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驪姬墓下作(夷吾、重耳墓,隔河相去十三里)》的作者是岑參,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98卷。
【原文】
驪姬墓下作(夷吾、重耳墓,隔河相去十三里)
作者:唐·岑參
驪姬北原上,閉骨已千秋。
澮水日東注,惡名終不流。
獻公恣耽惑,視子如仇讎。
此事成蔓草,我來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蟬鬢野云愁。
欲吊二公子,橫汾無輕舟。
【注釋】
①疑天寶五、六載間游絳州、晉州時所作。據(jù)《元和郡縣圖志》卷一二載,絳州正平縣(今山西新絳縣)有驪姬墓,“在縣南八里”。夷吾:晉獻公之子。里克殺驪姬母子后,夷吾厚賂秦穆公,穆公送他回晉,立為晉惠公。重耳:獻公之子,有賢名。出亡十九年,后由秦送回即位,是為晉文公。河:指汾水,即今山西汾河。
②北原:指汾水以北的平原。驪姬墓在汾水之北。
③閉骨:埋骨。
④“澮水”二句:澮水,源出絳州翼城縣(今山西翼城)澮高山,西流至正平縣入汾水。見《元和郡縣圖志》卷一二。東注,當為“西注”之誤!蹲髠鳌烦晒:“(郇、瑕)不如新田(今山西侯馬),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澮以流其惡。”下句即用其語,“流”猶言沖刷、沖走。
⑤態(tài)耽惑:態(tài)意沈溺于迷亂。指晉獻公為驪姬的讒言所惑。
⑥蔓草:《左傳》隱公元年:“……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蓋以草為喻,言草之滋長引蔓則難以艾除。此即用其意,謂驪姬亂晉之事已載入史冊,難以消除。
⑦蛾眉:女子彎曲而細長的眉毛。
⑧二公子:指夷吾、重耳。
⑨橫汾:橫渡汾水。
【作者介紹】
岑參(cén shēn) (約715年—770年)唐代詩人。南陽(今屬河南)人。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jīng)史。二十歲至長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天寶(742~756)年間,兩度出塞,居邊塞六年,頗有雄心壯志。安史亂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薦任右補闕,轉起居舍人等職,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后罷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詩題材廣泛,長于七言歌行。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岑參的詩全集欄目。(http://)
岑參的詩題材廣泛,除一般感嘆身世、贈答朋友的詩外,出塞以前曾寫了不少山水詩,詩風頗似謝?、何遜,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參所作善于描繪塞上風光和戰(zhàn)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繁體對照】
卷198_68【?姬墓下作(夷吾、重耳墓,隔河相去十三?)】岑?
?姬北原上,?骨已千秋。
?水日??,?名?不流。
?公咨耽惑,?子如仇?。
此事成蔓草,我?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野?愁。
欲吊二公子,?汾??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gushi/689088.html
相關閱讀:關于九九重陽節(jié)的古詩
梁甫吟 陸機
宴散
描寫關于冬天的詩句五言
出塞?邊庭烽火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