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fā)現(xiàn),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他認為“保持和遺忘是時間的函數(shù)”,他用無意義音節(jié)(由若干音節(jié)字母組成、能夠讀出、但無內(nèi)容意義即不是詞的音節(jié))作記憶材料,用節(jié)省法計算保持和遺忘的數(shù)量。[1]并根據(jù)他的實驗結果繪成描述遺忘進程的曲線,即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2]
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guī)律的,遺忘的進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觀察曲線,你會發(fā)現(xiàn),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shù)量也就減少。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甲組在學習后不復習,一天后記憶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組按艾賓浩斯記憶規(guī)律復習,一天后保持記憶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組的記憶率明顯高于甲組。
艾賓浩斯還在關于記憶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記住12個無意義音節(jié),平均需要重復16.5次;為了記住36個無意義章節(jié),需重復54次;而記憶六首詩中的480個音節(jié),平均只需要重復8次!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凡是理解了的知識,就能記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記硬背,那也是費力不討好的。因此,比較容易記憶的是那些有意義的材料,而那些無意義的材料在記憶的時候比較費力氣,在以后回憶起來的時候也很不輕松。因此,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關于遺忘的一種曲線,而且是對無意義的音節(jié)而言,對于與其他材料的對比,艾賓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質材料的不同遺忘曲線,不過他們大體上都是一致的。
艾賓浩斯的實驗向我們充分證實了一個道理,學習要及時復習,勤于復習,而且記憶的理解效果越好,遺忘的也越慢。
綜合艾賓浩斯記憶曲線以及我的教學經(jīng)驗,我建議同學們學生詞時記相關短語,比如說學’reference’,就記住‘referencebook’(參考書),學’preserve’,就記’wildlifepreserves’(野生動物保護區(qū)),把這個晦澀難懂的單詞轉化為我們生活中觸手可及的事物,增加它的畫面感,從而加深我們對這個單詞的理解,記憶的效果也就更好。對于某些非常不容易理解的單詞,不妨從辭典里找?guī)讉好理解的例句背誦下來,一舉多得。
接下來,及時復習和反復復習非常重要。其實單詞的記憶無外乎兩個步驟:理解和記憶。上課的過程就是老師總結出規(guī)律,并幫助同學理解的過程。而記憶,就需要同學們各自下功夫。
當天學習的知識,一定要在12小時之內(nèi)及時復習一次,然后在2天后,4天后,7天后,15天后再分別復習。這樣就能保證知識點的記憶效果。當然,每個人的記憶特點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可能少幾遍,有的人可能多幾遍,我們要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科學的規(guī)律摸索出屬于自己的記憶特點,達到最好的記憶效果。
最后再說說記憶的線索對我們回想起這個單詞的幫助。我們可以自己總結一下,為什么有的事情,我們想忘也忘不掉;而有的事情,想記卻記不住。其實跟這個事情發(fā)生的時候,對我們大腦造成的影響程度相關。也就是跟當時存在的記憶線索的多少相關。記憶線索越多,我們越容易想起它,記憶線索少,就非常不容易調動記憶資源想起它。在詞匯課上我總是督促學生說出單詞準確漂亮的發(fā)音,并強調自己復習單詞時也要大聲地讀出來。為什么?增加我們對這個生詞的“聽覺線索”。---很多同學喜歡“默默地”看單詞復習,在我看來,對于語言的學習,這可能不是一種很可取的方法。對于某些單詞,我們可以用比較另類的方法記住它,以增加更多的記憶線索。比如說’ambulance”,有同學建議用“俺不能死”來記住它,當然,我們在運用這種方法時,永遠不要忘了這個單詞的正確發(fā)音。所以,在單詞學習中,我們不妨多運用聯(lián)想,多想想跟這個單詞相關的事物,越多越好,越準確越好,想想自己可以怎么記住它。
相信當我們擁有足夠的記憶線索,再加上正確的復習方法,英文單詞不再會成為同學們的困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694329.html
相關閱讀:英語單詞構詞法之合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