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清平調?其一》原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李白《清平調?其一》注釋
、清平調:一種歌的曲調,“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之遺聲。
2、“云想”句:見云之燦爛想其衣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實際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3、檻:欄桿;露華濃:牡丹花沾著晶瑩的露珠更顯得顏色艷麗。
4、“若非……會向……”:相當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傳說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貴妃貌美驚人,懷疑她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李白《清平調?其一》翻譯
見云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頭見到了她,就是在瑤池的月光下來相逢。
李白《清平調?其一》賞析
《清平調?其一》是唐末詩人李白的詩詞作品,是一首七言絕句。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币蚣闭俸擦执t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首詩。
這首詩從空間角度寫,以牡丹花比楊貴妃的美艷,把讀者引入蟾宮閬苑。這首詩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跋搿弊钟姓磧擅娴睦斫,可以說是見云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云,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一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下面,詩人的想象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臺!叭舴恰薄ⅰ皶颉,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lián)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像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唐詩三百首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1077334.html
相關閱讀:李賀《秋來》原文及翻譯賞析
無名氏《雜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王之渙《送別》原文及翻譯 賞析
我心境陰暗_詩歌鑒賞
面對一塊古石的默想_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