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每當我害怕_詩歌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每當我害怕

[英國]濟慈

每當我害怕,反義詞,生命也許等不及

我的筆搜集完我蓬勃的思潮,

等不及高高一堆書,在文字里,

像豐富的谷倉,把熟谷子收好;

每當我在繁星的夜幕上看見

傳奇故事的巨大的云霧征象,

而且想,我或許活不到那一天,

以偶然的神筆描出它的幻相;

每當我感覺,啊,瞬息的美人!

我也許永遠不會再看到你,

不會再陶醉于無憂的愛情,

和它的魅力!——于是,在這廣大的

世界的岸沿,我獨自站定、沉思,

直到愛情、聲名,都沒入虛無里。

(查良錚譯)

【賞析】

本詩在詩體上是莎士比亞式的商籟體,大體分為三組四行詩,一組對句一押韻,韻格上是“ababcdcdefefgg”的格式,整飭的格式容納了豐富的內容,使全詩在克制中增強了內容的表達力。每一組四行句式都起于“每當......”(when)的引起句式,句式的重復使全詩獲得了連貫性和一體性,這也加強了詩歌描寫上的緊張狀態(tài),使它能夠充分展開對所關切事件的描述空間。第一詩行的“等不及”和第三詩行的“等不及”相互回應(英文原文中是兩個“before”),強調了生命結束之前很多事無法完成,這種反復的句法也增強了敘述人不斷增長的對時光流逝的恐懼。詩歌的總結性言語開始于第12句,這一句在句中以一個休止符號所標注的暫停而打斷,從而開始最后一組對句的總結性陳述,“我獨自站定、沉思,/直到愛情、聲名,都沒入虛無里”,以使充分理解作者所處的精神困境?偟目磥,詩中的重復保持了詩思的連續(xù)性,而詩句中關于永恒價值的眾多比喻則使得詩的深意得以傳達。

在內容上,濟慈在這首詩中訴說的是自己的“害怕”,害怕自己死去之前,沒有更多的時間來完成自己的種種夢想。濟慈二十六歲就離開人世,看來他對死亡的預感和擔心是完全有根據的。這首詩歌的英文名稱是“WhenIhavefearsthatImayceasetobe”,害怕自己不存在——這個意思還是比較含糊的,“tobe"到底是一個生命的存在,還是一種個體生命的永恒?足以讓讀者深思。也曾思考過類似的問題:“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這在語詞上會引起我們的聯想,未完全限定的意義指涉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思考空間。(俞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22255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