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太祖諱匡胤,姓趙氏,涿郡人也。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陽夾馬營。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學騎射,輒出人上。嘗試惡馬,,不施銜勒,馬逸上城斜道,額觸門楣墜地,人以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馬騰上,一無所傷。會周祖以樞密使征李守真,應募居帳下。廣順初,拜滑州副指揮。世宗即位,典禁兵。北漢來寇,世宗率師御之,戰(zhàn)于高平。將合,指揮樊愛能等先遁,軍危。太祖麾同列馳馬沖其鋒,漢兵大潰。乘勝攻河東城,焚其門。左臂中流矢,世宗止之。還,拜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呈德四年春,從征壽春,拔連珠砦,遂下壽州。唐主畏太相威名,用間于世宗,遣使遺太祖書,饋白金三千兩,太祖悉輸之內府,間乃不行。六年,世宗拜太祖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恭帝即位,改襝校太尉。七年春,北漢結契丹入寇,命出師御之。次陳橋驛,軍中知星者苗訓引門吏視日下復有一日。夜五鼓,軍士集驛門,宣言點檢為天子。遲明,逼寢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諸校露刃列于庭,曰:“諸軍無主,愿策太尉為天子!蔽醇皩,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羅,即掖太租乘馬。諸將皆裁拜,肅隊以入。副都指使韓通謀御之,王彥升遽殺通于其第。有頃諸將擁宰相范質等至太祖見之鳴咽流涕曰違負天地今至于此質等相顧?無從出乃降階列拜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禪位制書于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服袞冕,即皇帝位。
(節(jié)選自《宋史·太祖本紀》)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有頃/諸將擁宰相范質等/至太祖/見之嗚咽流涕曰/違負天地/今至于此/質等相顧計無/從出乃降階列拜/
B.有頃/諸將擁宰相范質等/至太祖/見之嗚咽流涕曰/違負天地/今至于此/質等相顧/計無從出/乃降階列拜/
C.有頃/諸將擁宰相范質等至/太祖見之/嗚咽流涕曰/違負天地/今至于此/質等相顧/計無從出/乃降階列拜/
D.有頃/諸將擁宰相范質等至/太祖見之/嗚咽流涕曰/違負天地/今至于此/質等相顧計無/從出乃降階列拜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祖,指先祖稱謂,后多用于開國帝王的廟號。開國之君,功勞甚大,故而維承帝位的子孫尊其為“太祖”。
B.五鼓,古代民間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鼓,又叫五更或五夜;亦指第五更,即丑時。
C.黃衣即黃袍,古代帝王的袍服,“黃袍”往往被看作皇權的象征。后來,不僅黃袍為皇帝所獨有,黃色亦為皇帝專用。
D.翰林是我國古代官名,一般是指翰林學士。唐宋時期,皇帝從文學侍從中選拔優(yōu)秀人才,充任翰林學士,專掌內命。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祖驍勇矯健,敢于挑戰(zhàn)。他曾試騎烈馬,不用馬嚼口和籠頭,馬跑上城墻斜坡道,致使他額頭觸碰門框,摔到地上,但他起來后追上馬騰躍而上。
B.太祖英勇善戰(zhàn),屢建軍功。高平之戰(zhàn),后周軍隊危急之時,太祖指揮部隊沖潰敵軍;顯德四年春天又隨世宗出征,攻克了連珠砦、占領了壽州。
C.太祖不貪錢財,巧破離間。南唐主畏懼他的威名,使用離間計,派?使臣送給太祖書信和白銀,太祖把送來的白銀全部送到內府,使南唐的離間計失敗。
D.太祖順天應命,黃袍加身。太祖率軍駐扎陳橋驛時,有人看到天空出現(xiàn)雙日奇觀,軍中將士把黃袍加在他身上,在后周將士的一致?lián)砹⑾拢樌巧匣饰弧?br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
(2)軍士集驛門,宣言點檢為天子。遲明,逼寢所,太宗入白,太祖起。
答案:
(一)(19分) 10.(3分)C(有頃,諸將擁宰相范質等至,太祖見之,嗚咽流涕曰:“違負天地,今至于此!”質等相顧,計無從出,乃降階列拜。)
11.(3分)B(五更相當于寅時,即拂曉時候。)
12.(3分)D(“在后周將士的一致?lián)砹⑾隆闭f法有誤,從文中 “副都指揮使韓通謀御之”可知。)
13.(10分)
(1)(5分)(太祖)長大后,相貌雄偉,心胸豁達,有見識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譯出大意給3分;“豁如”(“豁達”“開闊”“曠達”等)、“非!保ā安煌瑢こ!薄安煌话恪钡龋﹥商帲孔g對一處給1分]
(2)(5分)軍中將士集中在驛門前,當眾宣布要讓點檢做皇帝。天快亮時,將士們來到太祖寢室外,太宗進去向太祖報告(外面發(fā)生的事情),太祖起身。[譯出大意給3分;“宣言”(“宣布”“宣告”等)、“遲明”(“天快亮時”“黎明”等)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注意:①“關鍵詞”與“大意”不重復扣分;②“關鍵詞”譯成近義詞也可;③“關鍵詞”翻譯從嚴,“大意”翻譯從寬。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1237170.html
相關閱讀:陸游《書憤》閱讀答案及賞析
譚敬昭《粵秀峰晚望同黃香石諸子二首(其一)》閱讀練習及答案
朱熹《對月思故山》閱讀答案
聊齋志異《水莽草》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高考古詩詞鑒賞練習之唐詩鑒賞試題及答案50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