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島紅蟹繁殖前的遷徙近日引起了中國網友的關注。
最近,有幾張照片風靡網絡。在照片上,我們看到無數螃蟹在過馬路,這讓人聯想起去年“蛤蟆過馬路”的事件。難道這又是一次預示地震即將發(fā)生的信號?
螃蟹也能橫行陸地
其實,這根本不是一組新照片,而是無數關于圣誕島紅蟹大遷徙的照片中的幾張。紅蟹大遷徙是地球上每年都發(fā)生的壯觀自然現象。世界上有兩個“圣誕島”,一個是太平洋島國基里巴斯的領土,一個是澳大利亞在印度洋上的領土,紅蟹生活在印度洋的那個島上。
紅蟹是一種“地蟹”,就是成年全都在陸地上生活的螃蟹。它成年后可以在樹林里活得很好。紅蟹的食物包括樹葉、蝸牛、動物尸體等,還善于在樹林里挖洞。對于看慣了水槽里的大閘蟹、梭子蟹的北京人來說,似乎難以想像整天在干地上跑來跑去的螃蟹,其實如果你經常去北戴河的話,就比較容易想象這一情況了。在北戴河,經常會在離海岸幾百米的地方聽見草叢響,別以為是有老鼠,其實鬧出這個響動的就是螃蟹。很多種類的成年螃蟹都有很強的陸地活動能力,長大后離開海洋和河流完全能活。
早已養(yǎng)成陸生技能
螃蟹在水里用鰓呼吸,為什么在陸地上不會干死呢?原來,很多種類的螃蟹只要鰓保持濕潤,就能從空氣中獲取氧氣。地蟹身體的密封性很好,只要鰓獲得一次水分,就不易蒸發(fā)掉。
螃蟹的成體雖然可以適應陸上生活,但是卵和幼體卻只能在水中發(fā)育。所以每年10月,住在樹林里的紅蟹都要進行轟轟烈烈的大遷徙,到海邊去產卵繁殖。每年,大約有1.2億只紅蟹從該島高處的熱帶雨林向低處的海岸爬去,形成了一個聲勢浩大的螃蟹大遷徙的壯觀景象。
紅蟹在大遷徙的時候會損失慘重。雄蟹和雌蟹在性欲的牽引下,不顧死活地在人類的世界里跋涉。無數的螃蟹被汽車、火車碾成蟹醬,還有不少螃蟹在太陽烘烤的大馬路上被烤出青煙。紅蟹還沒有演化出很好的規(guī)避障礙物的能力,它經常被一個汽車輪子堵在路上,或者掉進高爾夫球洞里爬不出來。好在當地人已經對紅蟹見怪不怪,往往把球洞里的紅蟹掏出來繼續(xù)打球。
遷徙大潮只為繁殖
紅蟹要用5至7天的時間完成遷徙。首先,大個頭的雄蟹作為“先頭部隊”,率先抵達海岸。這些雄蟹浸泡在海水中,補充鹽和水分。海邊的水域都被染成了紅色。之后,雄蟹便在水邊不大的地方挖掘舒適的巢穴。待到遷徙的滿月之夜,雌蟹成群結隊來到海邊時,雄蟹在穴中招雌蟹入洞交配,時間約達25分鐘。交尾后雄蟹快速返回島上熱帶雨林的老棲息地。雌蟹交尾后在穴中呆大約2周,從交尾后約三天時間內可產約10萬粒卵,附在自己身上。等到大潮之夜,雌蟹在潮水臨近時,帶著就要孵化出的蟹卵聚集在海岸上。這些雌蟹將身體的一半浸在水中,而后腹部一張一合反復幾次把孵化出的水蚤狀幼體放入大海,幼體幾經蛻皮后成為幼蟹。幼蟹一般附在水藻等海洋植物上,過著浮游生活。
而過了幼體階段,它們就與蟹形接近了。25天之后,海岸上又會呈現出一片紅色,這是因為幼體又都聚到海邊,經過數日后再次蛻皮,最后變成只有5毫米甲殼寬的幼蟹爬上陸地,再次進入又一輪生命循環(huán)。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763421.html
相關閱讀:高三生物遺傳學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