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觀察生活
物理研究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很多最基本的認識可以通過自己平時對生活的細致觀察逐漸積累起來,而這些生活中的常識、現(xiàn)象會經常在題目中出現(xiàn),豐富的生活經 驗會在你不經意間發(fā)揮作用。
比如,你仔細體會過坐電梯在加速減速時的壓力變化嗎?這對你理解視重、超重、失重這些概念很有幫助。你考慮過自行車的主動輪和 從動輪的區(qū)別嗎?你觀察過發(fā)廊門口的旋轉燈柱嗎?你嘗試過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觀察杯內外水面的變化嗎?我覺得物理學習也需要一種感覺,這就是憑經驗積累起的直覺。
2. 知識分層
通常進入高三后,老師一定會幫我們梳理知識結構,物理復習的知識不單純是按板塊分的,更重要是按層次分的。比如,力學知識從基礎到最高級可以這樣分:物體的 受力分析和運動公式,牛頓三大定律(尤其是牛頓第二定律),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和動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越高級的知識越具有一般 性,通常高考中關于力學、電學、能量轉化的綜合性問題,需要用到各個層次的知識。這也提醒我們,當遇到一道大題做不出或過程繁雜時,不妨換個層次考慮問題。
3. 大膽猜想
物理題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況,幾乎都可以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釋,所以當看到一道題目的背景很陌生時,不要慌了手腳。在最后的2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 要保持沉著冷靜,根據(jù)給出的物理量和物理關系,把有關的公式都列出來,大膽地猜想,題目分為幾種情況,取最值的情況是怎樣的,充分利用圖像的變化規(guī)律和數(shù) 據(jù),在沒有完全理解題目的情況下多得幾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4. 解題規(guī)范
高考越來越重視解題規(guī)范,體現(xiàn)在物理學科中就是文字說明。解一道題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須標明步驟,說明用的是什么定理,為什么能用這個 定理,有時還需要說明物體在特殊時刻的特殊狀態(tài)。這樣既讓老師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還方便檢查,最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在分步驟評分的評分標 準中少丟幾分。
5. 模型歸類
做過一定量的物理題目之后,會發(fā)現(xiàn)很多題目其實思考方法是一樣的,我們需要按物理模型進行分類,用一套方法解一類題目。公式記牢,掌握一類題的解決方法就可以了,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題目,能夠判斷出物理模型,將方法對號入座,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希望同學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以良好的心態(tài)迎接高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673296.html
相關閱讀:如何把物理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