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就其如舜者 就:趨就。
B.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病:缺陷。
C.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已:已經(jīng)。
D.其國家可幾而理歟 理:治理。
2.下面各組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能善是,是足為藝人矣 B.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
恐恐然惟?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 其所以為舜者
C.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D.即其新,不究其舊
是人也,乃曰 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3.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今之君子則不然 B.夫是之謂不以眾人待其身
C.吾嘗試之矣 D.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
4.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恐恐然惟?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 B.未少有得而止矣
C.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D.強者必說于言,懦者必說于色矣
5.下列句子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彼,人也;予,人也!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C.彼雖能是,其人不足稱也。 D.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6.翻譯下面的句子。
(1).古之君子,其責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2).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
五、
1.C(已:太。)
2.B(代詞,他;A.動詞,擅長;名詞,好事;C.難道;于是;D.肯定;依附,按照。)
3.D(疏遠:關(guān)系、感情上有距離,不親近;A.不然:古:不;這樣;今:連詞,表示對上文假設情況的否定;B.眾人:古:一般人;今:大家;C.嘗試:古:曾經(jīng);試驗;今:試,試驗。)
4.C(A.“?”通“懼”;B.“少”通“稍”;D.“說”通“悅”。)
5.C(ABD都是判斷句,C是一般句。)
6.(1).古時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嚴格而全面,他對待別人寬容又平易。
(2).因此,事業(yè)成功誹謗便隨之產(chǎn)生;德望高了惡言就接踵而來。
《原毀》閱讀練習及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442750.html
相關(guān)閱讀:陸容《阿留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賀鑄《天門謠(牛渚天門險)》閱讀練習及答案
李清照《鷓鴣天?桂花》閱讀練習及答案
劉大樾《乞人張氏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陸游《鵲橋仙(華燈縱博,雕鞍馳射)》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