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辛棄疾宋詞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宋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是宋朝詞人辛棄疾的作品。這首詞作于干道八年(1172)滁州(今屬安徽)任上,是為送他的同事范昂赴京城臨安而作。上片寫惜別之情和流光虛度之嘆。下片寄托自己感慨之情。全詞運用對比的手法寄托情懷,從“怯”開始,到“況”一進,再“只管”一恨;到下片“便好”到“問我”到“醉來”,層層相催,逼人欷獻嘆惋。抒發(fā)離情中透露著豪放。

【原文】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①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②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秋晚莼鱸③江上,夜深兒女④燈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⑤,玉殿⑥正思賢。想夜半承明⑦,留教視草⑧,卻遣籌邊⑨。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酒⑩只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

【注釋】

 、俜?:即范昂,滁州(今安徽滁縣)通判。?,副職。

  ②稼軒三十三歲而自稱“老來”。一則因為古人常常感嘆時光流逝人生易老,二則針對年少立業(yè)而言,現在已過而立之年,而復國大業(yè)仍為實現,所以稱“老”。

 、圯唬褐篙徊烁w|:指鱸魚膾!妒勒f新語·識鑒篇》:“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見機。”作者借其指代范昂返鄉(xiāng)。

  ④兒女:有二義,一指青年男女。一指兒子和女兒。此處當指作者。

 、莩欤褐赋娞熳印

 、抻竦睿夯牡靥幚碚碌慕痂帉毜,用以代指皇帝。

 、咭拱氤忻鳎簼h有承明廬,為朝官值宿之處。源自李商隱《賈生》詩:“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嘁暡荩簽榛实燮鸩葜圃t。

 、峄I邊:籌劃邊防軍務。

 、?酒:沉溺于酒。秦觀《夢揚州》詞:“?酒困花,十載因誰淹留。”

【白話譯文】

  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懷、趣味全減,面對著送別酒,怯懼年華流變。何況屈指指計算中秋佳節(jié)將至,那一輪美好的圓月,偏不照人的團圓。無情的流水全不管離人的眷戀,與西風推波助瀾,只管將歸舟送歸。祝愿你在這晚秋的江面,能將莼菜羹、鱸魚膾品嘗,回家后懷兒女團取在夜深的燈前。

  趁旅途的征衫未換,正好去朝見天子,而今朝廷正思賢訪賢。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廬,正留下來教你檢視翰林院草擬的文件,還派遣籌劃邊防軍備。說都故友倘若問到我,只說我依然是愁腸滿腹借酒澆愁愁難遣。遙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見,我沉醉中聽到有誰奏響了空弦!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乾道八年(1172)稼軒任滁州任上。范昂任滁州通判,是辛棄疾的副手,幫助處理政事。這年秋天,范昂任滿,稼軒作此詞為他送行。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贈與范昂的,這次范昂被召回臨安,作者對他寄與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能受到皇帝的重用,并熱情地鼓勵他到前方去籌劃軍事,充分發(fā)揮他的才能。作者借送別的機會,傾吐自己滿腹的憂國深情,在激勵友人奮進之時,又宣泄了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慷慨悲涼之情,磊落不平之氣,層見疊出。

  上闋頭三句“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陡然而起,直抒胸臆,以高屋建瓴之勢籠罩全篇。蘇軾有“對尊前,惜流年”的詞句(《江神子·冬景》),此處便化用了但感覺更深沉悲慨。詞人意有所郁結,面對別酒隨事觸發(fā)。本意雖含而未露,探其幽眇,“老來”兩字神貌可鑒。詞人作此詞時正值壯年,何以老邁自居,心情蕭索至此呢?詞人存其弱冠之年“突騎渡江”,率眾南歸后,正擬做一番扭轉乾坤的事業(yè),不料竟沉淪下僚,輾轉宦海。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詞人出任滁州知州,當時朝廷茍安,北伐無期,旌旗未展頭先白,作者只能“對別酒,怯流年。”“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作者身處政治逆境中,對于寒暑易節(jié),素魄盈虧,特別敏感,雙眼看友人高蹈離去,惜別而外,另有衷曲,于是浮想聯翩,情思奔涌。“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都不管”和“只管”道盡“水”與“西風”的無情,一語雙關。既設想了友人別后歸途的情景,又暗喻范氏離任乃朝中局勢所致。以西風喻惡勢力,在辛詞中不乏其例。如“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滿江紅》)“秋晚莼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筆鋒陡轉,變剛為柔,一種渾厚超脫的意境悠然展現出來,前句用張翰的故事,后句用黃庭堅的詩意,使人讀之翕然而有“歸歟”之念。此二句當是懸想范?離任后入朝前返家的天倫之樂。

  下闋,轉到送別主旨上。“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由上闋末句初跌而出,格調轉亢,與上面“歸歟”之境構成迥然不同的畫面。詞人有意用積極精神,昂揚語調,為友人入朝壯色。頭二句言友人入朝前勤勞忠奮,三句言朝廷求賢若渴。“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好一派君臣相得,振邦興國的景象!夜里在承明廬修改詔書,又奉命去籌劃邊事,極言恩遇之深。承明,廬名,是漢代朝官值宿(猶后代的值班)之地,詞里借指宮廷。這幾句寄托了詞人的理想,表明愿為光復中原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大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李白《永王東巡歌》)的氣概。下面再一轉折,將滔滔思潮訇然閘住。“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酒只依然”,變奮激昂揚為紆徐低沉。倘若友人去了京城,遇到老朋友,可以告訴他們,自己仍然是借酒銷愁,為酒所困。長安,這里代指南宋都城臨安。“愁腸?酒”乃化用唐未韓?《有憶》詩“腸??酒人千里”句,?是困擾之意。話語外表露出自己報國無門的無限悲憤。

  前面幾經翻跌,蓄意蓄勢,至結尾,突然振拔:“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詞人醉中張弓滿月,空弦虛射,卻驚落了秋雁,真乃奇思妙想。“目斷”兩字極有神韻,其實是翻用《戰(zhàn)國策》“虛弓落病雁”的典故,可是不著痕跡。一個壯懷激烈、無用武之地的英雄形象通過這兩句顯現出來,他的情懷只能在酒醉后發(fā)泄出來。正如清陳廷焯說:“稼軒有吞吐八荒之慨而機會不來,……故詞極豪雄而意極悲郁。”(《白雨齋詞話》)

  這首詞在藝術手法上的高明之處在于聯想與造境上。豐富的聯想與跌宕起伏的筆法相結合,使跳躍性的結構顯得整齊嚴密。全詞的感情由聯想展開。“老來情味減”一句實寫,以下筆筆虛寫,以虛襯實。由“別酒”想到“西風”,“歸船”;由“西風”、“歸船”想到“江上”,燈前下邊轉到朝廷思賢,再轉到托愁腸?酒,最后落到醉中發(fā)泄。由此及彼,由近及遠;由反而正,感情亦如江上的波濤大起大落,通篇蘊含著開闔頓挫、騰挪跌宕的氣勢,與詞人沉郁雄放的風格相一致。

【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并遭到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于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韓?胄當政時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后人遂以“蘇辛”并稱。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quansongci/892541.html

相關閱讀:譚方平的詞集
史浩的詞集
《全宋詞》之陳?的詞集
鄭子玉的詞集
楊樵云的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