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摘自安東尼的《喚醒心中的巨人》
——終極成功的詞匯
“恰當?shù)赜米謽O具威力,每當我們用對了字眼……我們的精神和肉體都會有很大的轉變,就在電光石火之間。”──馬克•;;吐溫
當我們所說的話用對了字眼就能叫人笑、治愈人的心、帶給人希望,然而若是用錯了字眼就會使人哭、刺傷人的心、帶給人失望。同樣地,借著所用的“字眼”可以讓別人了解我們崇高的心志和由衷的愿望。 歷史上許多偉大人物就是因為善于運用字眼的力量,大大地激勵了當時的人們,決心跟隨著這些偉大的人物,結果塑造出今天的世界。的確,用對了字眼不僅能打動人心,同時更能 帶出行動,而行動的結果便展現(xiàn)出另一種人生。當派屈克•;;亨利站在十三州代表之前時慷慨激昂地說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么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寧死。”這句話激發(fā)了大家的決心,誓要推翻長久以來騎在他們頭上的苛政,結果造成燎原之火,美利堅合眾國于是誕生。 當我們今天得以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時,不要忘了獨立宣言,雖然那沒有幾句話,卻是二百多年來所給予我們每個人的保障。同樣地,當我們這些年致力于種族平等時,不要忘了那也是因為某些字眼的組合而激發(fā)出來的行動所致,請問誰能忘記金博士打動人心的那一次演講,他說道:“我有一個夢,期望有一天這個國家能真的站立起來,信守它立國的原則和精神 ……”
當然,話語的影響力并不只限于美國一地,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國正處于風雨飄搖之際,有一個人的話激起了英國全抵抗納粹的決心,結果他們以無比的勇氣挺過了最艱苦的時刻,打破了希特勒部隊所向無敵的神話,那個人就是已故英國家邱吉爾。
許多人都知道人類的歷史就是由那些具有威力的話所寫成的,然而卻鮮有人知道那些偉人所擁有的語言力量卻也能夠在我們的身上找到,這能改變我們的情緒、堅強意志、乃至于有膽量敢于面對一切的挑戰(zhàn),使人生過得豐豐富富的。
生活中時時選擇使用積極的字眼,最能振奮我們的情緒,反之,若是選擇使用了消極的字眼,就必然很快地使我們自暴自棄,遺憾的是我們經(jīng)常不留意所用的字眼,以致錯失垂手可得的大好機會。因此我要勸告各位,務必重視使用字眼的重要,這做起來并不難,只要你能聰明而用心地選擇便行了。
我們在跟別人說話時常常用字十分謹慎,然而卻不留意自己習慣用的字眼,殊不知我們所用的字眼會深深影響我們的情緒,也會影響我們的感受。因此如果我們不能好好掌握怎樣用字,如果我們隨著以往的習慣繼續(xù)不加選擇用字,很可能就會扭曲所歷經(jīng)的事實。譬如說當你要形容一件很了不得的成就時,用的字眼是“不錯的”成就,那對你的情緒就很難造成興奮的感覺,這全是因為你用了具有局限的字眼所致。一個人若是只擁有有限的詞匯,那么他就只能體驗有限的情緒,反之若是他擁有豐富的詞匯,那就有如手中握著一個可以調(diào)出多種顏色的調(diào)色盤,可以盡情來揮灑你的人生經(jīng)驗,不僅為別人,更可以為自己。
很可惜,我們許多人所擁有的詞匯并不少,可是真正常用的卻不多,結果只能改變有限的情緒。要想有心掌握自己的人生,我們必須有意去改進習慣所用的字眼,讓它能把我們帶向所希望的方向。各位可能不知道,英文中有許多字除了它字面上的意義外,尚且具有情緒反應的特,譬如說當你養(yǎng)成了動不動便說“討厭”這個字眼的習慣時,那就會隨口說出你“討 厭”你的頭發(fā)、“討厭”你的工作、“討厭”做這、“討厭”做 那,當你“討厭”的次數(shù)多了以后就因此產(chǎn)生負面的情緒狀態(tài)了。
