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和學生的關(guān)系應該是和諧的,由師生共同構(gòu)建的,以消除誤解,增進了解,加深理解和對話交流為主要特征的一種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但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了教師和學生的不理解、不和諧,嚴重的還會帶來師生沖突。這種沖突帶來極壞的負面影響,影響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甚至給師生造成了身體和心靈上的傷害。因此,如何防范和處理師生沖突,是每個教師應該了解和掌握的。特別是防范,是重中之重,只有加強防范體系的構(gòu)建,才能減少或消除師生沖突的發(fā)生。但沖突一旦發(fā)生,教師就要勇于面對,認真處理。一、師生沖突概念的界定和形成的原因
美國社會學家特納認為,沖突是雙方之間公開與直接的互動,沖突的每一方的行動都是力圖阻止對方達到目標。因此,我們可以界定師生沖突就是師生之間由于價值觀、目標、地位、資源等方面的差異而產(chǎn)生的直接的、公開的、對立的、旨在阻止對方并實現(xiàn)自己目標的互動過程。引起師生沖突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種:(1)由于觀念不同而引發(fā)的師生沖突。由于學生和教師在自身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價值觀、行為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等,如果教師強硬地利用教師權(quán)威去同化和影響學生,那么,師生沖突在所難免。(2)由于地位不同而產(chǎn)生的師生沖突。教師是社會要求的代表者,社會賦予教師一定的權(quán)威,學生要接受教師的領(lǐng)導或指導,一旦教師的期望與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不符,就容易發(fā)生師生沖突。(3)由于代溝而引起的師生沖突。年齡上的差異,使得教師和學生在認識、興趣、思維模式以及看問題的角度等方面有明顯不同,特別是在這個多元文化和多元價值觀的社會,師生之間的交往障礙愈加明顯和突出。代溝是造成師生之間不理解、不和諧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造成師生沖突的一個重要方面。(4)由于獎勵和懲罰帶來的師生沖突。獎勵和懲罰都是教育教學中的一種手段,但不管是獎勵還是懲罰,都會給學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獎勵和懲罰的不公平,懲罰方式方法的不恰當,都是引發(fā)師生沖突的導火線。雖然引起師生沖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們可以從中找到一些帶有共性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來防范和處理師生沖突。
二、師生沖突防范機制的構(gòu)建
1.了解學生
前蘇聯(lián)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如果教育學希望全面地去教育人,那么,它就必須全面地去了解人。了解學生,是教育的第一步。要了解學生,就必須首先找到切入點,即“投其所好”,找出學生和教師共同的興趣愛好。這樣容易使教師和學生在這些方面引起共鳴,使學生對教師形成一定的信賴感。然后,教師才能慢慢地融入到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內(nèi)心世界中去,進而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社會關(guān)系、成長經(jīng)歷、性格、能力等。教師通過長期的觀察,了解和分析學生的特點,為將來做好他們的工作奠定基礎(chǔ)。由于學生是人,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人,所以教師要時刻注意通過各種有效的渠道進行反饋,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動向。否則,對學生的了解就會停留在表面,處理問題時可能不符合實際,有失教育分寸,造成師生之間的矛盾甚至產(chǎn)生沖突。
2.以正確的教師威信影響學生
教師威信不是霸權(quán),它沒有強迫的意思,也沒有強制性的力量。它不只是權(quán)力,它是學生對教師的尊重,是學生對教師的報答,是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然而,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許多教師為了維護他們眼中的所謂“威信”,不惜犧牲學生的尊嚴,甚至踐踏學生的人格。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為了樹立其威信,采用“高壓”的手段,動輒恐嚇、斥責、挖苦或體罰學生,結(jié)果適得其反。學生敢怒而不敢言,就會形成反感情緒,這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心理危機或者爆發(fā)出來產(chǎn)生師生沖突。
有的教師采取“疏遠”的方法來樹立教師威信,與學生缺少溝通,結(jié)果造成對學生的不了解,處理問題時很茫然,不能從實際出發(fā),問題處理得不公平、不合理。這樣,就給師生沖突埋下了導火線。有的教師想以“慈善”來樹立威信,結(jié)果學生認為這個教師沒有魄力,是個軟角色,好欺負,該教師處理問題時,學生往往持不屑的態(tài)度,教師為了維護自身的尊嚴和威信,可能會采取過激的行為導致師生沖突。有的教師和學生打成一片,想以“友誼”樹立威信,使得學生把他視為同齡朋友而不加尊重,甚至課內(nèi)也是如此,結(jié)果在課內(nèi),組織教學都非常困難,而教師一旦發(fā)火,學生就會覺得此教師虛偽,和他們的友誼是假的,是裝出來的。
那么,為了維護教師的尊嚴和威信,并減少師生沖突,教師應如何樹立威信呢?
