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高考歷史應試技巧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高考歷史應試技巧


高考有無應試技巧?回答應該是肯定的。只要你平時認真總結。就完全可以找到規(guī)律,探尋到應試的技巧。
考試的成功,扎實的知識與能力是基礎,而應試技巧則是其重要技術保證。一些學生平時成績相當不錯,復習也十分到位,偏偏高考成績不盡人意,原因即在于應試技巧方面的失誤。高考時如何把好這最后一關,筆者以為,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考前準備要充分。每年高考,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要進考場了,有些考生才發(fā)現準考證或其它的必備物品未帶,于是慌慌張張地跑回住處找。即使能如期找到,也必將心神不定,影響考試水平的正常發(fā)揮。所以,最好將所需的各種物品,如準考證、文具、毛巾等列一個清單,在去考點前全面檢查一遍,進考場前再檢查一遍,而且,盡可能提前半個至一個小時去考點,這樣即使出了什么意外,也有回旋的余地。總之,考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越周到,則越能鎮(zhèn)定自如,產生一種“萬事俱備”的平穩(wěn)感、踏實感,從而胸有成竹、高效發(fā)揮。
第二,科學地運籌時間,F在的考試一般都是限時考試,既考查答題速度又考查準確度。這就要求考生既要有“大將風度”,統(tǒng)籌全局;又須像“拼命三郎”,鍥而不舍。具體做法是:
1.要有全局觀念。一般來說,高考試卷發(fā)下來,填涂好“姓名”、“準考證號”等項目后,離正式答題尚有一兩分鐘的“空閑”?忌梢岳眠@一“空閑”迅速了解一下全卷有幾大題,各題的分值比例如何,并初步擬定一個大致的答題時間分配方案,確定答題的“戰(zhàn)略框架”。這樣既可避免因粗心而漏做題目,也可防止“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2.答題時應遵循“先易后難勿戀戰(zhàn)”的原則。高考試題編制上一般都有先易后難的特點,這樣比較符合心理學原理。剛進考場時,絕大部分考生都會感到情緒比較緊張,其感知、記憶、思維等心理過程都還未完全適應考場的緊張氛圍,沒有達到思維的最佳狀態(tài)。解答了幾道比較容易的試題后,心情漸趨穩(wěn)定,智力活動恢復常態(tài),思維的靈活性和批判性大大提高,解題速度明顯加快。而且,容易題做得越多,拿到的分數就越高,底氣越足,自信心大大增強。遭遇難題時,若屢試不爽,則干脆跳過去,千萬不能糾纏不休。試想想,一道15分的題目,你花了半個多小時才解答出來,即使正確,而因為你已付出了全場考試1/4的時間,卻只得到了總分的1/10的回報,實在是得不償失。這時候,說不定你已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方寸大亂了。
3.巧用時間、節(jié)省時間?紙錾希“一寸光陰一寸金”是最恰如其分的寫照,巧用時間、節(jié)省時間便是在掙分。有些題目,你若一個一個地仔細推敲各個選項,過于費時費力,而用排除法、逆向思維法則很快可以一舉中的。做材料題時,你若先閱讀大段大段的材料,再看問題,然后再回過頭來讀材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方法。而若先看問題或邊看問題邊讀材料,則主旨明確,耗時大減,事半功倍。
4.答題速度宜求快。答卷時,必須在嚴把審題關的前提下“寧快勿慢”、“先快后慢”,以免做不完試題,或來不及檢查?傊趹嚨臅r間運籌上,前松后緊、提前交卷、5分的小題占用了20分鐘、25分的大題只剩10分鐘等現象都是應試技巧上的誤區(qū),須慎之又慎!
第三,認真審題戒粗心。審題是應試技巧的靈魂,是應試中最根本的環(huán)節(jié)。審題正確,條分縷析,所向披靡;審題失誤,南轅北轍,滿盤皆輸。所以,我們常常耳聞目睹這樣的痛心疾首:“唉喲,我怎么看錯題目了”、“天啊,這道題目我本來就會做的呀”。這就是審題不慎、粗枝大葉的結果。那如何審題呢?