使用具有“引動情緒”的字眼,能夠很奇妙地改變自己或他人的情緒,例如當我們想起“騎士精神”這個字時,它所給予人的感受是不是“溫文有禮”和“紳士風度”這樣的字眼所能涵蓋的呢?我就覺得它包含了更多的涵意,它讓我想到一位勇敢的騎士,騎在雪白的高頭駿馬上,身后還坐著一位烏溜溜秀發(fā)的;它還讓我想到這位氣質高貴的騎士正坐在一個大圓桌旁,同坐的還有其他的騎士,這群亞瑟王的精銳助手,十足地散發(fā)出卡麥勒城的傳奇氣氛。又像“無懈可擊”、“正直不阿”這種字眼就不是單單“做得不錯”、“誠實”所能相提并論的,至于“追求卓越’這個字眼又比“嘗試做得更好”更能給你強烈的感受。 多年來我第一手的觀察發(fā)現(xiàn),在與人溝通時只要改變其中的關鍵字眼,就會立即影響自己或對方的情緒,同時還連帶著影響后繼的行為。在給成千上萬的人進行過心理治療后,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各位(乍聽之下實在很難相信),就是只要我們改變?nèi)粘J褂玫淖盅郓ぉつ切┯脕硇稳葑约呵榫w的字眼──我們的想法、感受和做法便會很快地有很大的改變。
我之有此體認,乃是發(fā)生在數(shù)年前一次與別人的生意交談,當時我們?nèi)チ巳齻人,我、公司的總經(jīng)理喬治及業(yè)務經(jīng)理約翰。當交談到一半時我們發(fā)現(xiàn)了很不好的現(xiàn)象,對方和我們主談的那位先生擺明了想占我們便宜,這種行為大出我們先前的預料,因而我的心里實在是有些不大愉快。不過我倒沒一直生悶氣,因為其他二位同事對這件事的反應卻更吸引我的注意。
喬治最是生氣不過了,他氣得有些失去了控制,而約翰卻截然不同,似乎有些視若無睹。在整個交談過程中,我們?nèi)齻人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何以碰到對方這樣的行徑,三個人卻各有不同的情緒反應呢?不用說,反應最強烈的便是總經(jīng)理喬治了,他不僅嘴里不時吐出“氣炸了”、“氣瘋了”及“氣死 了”的字眼,同時面孔漲得通紅、頭冒青筋。當我問起他為何會如此憤怒,他咬牙切齒地說道:“如果你發(fā)怒的話,就會萌生一股氣勢,這股氣就能使你扭轉局勢。”原來他把發(fā)怒這種情緒當成是一樣取得局勢掌握權的工具。
隨之我又轉向了約翰問道:“何以你一點都不生氣?”而喬治也插嘴道:“難道你沒氣個半死?”約翰笑了笑說道:“這沒什么值得生氣的。”他可沒說一點假話,事實上就我認識他這幾年里,可就沒見過他發(fā)過什么脾氣,接著我又問他“生氣” 在他心目中的章義,他說道:“如果你生氣就無法控制自己。” 他這話倒很有童思了,隨之我好奇地問道:“如果你無法控制自己那會怎么樣?”他冷冷地說道:“那么你就輸給對方了。”
這兩個人的反應實在是個強烈的對比,一個人為了取得局勢的控制權而發(fā)怒,而另一個人害怕發(fā)怒而失去局勢控制權,兩個人的情緒反應雖然不同,但出于為取得控制權的信念則一致。這讓我不由得思索起我們在說話時用的字眼,這些用來形容內(nèi)心感受的字眼,到底會對我們的情緒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在這次和對方的交談結果我是有些不快,可是喬治卻憤怒不已,而約翰似乎沒有多大感覺,我真是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個想法。
