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力彈簧測力計要點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物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1、怎樣判斷物體是否受到彈力的作用?

  答: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受到彈力作用,必須要弄清產(chǎn)生彈力的物體一定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首先,兩個物體互相接觸,這是產(chǎn)生彈力的前提.沒有物體、只有一個物體或兩個物體不互相接觸都無法產(chǎn)生彈力;

  其次,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間還必須互相擠壓,即發(fā)生彈性形變.

  2、如何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答: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1)首先看清彈簧測力計的量程,也就是彈簧測力計上的最大刻度即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能超出這個范圍.

 。2)認清彈簧測力計上最小刻度值,即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以便用它測量時可以迅速讀出測量值.

 。3)測量前要把指針調(diào)到零點,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指針相平.

 。4)測量時,要使測力計內(nèi)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一致,不可用力猛拉彈簧或讓彈簧測力計長久受力,以免損壞.

  例 1 關于彈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產(chǎn)生彈力

  B.彈力僅僅是指彈簧形變時對其他物體的作用

  C.彈力是指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接觸它的物體產(chǎn)生的力

  D.壓力、支持力、拉力都屬于彈力

  知識點  彈力的概念及其產(chǎn)生的條件

  闖關點撥   彈力的產(chǎn)生必須同時滿足互相接觸和發(fā)生彈性形變兩個條件

  解  只有兩個物體互相接觸,但不發(fā)生擠壓(即沒有發(fā)生形變)就沒有彈力作用.彈力是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要恢復原狀對阻礙它恢復原狀的物體產(chǎn)生的力,所以A、C正確,壓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由于物體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力,它們都屬于彈力,故D也正確,任何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都要對阻礙它恢復原狀的物體產(chǎn)生彈力,所以B是錯誤的.

  答  B

  例2   使用彈簧測力計時,下列注意事項中錯誤的是 (    )

  A.彈簧測力計必須豎直放置,不得傾斜

  B.使用前必須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

  C.使用中,彈簧、指針、掛鉤不能與外殼摩擦

  D.測量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測量范圍

  知識點  掌握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技巧

  闖關點撥   彈簧測力計使用前必須校零,使用中應使彈簧的伸長方向與所測力的方向在一直線上,避免彈簧、指針、掛鉤跟外殼摩擦.但不限于測量豎直方向的力,各個方向的力都可以測量,所測力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最大刻度值,故只有A選項是錯誤的.

  答   選A

  例3   王芳同學在研究彈簧的伸長與拉力大小的關系實驗時,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

  實驗結束后,加在彈簧自由端的拉力消失,彈簧長度回到15cm。

  請你對表中的彈簧的長度數(shù)據(jù)進行研究,填寫對應的彈簧的伸長數(shù)據(jù)。并分析彈簧的伸長與拉力大小之間的關系,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闖關點撥  彈簧的伸長等于彈簧的長度減彈簧的原長(彈簧沒受拉力時的長度),如何利用提供的數(shù)據(jù),進行有效深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正確結論,需要有意識地感悟.比較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拉力每增加2N,彈簧的伸長增加1cm,即彈簧的伸長跟拉力成正比.

  解   彈簧的伸長依次是:1   2    3    4  ;

  結論是: 在一定范圍內(nèi),彈簧的伸長跟拉力成正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89281.html

相關閱讀:海洋中的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