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導學案設計初探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摘 要:利用導學案進行課堂教學是構建高效課堂的一種重要手段,導學案是進行學案導學的重要操作材料。實踐證明,依據(jù)導學案開展課堂學習活動是高效的。在實踐的基礎上,本文僅對導學案的設計、存在的誤區(qū)及編制導學案的注意事項作以粗淺的闡述。

 

關鍵詞:導學案;設計;學案導學;高效課堂;探究

 

我校從2003年就開始嘗試導學案的編制和使用,在此結合我們的實踐,對如何設計適用于課堂的導學案作以粗淺的闡述。

 

1 實踐經(jīng)歷

 

1.1  新課改追求課堂高效,催生導學案的編制探索

 

課改初期,學校教研室要求教師在上課前要編制一個預習提綱,此時的預習提綱的結構較為隨意,除了教學目標外,對其功能、容量、格式等都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和具體操作要求。很快,我們就發(fā)現(xiàn),預習提綱逐漸變成了單純的習題集和試卷,結果是學生預習的難度越來越大,預習效果自然很差。經(jīng)過認真分析發(fā)現(xiàn),這種方式根本不能承載課改之重任,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上來!皩А迸c“學”都是新課改課堂的重點,所以我們就把我們需要編制的材料定名為“導學案”。

 

1.2 分析導學案應該具備的功能,定出編制模式

 

新課改下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學習,起到“導”的作用,學生是“學”的主角,教師引導好了,學生自然學的就好。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做好課前的“引導”準備,編制好適用于課堂的“導學案”,這是課堂能否高效的關鍵。導學案必須以使學生學習方便為出發(fā)點,具有引導學生學習和引導解決疑難問題的功能。導學案與作業(yè)、試題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高一,它應該包括:學習目標、重點和難點、相關知識鏈接、學法指導、課堂探索思考題、課堂學習總結、學習反思、課后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

 

教師在編制導學案時,需要將教材嚴謹?shù)摹⑦壿嬓詷O強的、抽象的知識,轉換成學生能讀懂、易接受的、通俗具體的知識。設計時要做到知識問題化,達到對學生盡心思維訓練的目的;問題層次化,實現(xiàn)分層次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都有成功的愉悅體驗,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實現(xiàn)分層次教學,我們在編制導學案時,在難度、內(nèi)容和形式上設計分為ABCD四級(在導學案中并不標出,教師心中有數(shù)即可):A級為“識記類內(nèi)容”,要求學生在課前時間必須解決;B級為“理解類內(nèi)容”,要求學生能把新知識與原有知識和生活掛鉤,既實現(xiàn)知識的銜接,又能夠溫故知新;C級為“應用型內(nèi)容”,也就是能利用學到的新知識解決新問題;D級為“拓展類內(nèi)容”,要求學生能把知識、經(jīng)驗和社會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掛鉤。這樣的分級要求,便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應用好導學案,可以實現(xiàn)由“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向“教師引導學生走向教材,學生帶著問題走向教師”的轉變,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體現(xiàn)其主體地位。

 

1.3 導學案的生成并非一蹴而就,成果可以傳承

 

首先是負責分工的教師(至少兩位)經(jīng)過討論作出導學案的初稿,然后在先周集體備課上說出編制的思路,全體教師討論修改,再由學案編制者之一在研討教室試講,看實際效果,再作出最后的修改和完善。經(jīng)過這樣的過程之后,導學案基本成型。為了使這個導學案能留給下一級繼續(xù)使用,還需要將上課時的師生即時思維碰撞生成的內(nèi)容做好記錄,在課后做必要的整理,這樣的學案傳給下一年級再使用時,就可以少走一些彎路,只需創(chuàng)設點新的情景,稍作修改即可使用,實現(xiàn)資源的循環(huán)使用。

 

2 導學案設計的理論依據(jù)

 

2.1 新課標依據(jù)

 