于是我轉頭問他:“約翰,我和喬治對于對方這樣的惡劣行為都十分不滿,可是你卻彷佛無動于衷,難道你認為對方的做法沒錯嗎?”約翰笑了笑地說:“我是沒生什么氣,可是這并不代表我認同對方的行為。”喬治這時迫不及待地問道:“那你又是什么意思?”約翰正色地回答說:“我只能為他們的行為感到‘遺憾’。”遺憾?就這么簡單兩個字?我可不敢相信當對方已擺明吃定我們,而約翰竟然只是遺憾而已,沒有一點生氣的模樣。
我不由得好奇想知道,難道就是他用這樣的字眼來形容內(nèi)心的感受,因而情緒未受影響嗎?或許這其中還真有某些我尚未明了的道理存在,我得好好地研究研究。在隨后的幾天當中我一直思索這件事,心想如果我在十分生氣時也用這樣的字眼,不知道是不是能使我的怒氣消減?單是想到“遺憾”這個 字跟,心里似乎就提不起想發(fā)脾氣的勁,我想就當作好玩,不妨試試這個字眼是不是真能發(fā)揮神奇的魔力。
終于有一天試用這個字眼的機會到了。那一次我開了很久的汽車,而于晚間住進一家旅館,由于助理的疏忽沒把房間訂好,所以我得在柜臺邊多站了十五二十分鐘,等旅館服務人員盡量桃挪出一間空房好住進去。各位可以想見,當開車很長一段時間后,再加上時間挺晚的,我可是巴不得馬上能有一張床可以好好地躺著休息一番。然而看見那位柜臺員一副沒精打彩的做事模樣,慢吞吞地敲打電腦把資料輸人,我就覺得有氣.真想罵他一下叫他手腳俐落些。就在火氣漸漸上冒之際我 想起了“遺憾”這個字眼,是不是它真能使我的情緒好一些呢?于是我便對那位柜臺員說道:“先生,我知道這不是你的錯,可是現(xiàn)在實在是太晚了,并且我又累的不得了,我真是巴不得能趕快有間客房。你知道嗎?如果我在這里站得太久,這會讓我對貴旅館的印象感到遺憾噢。”
聽完了我的話,這位柜臺員帶著一副怪異的表情望了我一眼,隨之便笑了,而我也回之以笑,剎那間我那升高的火氣一下于全消了。這個字眼似乎還真發(fā)揮了它的魔力,那位柜臺員馬上加快了速度,而我的心情就此輕松了下來。真是不可思議,只不過換個表達情緒的字眼,我的情緒就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而這做起來還真容易不過。
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之后,在隨后的幾個星期中我不斷使用這個字眼,我發(fā)現(xiàn)每次一說完這個字眼,情緒便會立刻降低下來。不到兩個星期,這個字眼已變成我的習慣用語,不必刻意想使用便會脫口而出,每當我想發(fā)脾氣時,這個字跟自然就成為形容情緒的第一選擇,結果我從此就難得再出現(xiàn)發(fā)脾氣的鏡頭。后來我又嘗試其他的字跟,發(fā)現(xiàn)那些字眼也都具有很快降低或改變情緒反應的功效。
何以字眼具有這樣的特呢?我們都知道,透過五大感覺器官,我們可以把周圍一切的現(xiàn)象輸進腦子當中,這些現(xiàn)象包括視覺的、聽覺的、觸覺的、嗅覺的和味覺的,經(jīng)過感覺器官的“詮釋”后而成為我們內(nèi)心的種種感受。然而我們要如何才 能描繪出這些感受呢?最快且最有效的方法便是給它們貼上識別的標簽,而這些標簽便是我們所習稱的“字眼”•;;。
