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導入使數(shù)學課堂更精彩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作為數(shù)學教師,都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只是每個人的認識和做法不盡相同,最終效果也就不完全一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jié)好課的導入就好比“鳳頭”,教師授課導入得好,不僅能吸引住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索,主動地去學習,從而鞏固原有知識,傳授新的知識。使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重視教學伊始的導入藝術。本文就初中數(shù)學導入教學分四方面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開門見山導入

  開門見山的直接導入是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導入方式,上課一開始,教師就直接揭示課題,將有關內容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用三言兩語直接闡明對學生的目的要求,簡潔明快地講述或設問,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心中有數(shù),誘發(fā)探求新知識的興趣,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教學中來。要求教師語言精煉、簡短、生動、明確、富有鼓動性使學生產生一種需要感、緊迫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例如“整式的加減”的導入:我們已經學習了整式的相關概念、合并同類項法則,去括號和添括號法則,本節(jié)課,我們將運用概念及法則來學習整式的加減運算。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一節(jié)內容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同學們,我姓什么?姓“王”,你們誰能又快又好在剪出這個“王”字?這個“王”字有什么特征?先讓學生動手剪一剪,試一試,想一想,談一談。然后再出示:“北京古宮圖”、“飛機”、“中國結”、“臉譜”等圖形,讓他們找找這些圖形有何共同特點?從而引入課題——軸對稱圖形。

  開門見山導入法具有簡潔明快的特點,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引起學生有意注意,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凡屬學生所熟知的事物或一點就可以大致了解的教學內容,可采用開門見山法。

  二、以動手實驗導入

  根據(jù)初中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眼、手、口、腦協(xié)同活動,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

  在講“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課前布置學生制作一個簡易測平儀(仿照書上的“想一想”),上課時可先問學生,請用你的測平儀測量一下你的書桌面是否水平?怎樣測呢?為什么可測是否水平?學了本節(jié)知識后便可獲解。

  在講“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應用一圖形面積的最值求法”時,給每位同學發(fā)一根60cm長的鐵絲,請學生彎成一個長方形,問誰能彎成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最大?通過競賽自己悟出道理,嘗試著成功,將使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的內部動機,也會使學生興趣向高級的方向轉化。

  三、創(chuàng)設懸念導入

  所謂懸念,通常是指對那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和現(xiàn)象的關切心情。懸念導入法制造懸念的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激發(fā)興趣,二是啟動思維。

  懸念一般是出乎人們預料,或展示矛盾,或讓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焦慮、渴望和興奮,只想打破砂鍋問到底,盡快知道究竟,而這種心態(tài)正是教學所需要的“憤”和“悱”的狀態(tài)。一般來講,數(shù)學中的懸念需要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與分析學生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進行精心設計、精心準備。

  例如:“等比數(shù)列前N項和”知識的教學,可利用學生已有的對珠穆朗瑪峰高度的認識,引導學生從“折紙”這種常見的活動出發(fā),讓學生體會一張薄薄的紙片只需對折不多的次數(shù),其厚度就會大幅增長,那么教師指出“有一種紙板的厚度是1mm,只需將其對折23次其厚度就可超過珠穆朗瑪峰高度”的論斷,使學生心理形成強烈的反差,形成懸念,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講“圓周角”一節(jié)時,可首先準備好一張事先畫好一個圓(但無圓心)的方紙?zhí)釂枺赫l能不用任何工具準確找出圓心,但都需要尺規(guī),感到無法可解,這時,老師點出:學了本節(jié)知識后就可解決這個問題。

  再如講“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這節(jié)時,先復習一下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然后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圖,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倘若一不留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沒了,只留下一條底邊BC和一個底角四、循序漸進導入有時在學生形成概念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到了引新概念的必要性,循序漸進地建立新概念,使之成為學生的自然需求,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便更強了。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699379.html

相關閱讀:學霸經驗談:高考數(shù)學各類題型解題方法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