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初中數(shù)學老師,每每看到有的學生面對不太難的題目卻緊皺眉頭,無從下手時,心里非常著急。怎樣學好數(shù)學?我認為不僅要有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關鍵是要會學習,明確怎樣去學習,努力+科學的學習方法+持之以恒才等于成功。我將我的一點感受談一下,希望有所借鑒
1、課前使用好課本
課前最好先預習課本中將要講授的內(nèi)容,這一遍是粗讀,只要知道將要講什么就可以了,有不明白之處記下來,課堂上認真聽明白它。預習是為了使聽課心中有數(shù),提高聽課效率。預習時應注意:預習不等同于提前學習,它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給高效率的聽課作好鋪墊,因此不必耗費大量精力和時間徹底地搞清一切。學習的主陣地是課堂,萬萬不可因為課前預習,對課上知識已有一定了解就洋洋得意、松心懈怠,否則與舍本逐末無二。
2、學會有效的聽課
一提聽課,可能有些同學會說,我們每天都在聽課呀,可是你是不是有效的聽課呢?也可能有些同學會說,這節(jié)課老師講的內(nèi)容我預習了,我會了,不用聽了。錯,你錯了。因為老師是經(jīng)驗豐富的傳道者,對知識的脈絡、疑問以及難點都很清楚,而且所講的內(nèi)容比較系統(tǒng),所以課上集中精力聽課,是掌握知識的捷徑。聽講時,思想上必須與老師講解的思路保持一致,聽老師對問題是怎樣分析、推理的,解決問題是用什么方法、技巧,對問題有那些提問和解釋,這樣才能把握住聽課的重點。
3、堅持每日一練
每日做些題目,讓自己保持對問題的敏感,形成一種模式識別能力。當然,做題的數(shù)量不宜多,難度也不宜大,重在求質(zhì),而不是求量。堅持每日一題,只要持之以恒,將是一筆很大的財富。
4、重視錯題積累
實踐證明,自編一本“糾錯本”是避免做題一錯再錯的最好辦法。所謂“糾錯本”,顧名思義,是指每次考試或測驗之后,將做錯的題目記錄下來,分析錯誤,找出原因,使自己以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另外這個“糾錯本”可以作為復習時要看的重點題目,因為這是你知識上的易錯點、易混點,需要你去加深理解鞏固。
5、使用“紅筆”標注
每次學期一開始,我都要學生準備一支紅圓珠筆,做什么用呢?當你預習時,你可以用紅筆把你不會的知識點畫出來;當你聽課時,把老師強調(diào)的重點、易忽視點勾畫出來;當你做練習題時,把你不會的題目標出來,老師講解以后并把題目的答案用紅筆在題目下面整理好,這樣持之以恒,每學完一章,怎樣復習呢?除了把知識點梳理一下,重要的就是把紅筆標注的地方再理解,再處理,這就是紅筆的作用。很多學生復習時無從下手,或者再一頁一頁的看書,把練習題再做一遍,這樣即浪費時間又效率很低,我建議你不妨用用紅筆標注法,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廣泛的課外閱讀
為了開拓自己的視野,培養(yǎng)自學能力,還應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特別是科普書籍和報刊。對科普報紙上的文章,除了自己特別感興趣的可以精讀外,一般只要泛讀就可以了。在泛讀中可能遇到一些自己讀不懂或讀得不太懂的問題,這不要緊,從閱讀中知道有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處的。特別是數(shù)學家的故事、數(shù)學史話、數(shù)學趣聞等,這些不但可以開闊你的視野,還可以提高你探索數(shù)學王國的興趣。
7、經(jīng)常要“設問自答”
雖然你是一個學生,但你已經(jīng)是一個大寫的人,是一個有思想有頭腦的人,況且你面臨升學的現(xiàn)實,所以你要經(jīng)常換個角度,“假如我是老師,我將怎樣出題考學生呢?我希望學生掌握哪些要點呢?”如果經(jīng)常對自己提出一些問題,多種角度設問自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進行自測,設問是個主要問題,必須經(jīng)常琢磨設問的形式、設問的角度、設問的要求,這樣才能奏效。
8、嘗試回憶
嘗試回憶就是在頭腦中把學過的知識回想一遍,有人稱為“過電影”,這是逼著自己專心致志去動腦筋思考的方法。心理學實驗表明,嘗試回憶比單純的反復識記好;蛘咄砩咸稍诖采衔慈胨瘯r,你可以把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回憶回憶,這樣能加深記憶和知識的理解消化。
9、靈活學數(shù)學
學數(shù)學最重要的是積累。平時做練習,就要做一道弄懂一道,認真記住這些題的題型,千萬不要貪多求快,這樣反而得不到十分好的效果。平時練習所做的題型要會靈活運用,數(shù)學題百變不離其題型。一些公式、定理、概念不要一味的死記硬背,而是要聯(lián)系課本的例題來記,這樣就輕松許多。
數(shù)學課程中大量定理、定律、公式、常數(shù)、特定符號等,是學習數(shù)學課程的最重要內(nèi)容,是需要深刻理解的,牢牢記住的。特別是公式定理等,一定要把握它的本質(zhì),不要看表面現(xiàn)象。例如:平方差公式a-b=(a+b)(a-b),表面上看a、b只是個字母,其實它代表數(shù)字、字母、單項式、多項式。特別多項式學生很容易忽視。
來源:233網(wǎng)校論文中心,作者:馬風云、劉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59110.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要理清數(shù)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