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
24
題。(
5
分)
①
子路曰:“
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②
子謂顏淵曰:“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23
.子路這段話體現(xiàn)了儒家怎樣的從政精神?(2
分)
24
.面對“
道不行”
的現(xiàn)狀,子路認(rèn)為“
不仕無義”“
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孔子則提出 “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你是如何理解這兩種看似矛盾的思想的?結(jié)合孔子的人生經(jīng)歷,談?wù)勀愕目捶。?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23.
知其不可而為之,積極入世。
24.①
子路批評“
欲潔其身”
的人消極避世,缺乏對國家社會的責(zé)任心。知其不可而為之,是一種執(zhí)著的積極入世的精神,是一種社會責(zé)任感,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這個無道的社會。而這一直是孔子周游列國的從政思想。
②
孔子講隱,將藏,是為了韜光保身,以便將來“
達則濟天下”
,基調(diào)仍然是進取。
③
他晚選擇了杏壇講學(xué),其實也是入世的一種方式,用教育弟子的方式為這個無道的社會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56038.html
相關(guān)閱讀:《嵇先生?》閱讀答案及翻譯
“張洽字元德,臨江之清江人”閱讀答案及翻譯
“余?,字義夫”閱讀答案及翻譯
《王性常先生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丁丑,俞?在居庸關(guān)剽掠”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