也就因為這么做而產(chǎn)生了問題。字眼就好;像“模子”一樣,我們的感受有如“澆鑄的液體”,經(jīng)常我們不經(jīng)考慮便把自己的感受隨便倒進一個模于里,也不管是不是還有其他更合適或更正確的模子。遺憾的是,我們的感受經(jīng)常倒進的模子是消極的、頹喪的,長久下來便成為一個根深蒂固的習慣,而這些使用不當?shù)男稳葑盅郾阏婧孟袷俏覀儗嶋H上的遭遇,更可怕 的是我們卻不知道這些字眼對于人生的影響。當我們動不動便把“生氣”、“倒楣”、“不安”或“受辱”的字眼掛在嘴上時, 或許它并不足以代表你當時的實際遭遇,不過問題就來了,因為所冠上的字眼在你不經(jīng)意之中便取代了你實際的遭遇,也不管它是不是真能夠精確地代表你實際上的感受,結果就好像明明是一件小事情便被形容成一樁大災難。
就以我和約翰、喬治三人的不同感受來說,大家都同時參與了這次的商談,結果讓喬治“氣的不得了”,讓我覺得有些“不悅”,可是對約翰來說僅僅覺得有點“遺憾”和“困擾”而已。我覺得這樣的結果實在是有意思,在面對相同的情況下, 三人竟然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其反映在言談之中所用的字眼 也截然不同。從這里我們會發(fā)現(xiàn),雖然我們?nèi)嗣鎸α讼嗤?處境,可是由于使用了不同的字眼,也就是說把感受倒進了不 同的模子,結果那些字眼所描述的情境就變成每個人的實際遭 遇。隨之我又發(fā)現(xiàn)當我使用了約翰的“模子”,也就是說使用了他所用的字眼,例如“遺憾’或“困擾”,結果很快地就改變了先前的情緒反應。由此我們發(fā)現(xiàn)了字眼的本質,當我們的遭遇若賦予某一種字眼,那么那個字眼所代表的情境就會成為我們實際上的遭遇。既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那么日后在描述自己的情緒時,所用的字眼就必須謹慎,否則就會遭致比實際上更大的痛苦。
字眼就它的本意來說,只是把我們先前的遭遇給重現(xiàn)出來,然而它的重現(xiàn)或多或少總會有些失真,結果便扭曲了我們最初的認知與感受。在上面所說的例子里,三個人面對的是相同的境況,結果一個人很生氣,一個人不悅,而另外一個人覺得遺憾,很明顯地三個人的情緒反應都起因于個人的詮釋。人們在詮釋任何事情時所用的最主要工具便是字眼,當我們把所遭遇的貼上什么樣的標簽,它就會立刻在我們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產(chǎn)生相對的感受,所以我們可以說字眼乃是腦子里生化反應的催化劑。
如果你不相信的話不妨可以一試,當某個人沒擁由地對你口出“三字經(jīng)”,看看你會有什么樣的反應,你是無動于衷呢還是勃然大怒?如果有人稱呼你“善人”、“白癡”或“花花 公子”,請問你是否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各位,請不要忽略字眼對人們情緒的影響,在我們生活中就有一些字眼具有很大的“殺傷力”。
“字眼猶如絲線,讓我們用來編織自己的經(jīng)驗。”──赫胥黎
我最初研究字眼影響情緒的奧秘時,經(jīng)常會懷疑難道只要把日常使用的字眼換一下就能使情緒產(chǎn)生那么大的變化,可是隨著后來更深入的探討,我不由得不信服字眼確能神奇改變我們情緒的這個事實。根據(jù)康著頓百科全書的記載,英文中所包含的單字至少有五十萬個,而我從其他資料更得知實際上可能接近七十五萬個,其數(shù)量之龐大可說傲視群倫,排名第二的是德文,總數(shù)也不過只有英文的一半而巳。
