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的學習策略之我見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學習策略,梅耶把它定義為“在學習過程中用以提高學習效率的任何活動”,這樣認知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的都可包括在學習策略這中,并且還把促進學習的一切活動(如建立新舊知識聯系、記筆記、在書上寫評注等)都稱做學習策略,可見學習策略涉及的范圍較廣。

  下面僅就課堂學習、閱讀以及問題討論中的策略談談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一、課堂學習中的策略

  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是學好數學的關鍵的一環(huán),也是減輕學生課外作業(yè)負擔過重的焦點,因此對它必須采取有效的學習策略。由于各人掌握的知識、具備的能力和學習習慣等的差別,所采取的學習策略也就不盡相同,所以應根據自己學習的實際情況來加以靈活應用。一般,上課采用邊聽、邊看、邊記筆記的策略,它有助于提高學習的效率,這就是說,學生首先要主動地通過自身的感覺器官,接收老師輸出的信息,并運用聽和看相結合的方法,使接收的信息和完整、深刻、形成表象。其次,接收的信息便被送入加工整理,即與原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發(fā)生相互作用,實現同化,使新知識(信息)獲得理解,這就是想(思維)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不僅要回憶原有知識,而且還要聽、看相結合,就是要努力跟上老師的思維,甚至超過他(預測到下一步老師會講什么),并思考老師是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其中使用什么新的方法,采用什么新的解題格式,解決它的關鍵在哪里,重點是什么等,甚至探索有沒有其他解法,老師講授的內容與課本中的有什么不同等?傊e極思考,主動探索。最后,要把聽、看、想過程中的要點、關鍵、典型例子、點滴想法(或體會)和問題(或疑問)等記在筆記本中,以作復習之用;對于問題(或疑問)可當堂提出,也可在課后請問老師或同學。記筆記有助于把注意指向某些內容(如重點、關鍵),也可以使注意離開某些內容(如把暫時沒聽懂的內容先記下,擱在一邊,以免耽誤后面的聽講),以便于控制自己的注意,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但對反映較慢的學生,往往思維跟不上老師的講授,這樣記筆記就會帶來消極影響。為避免消極影響,就要加強課前預習,把記筆記改為在課本上畫線做記號的辦法,即在課本中的重點或關鍵部分畫上線,老師補充的內容與問題(或疑問)各做不同的記號,以便課后補記上補充的內容,把課內留下的問題去請問老師或同學。總之要盡量少占用聽課時間,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二、閱讀中的策略

  無論是閱讀教科書還是參考書,進行預習或是復習,都應采用邊看、邊記、邊思和邊記筆記的策略。因為閱讀時總要涉及以往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所以邊看就要邊回憶舊知識,使之建立起新舊知識的聯系。如果在預習時遇到有的舊知識已遺忘,就應及時復習切實掌握,為課堂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如果是課后復習,就要回憶課堂上老師講課的內容,比較書上與老師講授內容的異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果是閱讀參考書,也要隨時回憶與教科書上有關的內容,比較分析一下內容有否拓廣加深,方法上有否增加或提高等,主動吸取有價值的新內容與新方法。同時在閱讀時還要積極開展思維,領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分析概念和定理、公式提出的背景,考察定理、公式得證的方法和依據,探索是否還有其它的解法等。在閱讀、回憶、思考的過程中,都要與記筆記相結合,以提高學習的效率。

  例如,課后復習時,可在整理課堂筆記的基礎上(包括糾錯和補漏),按照自己的理解,記述新舊知識或新知識之間的聯系(包括圖表),記下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書寫格式,重點或關鍵的內容,以及學習心得等。又如,在閱讀參考書時,寫每段或每節(jié)的概括語(即抽象出主要的觀點、方法、規(guī)則和原理)、評注、內容結構提綱或摘要等,這不僅可以控制自己的注意,增強思維效率,并且有助于發(fā)現知識的內在聯系。

  三、疑問和討論中的策略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總會遇到疑問、問題和不懂的內容,而且有時通過自己的努力仍得不到解決,對此就需去請問老師或同學,或與同學開展討論。在這里所應采用的策略,就是敢于和善于暴露自己思維的過程。華羅庚曾說過:“要敢于把自己的缺點和不懂的地方暴露出來,不要怕難為情”,“能暴露出來,讓老師知道你的底在哪里,就可因材施教”,并且“要善于暴露自己!睌祵W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數學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則,更重要的是學習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即前人發(fā)現數學真理的思維活動過程,但它已作過提煉、簡化和教學法的加工。所以學生學習數學時遇到的問題,大多數也是在自己思維活動過程中的某些地方出錯誤或不當,而敢于和善于暴露出來,就可“對癥下藥”,易于見效。例如,有的學生感到自己的證明有問題,但又找不出錯在哪里,這時不妨向老師或同學把自己的思維過程和盤托出,讓老師或同學診斷一下是題意理解有錯,或是證明方法不對,或是證明中某一步推理無依據,或用錯了公式等。又如,看不懂課本中某一部分的內容,可把自己的想法暴露出來,是與自己直觀感覺矛盾,或是與以往學過的知識相悖,或不懂為什么會得出這個結論,或難以接受這個證法等,以便老師有針對性地給予解決。在同學之間相互討論中,也要敢于和善于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如我是怎樣看懂了這個概念或定理,想出了這個證明或解答等,而讓別的同學從中得到啟發(fā)或了解思考的方法,而自己也在討論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獲得了練習表達的機會。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王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60060.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考數學各題型的解法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