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送孟東野序》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18題。(20分)送孟東野序
[唐]韓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維天之于時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四時之相推?,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鳴者也,而假以鳴。夔弗能以文辭鳴,又自假于《韶》以鳴。夏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伊尹鳴殷,周公鳴周。凡載于《詩》《書》六藝,皆鳴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其聲大而遠!秱鳌吩:“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其弗信矣乎!其末也,莊周以其荒唐之辭鳴。楚,大國也,其亡也以屈原鳴。臧孫辰、孟軻、荀卿,以道鳴者也。楊朱、墨翟、管夷吾、晏嬰、老聃、申不害、韓非、慎到、田駢、鄒衍、尸佼、孫武、張儀、蘇秦之屬,皆以其術鳴。秦之興,李斯鳴之。漢之時,司馬遷、相如、揚雄,最其善鳴者也。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嘗絕也。就其善者,其聲清以浮,其節(jié)數(shù)以急,其辭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將天丑其德莫之顧耶?何為乎不鳴其善鳴者也?
唐之有天下,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皆以其所能鳴。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從吾游者,李翱、張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鳴信善矣,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耶?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耶?三子者之命,則懸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東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選自《古文鑒賞辭典》)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又自假于《韶》以鳴     假:借助。
B.從吾游者,李翱、張籍其尤也 尤:突出。
C.東野之役于江南也 役:戍邊。
D.其他浸淫乎漢氏矣 浸淫:漸近;接近。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 分)
A 孟郊野始以其詩鳴 趙王豈以一壁之故欺秦邪
B 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C 郁于中而泄于外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走
D 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于古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本文作者認為人生遭遇歸結于天命,孟郊、李翱、張籍三人“善鳴”而終生困頓的遭遇是天意所決定的,故他們位高不可喜,位低不可悲。
B.本文論證層層推進,從“物不平則鳴”的道理開始論述,接著從自然到社會,列舉了眾多歷史人物的事跡,最后論證“人也亦然”的觀點。
C.文章屢用排比句式,抑揚頓挫,波瀾層疊,氣勢奔放;而立論卓異不凡,寓意深刻,不愧是論說文中的佳制。
D.從唐朝的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一直說到孟郊、李翱、張籍,認為他們都是善于用詩文來抒發(fā)情懷的人。
1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就其善者,其聲清以浮,其節(jié)數(shù)以急,其辭淫以哀,其志弛以肆。

(2)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耶?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耶?答案:
14.C C項,役:上任。
15.B A項,介詞,憑借/介詞,因為;B項,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C項,連詞,表順承/連詞,表修飾;D項,介詞,比/介詞,從。
16.A A項,文章運用比興手法,從物不平則鳴,寫到人不平則鳴。言在彼而意在此。在孟郊上任之際,韓愈寫此文加以贊揚和寬慰,流露出對朝廷用人不當?shù)母锌筒粷M。
17.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
18.(1)就其比較好的人來說,他們作品的聲音清輕而虛浮,節(jié)奏短促而急迫,辭藻艷麗而傷感,志趣頹廢而放曠。
(2)但不知道上天將應和他們的聲音,使他們的作品表達國家的強盛呢,還是將讓他們貧窮饑餓,愁腸百結,使他們的作品表達自身的不幸遭遇呢?
參考譯文
一般說來各種事物處在不平靜的時候就會發(fā)出聲音。草木本來沒有聲音,風搖動它就發(fā)出聲響;水本來沒有聲音,風震蕩它就發(fā)出聲響。水浪騰涌或是有東西在阻遏水勢,水流湍急或是有東西阻塞了水道,水花沸騰或是有火在燒煮它。金屬石器本來沒有聲音,有人敲擊它就發(fā)出聲響。人的語言也同樣如此。往往到了不得不說的時候才發(fā)言,人們唱歌是為了寄托情思,人們哭泣是因為有所懷戀,凡是從口中發(fā)出而成為聲音的,大概都有其不能平靜的原因吧!音樂,是人們心中郁悶而抒發(fā)出來的心聲,人們選擇最適合發(fā)音的東西來奏樂:金、石、絲、竹、匏、土、革、木這八種樂器,是各類物質(zhì)中發(fā)音最好的。上天對于一年四季也是這樣,選擇最善于發(fā)聲的事物借它來發(fā)聲。因此春天讓百鳥啁啾,夏天讓雷霆轟鳴,秋天讓蟲聲唧唧,冬天讓寒風呼嘯。一年四季互相推移變化,也一定有其不能平靜的原因吧!
對于人來說也是這樣。人類聲音的精華是語言,文辭對于語言來說,又是它的精華,所以尤其要選擇善于表達的人,依靠他們來表達意見。在唐堯、虞舜時,咎陶、禹是最善于表達的,因而借助他倆來表達。夔不能用文辭來表達,他就借演奏《韶》樂來表達。夏朝的時候,太康的五個弟弟用他們的歌聲來表達。殷朝善于表達的是伊尹,周朝善于表達的是周公。凡是記載在《詩經(jīng)》《尚書》等儒家六種經(jīng)典上的詩文,都是表達得很高明的。周朝衰落時,孔子和他的弟子表達看法,他們的聲音洪大而傳播遙遠。《論語》上說:“上天將使孔子成為宣揚教化的人。”這難道不是真的嗎!周朝末年,莊周用他那荒誕不經(jīng)的文辭來表達。楚國是大國,它滅亡時候的情景靠著屈原的創(chuàng)作來表達。臧孫辰、孟軻、荀卿等人用他們的學說來表達。楊朱、墨翟、管夷吾、晏嬰、老聃、申不害、韓非、慎到、田駢、鄒衍、尸佼、孫武、張儀、蘇秦這些人,都通過各自的主張來表達。秦朝的興起,李斯是表達者。在漢朝,司馬遷、司馬相如、揚雄,是其中最善于表達的人。此后的魏、晉,能表達的人比不上古代,可是也并未絕跡。就其比較好的人來說,他們作品的聲音清輕而虛浮,節(jié)奏短促而急迫,辭藻艷麗而傷感,志趣頹廢而放曠,他們的文辭,雜亂而沒有章法。這大概是上天厭棄這個時代的丑德敗行而不愿照顧他們吧?為什么不讓那些善于表達的人出來表達呢?
唐朝建立以后,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都憑他們的出眾才華來表達心聲。其后還活著的人當中,孟郊開始用他的詩歌來表達感情,這些作品超過了魏、晉,有些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已達到了上古詩作的水平。其他作品也都接近了漢朝的水準。同我交往的人中間,李翱、張籍大概是最引人注目的。他們?nèi)坏奈霓o表達確實是很好的,但不知道上天將應和他們的聲音,使他們的作品表達國家的強盛呢,還是將讓他們貧窮饑餓,愁腸百結,使他們的作品表達自身的不幸遭遇呢?他們?nèi)坏拿\,就掌握在上天的手里了。身居高位有什么可喜的,身沉下僚有什么可悲的!東野將到江南地區(qū)去就任縣尉,心里好像有想不開的地方,所以我講這番命由天定的話來解開他心中的疙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1197308.html

相關閱讀:《登徒子好色賦》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李白《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
《宋史?吳獵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歸有光《杏花書屋記》閱讀練習及答案(含譯文)
元稹《高荷(種藕百余根)》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