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小重山?酒冷燈青夜不眠》元好問詞作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宋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這是一首搖曳多姿的戀情詞。上片六句描述了一對戀人由不忍分離到終于分離的全過程。前三句是寫戀人在分離前夕的相互依戀,是上片的第一個層次。

【原文】

小重山

酒冷燈青夜不眠。寸腸千萬縷,兩相牽。鴛鴦秋雨半池蓮。分飛苦,紅淚曉風前。

天遠雁翩翩。雁來人北去,遠如天。安排心事待明年。無情月,看待幾時圓!

【賞析】

  起調寫他們的不眠之夜,而以“酒冷”、“燈青”烘托其內心的悲涼和長夜的難耐。“冷”的酒,“青”的燈,“不眠”的夜,這便是他們通宵達旦的生活內容。這里的“酒”,顯然是餞別酒。有酒而“冷”,看來停杯不飲,擱置已久。而青燈猶在,可見主人公確實是“夜不眠”了。由“酒冷”亦可見夜之深。緊接著,作者以“寸腸”兩句推出一對情腸牽惹、愁苦悲傷的戀人。詞的指事抒情,趨于明朗,讀者始之“酒冷”云云,正是他們在離別前夕內心極度痛苦的物象反映。由此益知起句用筆在渲染氣氛,烘托感情方面,極見詞人匠心獨運之妙,戀人的全部情緒,都已總攝在起句之中,這首詞的搖曳多姿之妙,起首便露端倪。上片后三句,是寫這對戀人的分別,時間已是次日清晨。這一層,作者用筆,仍然是從羅列物象開始:用“鴛鴦”、“秋雨”、“半池蓮”三種足以使人觸景生情的物象,進一步為戀人的離別寫照。鴛鴦、秋雨、半池蓮都同是在池塘中。秋雨入池,池蓮帶雨,若含紅淚,為鴛鴦分飛而苦。“紅淚曉風前”是風雨中池蓮姿態(tài),滴雨搖風,可憐又可愛,以象征送別的女主人公。由物象襯意象,而且是一襯再襯,主客相形,虛實相宣,正面神采由此倍增。從這里,讀者再次領略了這首詞“搖曳多姿”的妙處。

  下片錄上片結句“分飛苦,紅淚曉風前”的意脈,寫女主人公目送戀人遠去,并默默地預卜團圓之期。曉風之中,戀人北去,天高地遠;而北雁南來,顯然是深秋了。在這里,作者用“雁來人北去”這樣一對形象意念上有悖于自然之理的矛盾,再次渲染離別時的悲涼氣氛。下片的前三句,只是寫了“雁來人北去”的事實,但這三句在排列上,由雁而人,由雁的漸近到人的漸遠,層層具體,逐句加深,極見層次。最后三句,別出新意,由眼前的分離而轉寫盼望團圓之期。這是此詞搖曳多姿的最后一現(xiàn)。在封建社會里,往往是由于徭役、謀生等等原因,離鄉(xiāng)背井,而又往往是生離如同死別。自然,這種離別是悲涼的。但此詞卻又不止于悲涼,而是及時地深入一層,轉入期待。期待無定,轉而為幽恨,故結句云:“無情月,看待幾時圓!”月圓即人圓,其盼望月圓亦即盼望與戀人團聚的迫切心情,自然就躍然于字里行間了。

  這首詞,在取材,主題方面,雖然沒有突破男女離別相思之類傳統(tǒng)題材的樊籬,但在結構藝術上,賓主虛實,渲染映襯,搖曳多姿,一往情深,表現(xiàn)了一位大詞人題材、風格的多樣性。

【作者介紹】

  元好問(1190-1257)金末元初文學家。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是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家,文壇盟主,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后的橋梁。其詩、文、詞、曲,各體皆工。詩作成就最高,“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詞集為《遺山樂府》。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quansongci/892543.html

相關閱讀:潘汾的詞集
賀鑄的詞集【二】
章耐軒的詞集
張?的詞集
李宏模的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