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市場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90后”的高中學生思想隨之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涌現(xiàn)出了許多新的特征。本文針對“90后”的高中學生思想特點的變化作出了多維度的分析,提出了作為學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應當如何更有效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關鍵詞】90后思想特點思想教育學生工作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識碼c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黨和國家關注的重點和熱點問題之一。對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過程,掌握新時期中國社會的時代特征,找準思想政治工作的難點進而采取切實可行的對策,是學校思政教育界面臨的一大課題。
一.新時期的時代特征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難點分析
1.網(wǎng)絡文化的沖擊
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的興起在全世界形成了革命性的網(wǎng)絡文化。我國目前擁有3億左右的網(wǎng)民,成為世界第一網(wǎng)絡消費大國;ヂ(lián)網(wǎng)是高中生獲取資訊、了解社會、相互交流乃至表達利益訴求的重要渠道。但不可否認,網(wǎng)絡上同時充斥著大量不健康的東西。網(wǎng)絡的跨文化傳播以其開放的狀態(tài),挑戰(zhàn)了教育工作者在學生思想教育中的權威地位,各種思想文化、倫理觀念、道德意識給當今的高中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削弱了學校思政教育的正面效應,容易使一些人人生價值觀念變異和失范。
2.價值觀多元化趨勢明顯
我國正在經(jīng)歷著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社會生活多元發(fā)展不斷深入,各種思想觀念相互交融、相互影響。這種社會環(huán)境的深刻變革給青年一代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如何應對這些思想的碰撞,如何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廣大青年如何正確處理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關系,在推動社會發(fā)展中實現(xiàn)自身價值,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引。以馬克思主義思想武裝青年人的頭腦,使他們正確看待和平問題、貧困問題、環(huán)境保護問題、教育問題、反腐敗問題等。使他們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服務。只有積極投身進去,心理落差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在他們得到自我認同的同時,服務社會。
3.追求獨立、自由的特點
樹立起“90后”的責任感,使其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其了解到馬克思主義的的發(fā)展脈絡:在戰(zhàn)爭與革命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而形成以新民主主義理論為主要內(nèi)容的毛澤東思想;在和平與發(fā)展為主題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了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主要內(nèi)容的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使其深入理解“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這個黨”這些根本性問題,了解時代對青年成長、成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他們養(yǎng)成自覺、自制、堅毅的個人意志特征。
二、“90后”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思考
1.以“以人為本”為原則,著眼于“90后”學生思想實際。
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從“以人為本”的新理念、新認識出發(fā),要著眼于學生的思想實際,關心、理解、信任他們,滿足他們的需求。過去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著眼于“管理學生”。而對于個性更加獨立。我的“90后”學生而言,傳統(tǒng)手段顯然缺乏理念和思路上的創(chuàng)新。從“以人為本”的新理念、新認識出發(fā),有助于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精神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助于發(fā)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在當前建設和諧社會、和諧學校的新形勢下,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緊跟形勢,適應變化,貼近學生的思想需求,讓思想政治教育離學生更近。
2.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重視學生在思想上的差異,針對各種層次和類型的學生制訂適當?shù)慕逃繕撕徒逃绞健?/p>
充分把握當前國家發(fā)展形勢大好的機會,通過深入開展國情教育激發(fā)全體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養(yǎng)當代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同時,也可以利用學生之間的價值觀分歧,開展學生間的相互探討學習,表彰愿意為祖國發(fā)展貢獻的同學,對其他學生開展引導教育。
3.改變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者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
在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進行道德宣講、理論灌輸,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教育的內(nèi)容,沒有選擇的權利!90后”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喜歡競爭,且個性獨立,他們希望被尊重,不喜歡被強迫接受某種理論,輔導員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將教育的主動權盡可能下放,提倡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中教師只應充當指導者的作用。
4.將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放在首位,更新教學內(nèi)容。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將工作的重點放在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通過真切的關懷,學生自然而然能夠感受到教師的人格魅力,達到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解決實際問題的意義還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的首要目的應當是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幫助他們能夠在今后激烈的就業(yè)競爭中獲得成功,避免空洞的德育教育。
首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傳授要緊密結合當今社會熱點問題,重在培養(yǎng)大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辯證的分析方法,并使他們對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牢固樹立起“八榮八恥”、“和諧社會”、“科學發(fā)展”等觀念。其次,要從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要求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精神和道德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精神和道德情操,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競爭與合作意識,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1]劉志敏:論德育說服的藝術技巧,《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李萬銀、陳清:試論管理學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科版)。
[3]祝小寧、王有為: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啟示,《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科版)》。
來源:周衛(wèi)華高中政治思想者工作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828674.html
相關閱讀:2017高考政治考點總結: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