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標準》),它像一縷陽光投射到基礎教育領域,像一股春風給基礎教育帶來了春的氣息,吹醒了被應試教育禁錮的頭腦,給素質教育帶來了勃勃生機。倡導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基本理念之一,生物科學作為由眾多生物學事實和理論組成的知識體系,是在人們不斷探究的過程中逐步發(fā)展起來的,探究是學生認識生命世界、學習生物課程的有效方法之一!稑藴省烦珜骄啃詫W習,力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手和動腦,逐步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1]。

 

《標準》強調(diào)在新課程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需要教師能做好對學生的引導,教師的引導是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關鍵。教師的正確引導是落實學生探究性學習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導學案就是落實教師對學生引導的非常好的載體。

 

2.2 設計理念和內(nèi)涵

 

學案教學具有探究性、針對性、實踐性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xiàn)“以學定教,教學合一”的教學思想,以導學案為載體,以學生探究為途徑,開展教學活動。新課程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依據(jù)導學案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導學者。在進行導學案設計時,不但要使學生獲得基本知識,而且要有利于引導學生“會學、會用”,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3 導學案設計的基本框架

 

總體上看,導學案設計應以課堂為中心,并注意向課前、課后作好兩個“延伸”,即要具備課前預習、課堂探究、課后作業(yè)三大主體部分。

 

3.1  課前預習

 

對課前預習進行恰當?shù)脑O計,實現(xiàn)學生課前先行探究的自主學習。課前預習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學習目標,學習目標由教師依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特點來制定或者是擬定一個示例,其余部分由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自己歸納出來。二是預習自測,這部分內(nèi)容要指向學習目標,并結合教學內(nèi)容設置問題。預習自測題可用多種形式呈現(xiàn),如選擇、填空、連線、思考等,不管采用哪一種形式,都需要注意:題目要有基礎性,學生通過預習教材即可順利完成;問題必須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避免簡單的沒有思維含量的挖空式練習;題目的設置要根據(jù)內(nèi)容特點靈活多變,避免一成不變,顯得死氣沉沉;課前預習要體現(xiàn)出教師的教育機智等等。

 

課前預習設計的水平高低往往會影響學生自學的熱情,進而影響課堂學習效果,設計好了事半功倍。

 

3.2 課堂探究

 

課堂探究是導學案的核心,是學案教學的重頭戲,是誘導學生學習的關鍵部分,也是最能體現(xiàn)教師教學經(jīng)驗、水平的一部分。這一部分需根據(jù)教材的重點、難點設計問題情境,以便教師組織開展問題探究活動。設計問題情境時,必須突出重點。在主干知識部分組織學生深入思考,積極討論,避免面面俱到、分散重點;必須聯(lián)系生活。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通過問題情境使其感受知識的實踐價值。

 

另外,在設置問題情境時,要注意靈活多樣,避免程式化。嚴格按步驟進行的學案往往使課堂教學走入程式化的沉悶氛圍中,使師生像在共同完成一道道作業(yè)題,而不是在張揚生命的活力。

 

課堂探究的目的是為了升華經(jīng)驗,化為知識,所以,總結反思也應該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總結反思可以是問題情境后的知識總結,包括圖表、公式、小思考題等形式的知識總結;也可以是問題情境中的適度“空白”,它是留給學生自主拓展、思考的空間,使學生在討論總結后及時將思維火花放大,鞏固成果。要設計好適度“空白”這個內(nèi)容,需要教師深入挖掘問題情境的內(nèi)涵和外延。

 

3.3 課后作業(yè)

 

課后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除了可以題目的形式呈現(xiàn)外,還可以課后探究、撰寫調(diào)查報告等多種形式呈現(xiàn)。若用題目呈現(xiàn),要注意題目的拓展和鞏固功能,并要注意適當考查規(guī)律、方法,以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遷移。課后作業(yè)后面還可以適當補充作為問題探究活動的知識或情境拓展,但拓展要注意時效性、真實性和科學性。

 

4 導學案設計的常見誤區(qū)

 

4.1 將練習題等同于學案

 

有的老師在編制導學案時體現(xiàn)不出問題探究這一特點,只是將不同層次的習題組織到一起,將學案等同于練習題,這是對導學案設計的誤解。進行一定的鞏固練習是必要的,但鞏固練習是導學案的“枝”而非“干”,導學案的核心和重點應該放在對課堂上需要學生探究的問題的設計上,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展開閱讀、觀察、對比、討論、思考、整理、歸納等學習和思維活動才具有高效性。

