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探春慢·衰草愁煙》是南宋著名詞人姜夔的作品,是敘寫友情、慨嘆飄泊之作。上片憶昔話別,以少年之豪壯反襯今日之離索,收結到對親情友誼的無限依戀。下片由各地昔游旅況到當下“扁舟東下”,再設想重歸之日,充滿了游蹤無定之喟嘆。
此詞絕勝處,全在環(huán)境刻畫,其中不乏傳神之筆。如上片“亂鴉送日”、下片“梅花零亂春夜”兩“亂”字,一渲染荒寒氣象,一描繪春夜花事,而又皆折射出作者心意之煩亂。
【原文】
探春慢⑴
予自孩幼隨先人宦于古沔⑵,女須因嫁焉。中去復來幾二十年⑶,豈惟姊弟之愛,沔之父老兒女子亦莫不予愛也。丙午冬,千巖老人約予過苕?⑷,歲晚乘濤載雪而下,顧念依依,殆不能去。作此曲別鄭次?、辛克清、姚剛中諸君⑸。
衰草愁煙,亂鴉送日,風沙回旋平野。拂雪金鞭,欺寒茸帽⑹,還記章臺走馬⑺。誰念漂零久,漫贏得幽懷難寫。故人清沔⑻相逢,小窗閑共情話。
長恨離多會少,重訪問竹西⑼,珠淚盈把。雁磧⑽波平,漁、先松,老去不堪游冶⑿。無奈苕溪⒀月,又照我扁舟東下。甚⒁日歸來,梅花零亂春夜。
【注釋】
⑴探春慢:詞牌名,或作“探春”。一體為123字,南宋姜夔首創(chuàng),有“衰草含煙”詞。
⑵沔(miǎn):甘肅省武都沮縣。
⑶幾二十年:是以他實際在漢陽居住的年月計算,除去了當中離開的時間。這一年姜夔隨蕭德藻東行,似乎就再沒回到過漢陽。
⑷苕?(tiáo zhá):指苕溪和?溪。苕溪在今浙江湖州烏程(今浙江吳興)南,以多蘆葦名。?,水名,在烏程東南,合四水為一溪,?,形容四水激射之聲。蕭德藻紹興年間登第,初調烏程令。此時自湖湘罷官,攜白石同歸。
⑸諸君:鄭次皋、辛克清、姚剛中:均為白石于沔鄂所交之友。
⑹茸帽:即絨帽。茸,柔軟的獸毛。
⑺章臺走馬:指少年壯游。漢長安有街名章臺,繁華鬧市!稘h書·張敞傳》:“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此指漢陽城內大街。
⑻清沔:指沔水。古代通稱漢水為沔水。漢陽位于漢水之畔。
⑼竹西:指揚州名勝竹西亭一帶。
⑽雁磧(qì):大雁棲息的沙灘。
⑾漁。簼O舟停泊的岸地。
⑿游冶:游樂。
⒀苕(tiáo)溪:在浙江省北部,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支流。
⒁甚:什么。
【白話譯文】
衰敗的草叢在暮煙中愈加顯得含愁帶恨,亂紛紛的烏鴉把夕陽送下了西山,空曠的原野上,風沙在打旋。還記得往年這個時候,我們用金鞭拂開紛揚的飛雪,帶著暖烘烘的毛皮帽子不怕寒冷,一起到大街上乘馬游玩。如今有誰能關心我長期漂泊異鄉(xiāng)?徒然積下滿懷愁恨,卻無法排遣。幸好在這清清的沔水之濱遇見你們這班好朋友,得以閑著無事.就一起在小窗前談談知心話。
我常常引為恨事的,是我們分開的時候多,而聚首的機會很少。當我這次途經揚州,再一次到竹西亭去訪問時,恐怕要禁不住悲從中來,潸然淚下了。你瞧那大雁棲息的沙灘,江波已經變得平靜。漁舟來往的洲渚,游人已經散去。等我們到了年老時再一起去游玩,只怕體力和興致都不足了。但是有什么辦法呢?苕溪那邊的明月,正照著我的扁舟,催促我向東邊行去。啊,什么時候我才能回來,在梅花紛飛的春夜里與你們重新相聚?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丙午),姜夔回到了他幼年生活過的湖北漢陽。他是為了去探望嫁在漢陽的姐姐和鄭次皋等朋友們的。據(jù)《白石道人詩說自序》:“淳熙丙午立夏,余游南岳,至云密峰。”之后,在秋天來到漢陽。他這次在漢陽逗留的時間不很長,而感情上卻眷戀很深。他因應千巖老人也就是他的叔岳蕭德藻之約,在年底就冒雪乘舟順江而下轉浙江湖州了。這首詞是臨別前與朋友們敘別之作,時約三十二歲。
【賞析】
