者,皆當闕疑,不必強為之說。

今按:唐史出于傳聞,未可盡信。杜詩出于目擊,不必致疑。史謂子璋平于五月,而詩云:“去秋涪江木落時!鄙w至秋末而寇始削平也。且子璋反東川,陷遂州,地與詩合。其時月不符者,必屬史傳之誤。此時舍子璋之外,別無叛東川者,黃鮑二注,恐未可盡非也。 

【杜甫的詩詞全集 68首詩全集下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34955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