 

4.2 將導學案編的像濃縮的教材

 

有的教師在編制導學案時,將重點放在了歸納和羅列知識要點、分析和闡述重點、難點上,這種導學案,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以知識為線索的知識提綱,很像是對教材的濃縮。有的教師在使用這種導學案時,甚至丟開教材,依照導學案去開展教學活動,就好比是把一篇美文拆解成“字詞知識、段落大意、語言特點、寫作背景”,把一個科學現(xiàn)象拆解為“概念、原理、方法技巧,……”,變成了一個七零八落的知識拼盤。

 

而實際上,新課標教材除了進行知識的傳授外,有其更層次的思想和內(nèi)涵。新課標中教材中的各個欄目都有其功能,運用好各個欄目,可達到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的目的。以將教材濃縮的思路去編制導學案,是對新課標教材本意的曲解,最終會誤導學生,使他們忽視對教材的學習和研究。

 

4.3 將知識補充材料等同于學案

 

新課標教材把部分知識、原理等巧妙地融入到了教材圖解、問題探究、旁欄思考、課后思維拓展、探究實驗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有的教師為了能把教材中隱含的知識都挖掘出來,編制導學案時,把每一個知識點都作了詳細剖析,甚至還作了拓展延伸。這種導學案姑且稱之為“保姆式”導學案,使用它進行教學,對學生各種能力的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導學案上對教材剖析得過于詳細,學生在課堂上也就沒有思考和討論的必要了,將知識機械地記住,成了學生在課堂上唯一能做的。顯然,這種課堂是低效率的課堂,也是暗暗挫傷學生學習和探究積極性的課堂。

 

4.4 將挖空式教案與導學案等同

 

導學案與教案的教學目標應該是相同的,教案設計中也包含著對學生活動的設計,導學案是在教案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但不能將教案與導學案等同視之。導學案是對學生活動的設計,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線索,而教案要對教與學兩方面的活動進行整體設計,比導學案的內(nèi)容更豐富。僅僅是將教案中的教師活動挖掉,剩余部分作為導學案做法實錯誤的。教案中的教學目標是基于教師和課程標準對一節(jié)課的要求來說的,而導學案中的學習目標則是基于學生的認知目標來說的,二者差之深遠;教案中有對教學內(nèi)容的處理思路和方法,而學案中是不能有的;學案應重視對問題情境的設計,而教案只需要簡明扼要地敘述?梢,教案與學案差別很大,不可等同。

 

5 設計導學案應注意的問題

 

5.1 設計要符合學科特點

 

符合學科特點是導學案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教學規(guī)律,有些學科以抽象思維為主,有些學科則貼近生活,以形象思維為主。適用性強的導學案一定是符合學科特點的導學案。

 

5.2 內(nèi)容設置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在內(nèi)容設置上,導學案應注意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2],循序漸進地組織學生學習。課前預習要基礎,且能誘思激趣,通過引導初始探究形成對知識表象的把握;課堂探究要把握要點,通過引導學生對生活現(xiàn)象的質疑和反思,進行深度探究,把握事物本質,突破重難點;課后作業(yè)要分層次,且要利用學生自主反思,構建清晰脈絡,便于鞏固知識。

 

5.3 問題設置應具有開放性

 

課堂是千變?nèi)f化的,因此導學案的設計要有開放性。設計內(nèi)容要向生活開放,要注意加強與學生的知識世界、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的聯(lián)系,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2]。新課程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形成,更應該關注學生智慧的形成和情感體驗。導學案程式化將會直接導致課堂的程式化,使教與學變得沉悶,因此,學案的開放性還擔負著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思維的作用。

 

要做好一件事,需要把握其本質、規(guī)律。導學案的設計亦是如此,只有了解了學案的本質、作用及在教學中的使用規(guī)律,才能編制出質量高的導學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88019.html

相關閱讀:物質的跨膜運輸及其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