詞的開頭,是對臨別時漢陽冬天風景的描寫。“衰草愁煙,亂鴉送日,風沙回旋平野“。衰草云煙發(fā)愁,烏鴉向夕陽送別,風沙在平野回旋。“愁”、“送”二字,下語工妙,以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恙草與烏鴉的憂愁和惜別之情,意境凄迷,氣象闊遠,一下子把人帶入孤獨憂傷的情緒之中。正是以愁人觀物,物皆著愁之色彩。這時的姜夔已是人到中年,盡管他多才多藝,仍然是功不成,名不就,長期過著飄泊江湖天涯羈旅的生活。從這首詞可以看出,他對江湖游士、豪門清客的生活,已有些厭倦了,然而他無法改變現(xiàn)狀,無可奈何之情已隱約暗現(xiàn)。
接著是對自己往事的回憶:“拂雪金鞭,欺寒茸帽,還記章臺走馬”。姜夔以自己的詩才,結識了著名詩人蕭德藻,蕭并把侄女嫁給了他。蕭德藻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有“尤蕭范陸四詩翁”之稱。通過蕭德藻,他又結識了范成大、楊萬里、陸游、辛棄疾、葉適、朱熹等社會名流。作為權門清客,他有過游冶流連的生活,游蕩過繁華的娛樂場所。詞中追憶了這段冶游生活之后,他認為最值得珍惜的還是昔日的友情:“誰念飄零久,漫贏得幽懷難寫。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閑共情話。”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詞家,他的詩曾受到楊萬里的高度評論:“尤蕭范陸四詩翁,此后誰當?shù)谝还。新拜南湖為上將,更推白石作先鋒。”憑著他的社會關系與在詩壇的盛名,他決不至于晚年家貧如洗,死后靠別人的資助來埋葬,原因就在于他不同于一般的權門清客。他是一個講究氣節(jié)純粹的詩人。他所交結的也都是既有名望又有氣節(jié)的人。據(jù)說張鑒要出錢給他捐官,又要把良田送他,他都拒絕了。楊萬里稱他甚似晚唐隱逸詩人陸龜蒙,范成大稱其“翰墨人品,皆似晉宋之雅士。”他一生最珍視的不是高官厚俸,他是一個絕對忠于文學、忠于愛情友情的高人。所以在懷念往日壯游生活之后,不禁深深地感嘆:有誰憐念我湖海飄零,只落得滿腔傷感!他感到同漢陽朋友的久別重逢,小窗閑話,難能可貴。
下片的開頭,是對舊游之地的追憶與深沉的感嘆:“長恨離多會少,重訪問竹西,珠淚盈把。雁磧波平,漁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他深深感嘆的是在人生的旅程里,同朋友們“離多會少”。對于一個忠于友情的人,離別當然是最痛苦和難以承受的。眼前的現(xiàn)實又逼迫他在漢陽只能有短暫的停留,又要東下湖州了。
接著是追憶他的揚州、衡岳、洞庭等地之游。竹西:揚州城東禪智寺側有竹西亭。杜牧《題揚州禪智寺》有“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此代指揚州。白石在《揚州慢》中也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句以代揚州。“雁磧”、“漁汀”都不是泛指大雁翔集的沙灘,和漁舟往來的洲渚,是指他曾經“游冶”過的名山勝地。他曾游衡岳、洞庭,回雁峰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濱臨湘水,水邊灘磧相連;洞庭湖,漁舟往來不歇,因此應指他曾經游歷過的衡岳、洞庭。(《昔游詩》中說:“昔游衡山下,看水入朱陵。”又說:“蘆洲雨中淡,漁網煙外歸。”)他重訪揚州是什么使他“珠淚盈把”。那是因為金人在1129年(建炎三年)和1161年(紹興三十一年)大舉南下之后,昔日繁華的揚州,遭到了戰(zhàn)火的慘重破壞。他在初訪揚州時寫的《揚州慢》一詞中說:“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詩人懷著愛國的黍離之悲,重訪揚州,怎能不令人傷痛!對于衡岳、洞庭的壯麗風光,他在《昔游詩》這一組詩中,曾盡情地描繪和歌頌。