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明顯的不同是知識內容的“量”急劇增加,輔助練習、消化的課時相應減少。另外,初、高中的數學語言有顯著的區(qū)別,初中數學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中數學特別是高一數學一下子就觸及到了集合語言、邏輯運算語言以及以后要學習到的函數語言、空間立體幾何等,其抽象性使學生對許多數學概念難以理解。
高中數學思維方法與初中階段大不相同。初中階段,很多老師為學生將各種題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確定了各自的解題思路。如解分式方程分幾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而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如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提出了更高要求。
初中生在學習上的依賴心理是很明顯的。第一,為提高分數,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將各種題型都一一羅列,學生依賴于教師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回家后輔導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師的教學方法變了,套用的“模子”沒有了,家長輔導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參與學習”轉入“督促學習”。有些同學還把初中階段為應付考試而臨陣磨槍的壞習慣也移植到高中階段的學習中來,以為只要自己在臨考前加把勁,就能取得好成績。有了這些不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這些學生在高中學習基礎知識時,往往不肯用功,簡單地認為只要等到高考前發(fā)奮一兩個月,就一樣會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的。還有一部分同學上課不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復習,只是趕做作業(yè),亂套題型,對概念、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還有些同學晚上課外補習過多,影響休息,白天無精打采,導致上課很難集中精力聽講,往往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高中學生不僅僅是學,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成績。對此,筆者認為,首先要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將經常運用的方法變成習慣。什么是良好的習慣呢?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yè)、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其次,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防止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沖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這些情緒都不利于數學學習成績的真正提高。最后,要注意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通過數學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每個數學任課老師肩負的重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638207.html
相關閱讀: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