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歷史學習方法指導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要想讓學習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當然這些都是從學習中總結出來的,每個人的方法也是不盡相同的。而萬變不離其宗,首先,同學們一定要樹立自己是學習的主體的學習觀念。一其次,同學們應該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部分:學會學習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養(yǎng)成了好的習慣,“好的態(tài)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xiàn),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古往今來的大量事實也表明,一個人成功與否主要不是因為他的智力,而是取決于他是否具備良好的習慣。因此,我們必須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學校的學習中,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包括預習習慣、上課習慣、復習習慣等基本環(huán)節(jié)。

預習是首要環(huán)節(jié)。預習的目的在于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個總體了解,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集中精力解決好新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學習新課前必須預習。預習時要認真仔細地閱讀新課內容,對照注釋或例題,參考課后練習題。預習時要讀懂詞句,聯(lián)系有關知識,了解課文內容及重點難點,劃出生字新詞或概念。預習時要邊讀邊記,把疑難問題注在書上或筆記本里,為上課作好準備。課前預習中如果發(fā)現(xiàn)有與新知識相關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舊知識時,應先回頭來重溫舊課,并弄懂舊知識。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堅持每天預習。在預習的時候,應做到看、做、思結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預習僅當作任務完成,而要將它作為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來看待。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邊看書,邊用筆在書上進行“圈、點、勾、畫、批”。圈點的過程,就是提煉重點的過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過程,就是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上課的時候,課前準備好需用的課本、筆記本、作業(yè)本、工具書及學習用具等。上課時要認真專注地聽老師講解和同學發(fā)言,要積極思考,課堂上回答問題和討論問題,都要積極踴躍,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要記課堂筆記,記學習要點,要記得正確、完整。把自己自學的心得和老師對新教材的闡述加以對照比較,加深或更正自己的認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若有疑問,可以及時提出或課后探討。

課后要進行及時的復習。復習分為三種:平時復習、階段復習和總復習。不同的復習有不同的目的與要求。

平時復習,其目的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新知識,因此平時復習必須做到及時,整理、修改、補充課堂筆記,深化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記憶。對重要的知識,要經常復習,牢固掌握。

階段復習的主要目的是使知識條理化、結構化。對單元、章節(jié)知識的復習鞏固,復習時要進行知識歸類,把握重點,新舊聯(lián)系,融會貫通,在階段復習時注意養(yǎng)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復習的目的是對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所學的知識全面復習鞏固,因此復習時要對照大綱教材的要求,根據復習時間制定好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對已學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梳理,查漏補缺,解決疑難,達到全面掌握。此外,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復習不僅僅是知識的復習,還應包括學習方法的回顧和總結。通過學習方法的不斷總結和完善,就可以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601702.html

相關閱讀:清朝皇帝史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