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人教版八級下冊《馬說》閱讀練習及答案(2套)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湖北省孝感市)閱讀下列甲乙兩個文段,然后完成9?12題。
  
  ?甲?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n愈《馬說》)
  
  ?乙?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長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馬,非臣之下也?筛嬉蕴煜轮R②。請見之!
  
  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③而黃!笔谷送≈耽芏P⑤。報穆公,穆公不說,召伯樂,曰:“子所薦求馬者,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馬也?”伯樂曰:“皋之所觀,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nèi)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瘪R至,果天下之馬也。(《九方皋相馬》,有刪改)
  
  注:①姓:指子孫。②天下之馬:指天下最好的馬。③牝(pìn):母馬。④牡:公馬。⑤驪(lí):純黑色馬。
  
  9.下列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飽,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馬
  
  C才美不外見請見之
  
  D鳴之不能通其意其真無馬邪
  
  10.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俨咧灰云涞,食之不能盡其材。②穆公見之,使行求馬。
  
  1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文通過對千里馬不遇伯樂的議論,表達作者對賢才難遇明主的憤懣,寄寓著對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過記敘伯樂舉薦九方皋為秦穆公尋找天下最好的馬的故事,告訴我們看待事物要獨具慧眼,看其實質(zhì)。
  
  C甲文中表明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馬者“真不知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興,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馬,想當然地認為這不是天下最好的馬。
  
  12.有人認為,只要是千里馬,才能就會施展出來;也有人認為,千里馬須遇伯樂,才能方有機會施展出來。你的看法呢?說說理由。(3分)
  
  【答案】9、B11、D
  
  10、①鞭策它,不按準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得分點:策,鞭策,鞭打;盡,竭盡,使充分發(fā)揮,譯為“充分發(fā)揮”亦可)
  
 、谇啬鹿右娏司欧礁,派(他)前去尋找好馬。(得分點:見,接見,召見;使,命令,派遣)
  
  12、開放題,任選一種說法表明自己的觀點,言之成理即可。
  
 。ㄉ綎|省濟寧市)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蹦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
  
 。ㄟx自《韓非子?說林上》)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②食之不能盡其材
  
  B.①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②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C.①鳴之而不能通其意②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
  
  D.①老馬之智可用也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偾矣c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诮袢瞬恢云溆扌亩鴰熓ト酥,不亦過乎?
  
  9.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寫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馬”寓▲,在韓愈看來,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為他相信▲(填寫一個成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6分)
  
  【答案】
  
  7.答案:D評分:共3分。答對得3分。
  
  8.答案:①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诂F(xiàn)在的人卻不承認自己愚昧、不知道學習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過分了嗎?
  
  評分:共4分。每小題2分。意思對即可。
  
  9.答案:人才根本原因是“不知馬”;老馬識途要善于向動物、自然學習,掌握自然規(guī)律。
  
  評分:共6分。每問3分。填空1分,回答2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管仲和隰朋跟隨齊桓公出征孤竹國,春天去,冬天回,歸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讓老馬發(fā)揮作用了!庇谑亲寧灼ダ像R在前面走,隊伍跟在后面,終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隊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順著螞蟻窩向下挖就會找到水源!惫煌诘搅怂。像管仲這樣能干、隰朋這樣聰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馬和螞蟻學習,但現(xiàn)在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識淺薄,卻不愿向?qū)W習聰明人的知識,不也是錯得很厲害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425433.html

相關(guān)閱讀:歸有光《滄浪亭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戴叔倫《江鄉(xiāng)故人偶集客舍》閱讀練習及答案
全祖望《陽曲傅先生事略》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史記?刺客列傳?豫讓者》閱讀練習及答案
《答謝中書書》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