雖然英文擁有數(shù)量這么龐大的單字,可是我們一般人常用的卻少的出奇,有不少語言學家告訴我平均我們常用之數(shù)約在二千到一萬之間,若保守估計英文單字為五十萬個,那么我們常用的只為實際總數(shù)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二而已,想想看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呢!根據(jù)我從同義字手冊中所查到有關描述情緒的字眼約超過三千之數(shù),最讓我吃驚的是其中屬于正面的竟然只為負面的一半。據(jù)我的統(tǒng)計,具有正面情緒的字眼為一千零五十三個,而具有負面情緒的字眼為二千零八十六個,幾乎是前者的二倍。譬如就以描述“悲傷”的字眼來說, 總共有二百六十四個,而描述“快樂”的字眼卻只有一百零五個。無怪乎美國今天會有那么多的人經(jīng)常覺得情緒低落。
在我的研討會中都會作一個調(diào)查,想知道每位學員在一周中平均會有哪些情緒反應,差不多大多數(shù)人所能寫出來的情緒種類不會超過一打。為什么會這么少呢?我認為那是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于掉進固定的情緒窠臼之中所致,也就是說他們之中有的人不時沮喪,有的人不時生氣,有的人不時覺得不安,有的人不時會害怕,有的人不時情緒低落。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緒反應,乃是因為他們不時使用同一類的字眼來描述每一次的遭遇,結果那類字跟所描述的狀況就真成為他們的情緒和行為。
“如果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就必須謹慎選用字眼,務期這些字眼能使你振奮、進取和樂觀。”──安東尼•;;羅賓斯
要想不掉進少數(shù)習用的負面字眼陷阱里,你必須擴大使用字匯的范圍,在此我不妨給你一些提醒。我們?吹膕j共使用了七千個不同的字;詩人約翰•;;密爾頓一生的著作用丁一萬二千個不同的字;至于莎士比亞則總共用了二萬四千個不同的宇,其中有五千個只不過使用了一次,這些字當中有一些還是他自己發(fā)明的,不過今天卻成為我們常用的字眼。語育學家所作的研究發(fā)現(xiàn),我們使用什么樣的字眼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你可別懷疑這句話的正確,就以我們所說的英語來看就是一種具有“動詞導向”的語言,因為我們說的話便影響了我們的思考,進而主宰了我們的行為,無怪乎我們會對“起而行”的族而深感自豪。相對于中國人而言,他們十分看重 “安定”,因而在各地的方言中都充分反映出名詞的重要高過動詞,就他們來看名詞代表始終如一,而動詞(即行動)卻如清晨朝露,剎時便會消逝。
因此我們切切不可忘記,我們口中的話(字眼)會主宰我們的意念,終而影響我們的行為。正如我們在上章中所提過的,只要我們在問話當中改變一個字眼,那就會帶出不同的答案,而我們的人生也就因此改觀。當我鉆研字眼的影響力越深入,就越發(fā)覺得字眼實在具有莫大的威力,它不僅深深影響著我的情緒,也影響著我周圍其他人的情緒。
“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孔子
不斷使用什么樣的字眼就決定什么樣的人生
在前面說過,我們有什么樣的感受,腦子里就會有什么樣的儲憶;相反地,若是我們沒有什么樣的儲憶,就不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字眼乃是儲憶的具象,如果硬有了字眼,我們就無法把相關的觀念呈現(xiàn)出來,譬如說有些美洲的印地安部族就沒有“撒謊”這個字眼,因而他們就沒有撒謊這樣的念頭和行為。沒有相對的字眼,就沒有那樣的觀念,像菲律賓的塔沙迪部族在談話中就沒有“不喜歡”、“討厭”和•;;戰(zhàn)爭”這樣的字眼,真是多么了不起的觀念啊!