1.要仔細閱讀答題說明。每份試卷前面都有關于本卷試題“答題須知”之類的說明,如高考數學卷就有文理科之分,文科理科考生分別該做哪些,必須照章辦事,否則便會吃力不討好。
2.要看清題目要求。比如做選擇題,必須分清是單選還是多選題,是正向還是反向選擇題。如果把“增加了3米”看成“增加到3米”,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看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那就全題覆沒了。
3.要找準“題眼”。有些題目,似曾相識,貌似簡單,一些考生匆匆瞥上一眼,欣欣然大筆一揮便已了事。而實際上,題目中雖然只更換了一兩個詞,但已變換了問題的角度,為你設下了一個“美麗的陷阱”,而你一不留神就上當了。有些題目的表述較繁,必須認真剖析,反復推敲,抓住關鍵詞,單刀直入、切中肯綮。所以,審題時務須千萬小心!有些考生可能會產生疑惑,這樣謹小慎微地審題,哪能按時完成?其實,“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審題上多花時間,正是為更少浪費時間,少走彎路,提高準確率。試想:如果一道試題,已花了十多分鐘才發(fā)現走錯了方向,再回過頭來“重新收拾舊河山”,自然是懊悔莫及、倍感焦躁。
第四,細細檢查不馬虎。一些考生對檢查十分淡漠,往往不預留檢查的時間,或者只是匆匆瀏覽,形式而已。其實,在高考這樣高度緊張的氛圍中,大腦往往會同你開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或者心里知道該選A的,偏偏神差鬼使地將C填了上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寧可少做一道沒有把握的題目,也要擠出時間把做完的試題復查一遍,以免“煮熟的鴨子”又飛掉了。尤其是客觀題部分,要填涂答題卡,更應細心檢查,不得有半點馬虎。現在的高考卷子都是由OMR等光標設備來采集考生的考號信息、科目信息、答題信息,通過碳素光符反射至光電頭完成對標準化信息的閱讀,然后由計算機套用評分標準自動評判具體得分的,這就要求填涂答題卡必須做到準確性、規(guī)范性、完整性。若考生漏填或填涂不當(太輕、不勻、涂偏等),都將嚴重影響光電閱讀機的準確性,甚至根本無法通過。若因解題過程中突遇難題而跳過去,從而造成試卷題號與答題卡題號的錯位,后果更不堪設想。檢查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正確的檢查方法有:
1.瀏覽。對整份試卷作個粗略的檢查,從總體上了解一下是不是所有題目都答了,是不是按要求答題,有沒有寫錯題號等。
2.逆向檢查。原來用加法計算,檢查時用減法;原來用乘法,檢查時用除法。這種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維定勢,是符合心理學規(guī)律的有效方法。
3.變換方式檢查。如果某個題目有多種解法,在檢查時就換一種解法,以判斷原來解出的答案是否正確。這里必須特別強調的是,當你遭遇模棱兩可的題目時,寧可相信原來解題時的直覺。直覺也叫第六感覺,是一種瞬時感覺。經驗表明;在猶豫難決,且又無法找到新的途徑進行演繹、檢驗的時候,最初的直覺往往是正確的。
第五,卷面整潔不亂涂。心理學的暈輪效應表明,一個人對某人有了一定認識后,會影響到對此人其它方面的認識和評價。高考主觀題閱卷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天氣熱、時間緊、工作量大、難度高。連光電閱讀機也會因答題卡填涂不當而出現故障,何況是人呢!閱卷老師在這種高強度、枯燥、單調的批改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種疲勞、厭煩的心態(tài),F在高考的主觀題一般都是“采點給分”,且給分的限度還有一定的彈性。若試卷涂涂改改,不堪入目,閱卷老師自然無法始終如一地在“叢生的雜草”中苦苦搜尋、披沙瀝金。而閱卷老師突然發(fā)現一份字跡清楚、布局和諧、整潔美觀、文理兼通的試卷,頓時會眼睛一亮,精神為之振奮。這樣的試卷,不僅能得到客觀上應得的分數,還能得到閱卷老師彈性限度內的“感情分”。假如兩個考生的兩道試題的得分點大致相同,而因卷面整潔與否而造成的分數“落差”,至少有2-5分。試想,若將整份試卷的各題、高考的各科累加起來,當是蔚為大觀、令人震撼的。
第六,考后切勿對答案。一些考生在平時即已養(yǎng)成一種陋習:一科考完后,急于對答案?嫉煤脛t沾沾自喜、怡然自得,而致下一科“大意失荊州”;考得不好則長吁短嘆,黯然向隅,以致下一科考試無精打采,匆匆收場。實際上,這是胸無城府、心浮氣躁的表現,乃考場之大忌。所以,在高考期間,不管考得怎樣,都不要過多去想,自尋煩惱;更不要急于對答案,自添包袱。要善于及時遺忘,力求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調整好情緒,全力以赴地準備下一場的鏊戰(zhàn)。
總之,高考雖“高”,但并不是高不可攀,并不可怕。只要我們準備充分,臨場不亂,嫻熟地運用應試技巧,就一定能超水平發(fā)揮,戰(zhàn)勝高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32243.html

相關閱讀:高考備考指導:怎樣做最少的題提高最多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