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莊
滿身秋月滿襟風,敢嘆棲遲一壑中。除目解令丹灶壞,詔書能使草堂空。
豈無高士招難出,曾有先賢隱不終。說與同袍二三子,下山未可太匆匆。
注解:除目,指朝廷的任免名單。
⑴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4分)
⑵請從表達方式上分析本詩在抒發(fā)情感上的獨到之處。(4分)
參考答案:
(1)首聯(lián)上句生動地描繪出隱逸的情趣,透過“秋月”、“秋風”的環(huán)境和兩個“滿”字,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超凡脫俗、清高飄逸的閑適情趣;而下句陡然一轉,以一“敢”(即“豈敢”)字又流露出自己棲遲深壑而未敢嘆息的仕途失意之落寞。(2分)這兩句表達了詩人進既不容于朝,退又不甘于隱的無可奈何的復雜心情。(2分)
(2)議論為主,直抒胸臆。(2分)能言之有物,直中見曲,將明確的詩意以委婉紆徐的語氣出之,故不覺抽象與淺露。(2分,能從語言直白、情感深厚角度分析即可)
附
大意及注釋(供參考)
(1)棲遲:淹留,隱遁。
(2)“除目”二句:大意是說:功名利祿常常會動搖人隱居的志向。除目:指朝廷的任免名單。詔書:皇帝的命令文告。丹灶:道士煉丹的灶,引申為修道。草堂:指文士避世隱居之所,代指淫逸生活。
(3)“豈無”二句:歷史上雖有過不為名利所動、堅隱不出的志行高潔之士,但也不乏未能堅持操守隱居始終的先賢。(4)同袍:語出《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表示友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1170657.html
相關閱讀:陳與義《登岳陽樓》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閱讀答案
喬吉《【雙調】水仙子?尋梅》閱讀練習及答案
《新五代史?周臣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白居易《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后期》閱讀練習及答案
鄭燮《題畫》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