讓我們回到先前的問題,如果一個人從來不曾覺得乏味,乃是因為他的詞匯之中役有那個字眼的話,那么我倒要問一問自己:“到底有哪個字我從來沒使用于形容自己的感受?”答案是“消沉”。在以往我曾有過挫折感、憤怒、好奇;遺憾或壓力很大的這類感受,可是就從未有過意志消沉,是什么原因呢?難道我生下來便不識消沉的滋味?并非如此,事實上八年前我曾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那段日子里我的心力全被這種情緒一點一滴地給消耗掉,總覺得此生是沒有什么希望了。很幸運的是有一天我終于覺悟,決心掙脫這種意志消沉的痛苦日子,因為那樣活著跟死了沒有什么兩樣。就因為我深深感受到意志消沉的痛苦,因而在腦子里建立起一條對那種情緒排斥的神經(jīng)鏈,日后只要一有發(fā)生那種現(xiàn)象的可能,便自動會有其他積極的字眼浮上心頭,所以從此便不曾有過消沉那樣的感受。
當我把有關字眼的神奇功能跟(一分鐘經(jīng)理人)的作者肯 •;;布蘭查德提起時,他也跟我說了個親身的例子,只不過改了幾個字眼就改變了他的情緒。有一次他去非洲打獵,半途車子爆胎而陷在進退不得的困境、那時他的心里可真是急的不得 了,可是他的太太瑪姬跟他說了句安慰的話:“沒關系,這只是增加了一點點不方便。”沒想到就這么一句話,就使得他先前的急躁心情立時緩和了下來,有過那次奇妙的經(jīng)驗后,如今這個字眼經(jīng)常掛在他的嘴邊,有時在高爾夫球場上打偏了球,他只是笑一笑地說:“這一擊沒如我的意。”心里可并沒有任何氣急敗壞的感覺。只是改變個字眼,便把情緒導向另外一個方向,結果人生也隨之改變了。
一旦你明白了字眼的力量,日后在說話時便會十分留意所 用的字眼,因為這不但會影響你自己的情緒,同時也會影響到 周圍的人。自從我認識了字眼轉換的妙趣后,就發(fā)現(xiàn)這實在是 個幫助別人的好工具,我一直忘不了第一次有心用這個方法, 去幫助一位名叫吉姆的朋友,他的事業(yè)做得不錯,可是碰上了 一連串的麻煩,使得他整天憂心忡忡。當我跟他聊起來時,差 、不多在短短的二十分鐘內(nèi),他不止十次地跟我談起他的心情是 多么的祖喪,情況是多么的不樂觀。為了試試轉換字眼是否能 扭轉他的心情,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問道:“你是真的心情很低 落呢,還是只因為碰到了點挫折所致?”他說道:“我只是覺得 有些挫折感。”我又問道:“如果你肯聽我的建議,我相信有辦 法能消除這個挫折感,讓你振作起來,不知你是否愿意一試?” 他點點頭同意了這么做,于是我便跟他談起字眼對人情緒的影 響,而就是他用的字眼不當,因而才情緒低落,這時我鄭重地 向他說道: “你是否能跟我合作,在未來的十天里不再使用 ‘倒楣’這個字眼,一次都不準再用,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沒當心 而用了這個字眼,那么就趕快改用另一個能使你振奮的字眼。 譬如說當你一說到,倒楣’,就趕快改口為‘我只是有點不順 利而已’或‘我會好轉起來的’或‘情況正在轉好’,可以嗎?”
他同意照著我的話來試驗個十天,結果如何各位知道嗎? 只不過把他習慣用的字眼稍微改了一改,整個情況就完全地變了,我不再看到他每日愁眉苦臉,似乎工作得更加起勁。兩年后我告訴他要把這件事寫在這本書里,他很高興地說自那次以后就沒有一天情緒低落過,因為那些會使他情緒低落的字眼早 已丟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
各位請記住,用字眼的轉換來改變情緒實在是再簡單不過了,而它的功效也確實是立竿見影,只要你一使用便能夠立刻改變你的人生。