他歌頌洞庭說:“洞庭八百里,玉盤盛水銀。長虹忽照影,大哉五色輪。”他描寫南岳說:“飛云身畔遇,攬之不盈掬。”描寫南岳湘濱的風光說:“昔游衡山下,看水入朱陵。半空掃積雪,萬萬玉花凝。”此時由于詩人老去,情懷悲涼,沒有那種游樂之情了。白石論詩,主張“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主張“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這首用白描手法描寫的詞,所以令人讀來蘊藉含蓄,余味不盡,正是由于“景中有意”的緣故。比如竹西亭吧,這是揚州勝景,然而白石重訪時,卻是“珠淚盈把”。衡陽的“雁磧”,洞庭的“漁汀”是多么幽雅的畫面,然而詩人已覺得“老去不堪游冶”了。他在寫景時,賦予自己的深情厚意,因而使人讀來馀味無窮。
詞的結尾也是很奇特的:“無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東下。甚日歸來,梅花零亂春夜。在苕溪這里,他從對昔日壯游的回憶轉回到現(xiàn)實情境中的惜別,又跳到對將來歸來的設想,反映出白石詞在結構上的特色是多采用暗線結構,即打破時空局限,將回憶、現(xiàn)境、設想溶成一片,達到“野云孤飛,去留無跡”的意境。這種結構,正如白石所說:“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如兵家之陣,方以為正,又復是奇;方以為奇,忽復是正。出入變化,不可紀極,而法度不可亂。”(《白石道人詩說》)在整個下片中,他通過幽靜凄清的景物描寫和奇特的聯(lián)想,對所吟詠的事物,賦予了動人心扉的魔力。
名家點評
張炎《詞源》云:白石詞如《疏影》、《暗香》、《探春》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云:白石久寓于沔上,行將東下,賦此志別。毛晉所刻本標題云“過?溪,別鄭次皋諸君”,“過”字語未明了。蓋由沔將作吳興之游,非經過苕譬,觀詞中“清沔相逢”及“扁舟東下”句可證之。通首序事錄別,筆氣高爽,自是白石本色。
上疆村民《宋詞三百首》:此詞絕勝處,全在環(huán)境刻畫,其中不乏傳神之筆。如上片“亂鴉送日”、下片“梅花零亂春夜”兩“亂”字,一渲染荒寒氣象,一描繪春夜花事,而又皆折射出作者心意之煩亂。
劉默《宋詞鑒賞大全集》:這首詞寫別離情感,感情真切,但又能振起,不止于哀情;且后半段角度獨特,構思奇妙,一舉跳出前人窠臼,確實為不可多得的送別好詞。
【作者介紹】
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在他所處的時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對峙,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十分尖銳復雜。戰(zhàn)爭的災難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雖然為此也發(fā)出或流露過激昂的呼聲,而凄涼的心情卻表現(xiàn)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學和音樂創(chuàng)作里。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一生布衣,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quansongci/1079840.html
相關閱讀:王某的詞集
王奕的詞集
《國門東(好女兒)》賀鑄詞作鑒賞
《全宋詞》之陳師道的詞集
翁合的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