教師要樹立威信,首先必須尊重學生。除此之外,教師必須要有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必須要有廣博的綜合知識和專業(yè)知識,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質(zhì),高尚文明的行為修養(yǎng),并能做到處處以身作則;必須具有教育教學知識,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yè),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以人格魅力感染學生。這樣,才會樹立正確的教師威信,使學生從心底里尊敬教師,學習教師正確的言行,真心接受教師所施加的教育影響,從而避免沖突的發(fā)生。
3.以寬厚的師愛感染學生
師愛,即教師對學生的愛。它是在教育實踐中,由教師的理智、美感和道德凝聚而成的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師愛是一種事業(yè)心和責任感的體現(xiàn);是一種教育愛;是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的愛;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礎(chǔ)之上的。
愛能促進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從而轉(zhuǎn)化為學生接受教育的內(nèi)部動力。俗話說得好:“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睂W生的內(nèi)心世界就如一座堅冰構(gòu)成的堡壘,只有以愛的暖流去融化它,才能進入堡壘,也才能對學生進行影響教育!坝H其師,信其道”,教師只有加深對學生的愛,學生才能觀察和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的諄諄教導,也才能尊重教師,尊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熱愛教師所講的道理,從而把教師的要求,轉(zhuǎn)化為自身的行動。如果教師缺乏感情,態(tài)度冷漠,隨意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就會引起學生的厭惡和反感,使他們形成逆反心理,從而產(chǎn)生師生沖突。
三、如何正確處理師生沖突
當師生沖突不可避免地發(fā)生時,教師應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而不是選擇逃避。那么,如何正確處理師生沖突呢?
1.要冷靜,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受傷害教師在遇到師生沖突時,應保持冷靜,切忌用過激的言語和行為進一步激化矛盾,當然也不能用體罰的方式解決沖突,而應迅速考慮引起沖突的原因,采取適當?shù)拇胧┗鉀_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勿濫用權(quán)威,處理沖突要公平、公正、合理
師生年齡差異形成了師生心理上的不同態(tài)勢。同時,由于社會賦予教師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教育責任,教師知識和經(jīng)驗的儲備占優(yōu)勢地位,這就決定了教師處于優(yōu)勢,而學生處于弱勢,形成了學生遵從和服從教師的心理和行為,樹立了教師一定的權(quán)威。如果在處理沖突時,教師利用這種權(quán)威,采取武斷甚至是蠻橫的做法解決沖突,就會進一步激化矛盾。所以,教師在處理沖突時,不要濫用權(quán)威,要具有謙虛的性格,根據(jù)實際情況,在平等、尊重的基礎(chǔ)上,公平、公正、合理地處理沖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靈活處理由于學生性格各異,發(fā)生沖突的原因各異,加之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所以在處理師生沖突時,教師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或迂回包抄,旁敲側(cè)擊,或嚴辭批評,或先揚后抑,或冷處理等?傊迷诹私鈱W生時獲得的信息,找準學生的情感突破口,使其心服口服。但無論怎么處理,尊重和關(guān)心是基礎(chǔ)。
綜上所述,在防范和處理師生沖突時,教師要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公平對待學生;與學生加強溝通,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方法來防范師生沖突。如果沖突已發(fā)生,就應本著公平、公正、合理以及尊重、關(guān)心學生的態(tài)度,機智、冷靜、靈活地加以處理,使師生關(guān)系保持和諧融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737868.html
相關(guān)閱讀:2017年吉林高考生物試卷結(jié)構(g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