在此我再跟各位舉個著名的例子,那是發(fā)生于一家全國的卡車服務公司,只不過改了一個字眼就大大地提升了他們的工作品質。那家公司的管理階層發(fā)現(xiàn)他們所送的貨物中有萬分之六會送錯地方,這使得公司每年得額外賠上二十五萬美元的損失,為此公司特別聘請了戴明博士去給他們診療一番。根據(jù)戴明博士的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送錯的案子中有五成六是因為該公司的司機看錯送貨契約所致,為了能一勞永逸地消除這樣的錯誤,而使該公司能做好服務品質,戴明博士建議最好把這些工人或司機的頭銜改為技術員。
一開始公司覺得戴明博士的建議有些奇怪,難道把職位頭銜改一改就能把問題解決?難道就做這么一個簡單的動作便可以了?可是沒有多久績效就出現(xiàn)了,當那些司機的頭銜改為技術員之后不到三十天,先前萬分之六的送錯率一下子便下降到了萬分之一以下,也就是說從此那家公司一年可以節(jié)省下二十五萬美元。
這個例子說明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字眼的轉換不管是用在個人身上或企業(yè)整體上都有相同的效果。我之所以自創(chuàng)丁一個CANI!的新名詞,而不直接從日本人那里套用“改善”這個名詞,其目的就在于讓國人在心目中建立起、持久面不懈地改善”的理念;一旦當大家開始不斷使用這個字以后,它便會在各位的心里漸漸產(chǎn)生作用,至于具有實質的意義并影響到我們的意念。英文就有不斷創(chuàng)出新字眼的本領,如果你常常翻閱最新版的字典,便會發(fā)現(xiàn)有許多新字出現(xiàn),它們都衍生于外國或某些群體所特用的語言。這些新字在初看時可能對我們產(chǎn)生不了多大的作用,可是隨著時光的流轉,對我們的影響會日漸增加,最后便成為只要一提起來便會大大影響我們情緒的字眼了。
軟化會造成他人痛苦的用字
我們不能輕視字眼對我們或其他人所造成的情緒影響,因此如何善用我所謂的“強化字眼”和“軟化字眼”乃是大家所應注意的一件事,這會使我們在與他人相處時,不管是和異談情說愛或是和別人洽談生意,可以更精確地把自己的心意表達出來。
數(shù)年前我的事業(yè)正逢難處,不時我會找有關的人表達出心中的不滿,當他們來到我面前時,我不是說道:“我實在很惱 火。”便是:“我實在很為這件事?lián)摹?rdquo;各位可以想想看這么說的后果,往往會激起那些人強烈的抗辯或不痛快,事實上我并無意挑起這樣的反應,可是這樣的說話方式必然會讓員工們拿出護衛(wèi)自己的態(tài)度,結果弄壞了大家的心情,更無心去尋求解決眼前問題的答案。
當嗡解了字眼的威力時,從此便改變了說話的方式,哪怕是真的對某件事感到很憂心,但我可不會像以前那樣說,而改口道:“我對那件事稍微關切,不知道你是不是能幫得上忙?”這種說法首先便能降低我的情緒反應,其次還能有助于我和當事人之間的溝通。何以見得呢?因為、“關切”和“擔憂”是兩個不同程度的字眼,如果你說你很擔憂某件事的進展,在對方的心里便會以為你懷疑他辦這件事的能力,然而當你改用“關切”這個字眼便軟化了你的口氣,同時再加上“稍 微”就更軟化了。像這樣軟化自己說話的口氣;不僅能使對方不起疑心病,同時更可加強我與他們之間的溝通效果。
你可曾想到這么做對你家庭的快樂有多大幫助嗎?平常你是用什么樣的說話方式來對待你的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不會想到所用的字眼,竟然會在他們身上產(chǎn)生那么大的后果。孩子就跟大人一樣,也希望受到人們的尊重,我們在說話時應當謹慎,免得讓他們誤解。如果你對他們不時向你問東問西而搞得心煩時,可千萬別沒耐心地說他們“你這笨蛋”或“你這蠢貨”因為這么做會讓他們從此低估自己,相反地,你應該這么說:“我對你這么問東問西已經(jīng)有點受不了了,你是不是可以過來讓我們好好地談一談?”這么一來你就不會太過情緒化,同時也可使你們更親密地、更理地溝通,讓孩子知道你受不了的是他的方式,并不是他的人,而他那種方式是可以改變的。
