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革命建設的進程中,由于種種原因,黨的工作曾出現多次挫折和失誤,但是我們黨總是能實事求是地不斷糾正失誤,使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始終保持前進的總趨勢。
1. 1923年初黨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失敗,說明在革命力量小的情況下要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必須改變工人階級孤軍奮戰(zhàn)的局面。同年召開中共三大,制定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
2. 1927年由于蔣介石叛變革命,陳獨秀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中國革命遭受嚴重挫折。"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3. 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tǒng)治,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中央的領導,是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4. 1958年中央提出忽視客觀規(guī)律的總路線,黨又輕率地發(fā)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廬山會議,錯誤地開展對彭德懷等人的批斗,"左"傾錯誤進一步擴大。1962年中央召開七千人大會,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初步糾正"反右傾"運動的錯誤。
5. 1966年夏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十年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對劉少奇同志的不公正待遇,造成黨的歷史上最大的冤案。1971年黨中央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1976年10月,黨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文化大革命。1978年黨中央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并且糾正了一大批冤假錯案。1980年中央為劉少奇同志恢復名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863095.html
相關閱讀:影響中國的五次國際性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