當你心情不佳時,說話的用字要特別注意,否則事后便會后悔,許多人際關系之所以破裂,原因就在此。當你生氣時,所說的話可能會刺傷人,引致對方從此不愿和你往來,更糟的是甚而引起對方的報復。所以我們務必得記住,說話得當與否會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或毀滅的后果。 人類的歷史中有無數(shù)殘酷的殺戮和丑陋的暴行就是被美麗的字眼所掩飾,希特勒就很成功地把整個國家的挫折感移轉到對少數(shù)族的仇恨上,為了滿足其侵略他國的野心,不惜發(fā)動德國人挑起世界大戰(zhàn);拉克強人薩達姆把入侵科威特,及隨后對抗聯(lián)軍的波灣戰(zhàn)爭譽之為“吉哈德’,阿拉伯語是圣戰(zhàn)之意,結果很成功地把拉克百姓帶向了戰(zhàn)爭,其結果卻是無數(shù)軍的死亡,和國土被大規(guī)模的破壞。
善用文字魔術并不是只有那些惡人才會,就以波灣戰(zhàn)爭為例,聯(lián)軍所用的字眼也讓人們看得眼花繚亂,其目的就在于降低戰(zhàn)爭在人們心目中可怕的毀滅;其他如里根政府所大力進行的MX戰(zhàn)略核子飛彈,就美其名曰“和平捍衛(wèi)者”;艾森豪威爾政府把打朝鮮戰(zhàn)爭稱之為“行動”。這種種的一切,都是在給他們的行動弄上一個讓人能夠接受的稱謂而已。
我們在使用字眼時務必得精確,因為那不僅使我們的遭遇具有實質上的意義,同時也會對周圍的人產(chǎn)生某種程度的影響。如果你對跟別人之間的溝通不滿意,那么就好好地檢視一下其中所用的字眼,看看是不是因為使用的不當所致。在此我希望你在使用字眼時務必選擇能使你進取而振奮的才是。
前靡們說到字眼就跟標簽一樣,它貼到那兒就會使我們在那方面的認知受到影響,我們不僅要謹慎地在自己的經(jīng)歷上貼上正確的標簽,同時也要警覺別讓其他人把不正確的標簽貼在我們身上,因為一旦被貼上了,就會在我們的身上造成相對的情緒反應。要解釋這種情形的最佳例子莫過于疾病了,當我研究“心理神經(jīng)免疫學”之后,就越發(fā)相信字眼的確會對我們?nèi)梭w的生化反應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在一次與諾曼•;;卡真斯的晤 面中,他告訴我在過去十二年間給二千多人治病的心得,每當他給病人診斷出毛病而告訴他是什么病時,就發(fā)現(xiàn)那個病人的病情開始惡化。譬如說癌癥、心臟病、動脈硬化等病,當病人得知實況時內(nèi)心便會發(fā)生恐慌,甚至于情緒低落而失去生存下去的意志,結果造成其免疫系統(tǒng)的失效,衍生出其他的并發(fā)癥而加速其死亡。
相反地,有些研究也發(fā)現(xiàn)如果病人不因貼在他身上的“疾病標簽”而沮喪,那么他的免疫系統(tǒng)便會大大地發(fā)揮治病的功效?ㄕ嫠购苷J真地說道:“病名會使人致病,也會使人致死, 因此一位聰明的醫(yī)生說話時,得很小心所使用的字眼。”如果你的職業(yè)經(jīng)常會和人們接觸的話,那么就請好好研究字眼的重要,因為它會對你所接觸的人造成很大的影響。 如果你已確實了解了字眼的力量,那么從今以后就好好控制住自己在字眼的使用上,凡是平常會使你情緒有負面反應的字眼都要改掉,而代之能使情緒產(chǎn)生正面反應的字眼,因為你的人生很可能就在你有心這么做之下而全然改觀。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另外一種跟字眼同樣有意思、同樣簡單、同樣能使你進 取和振奮的方法,那就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nlp/576.html
相關閱讀:啟動量子NLP工具通過有效的目標設定實現(xiàn)你的夢想
心靈成長的學習如何轉化為生產(chǎn)力
[原創(chuàng)]NLP,人生轉折點
ABC法則
NLP策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