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翱至零口北,有畜雞二十二者,七雄,十五雌,且啄且飲,而又狎乎人。翱甚樂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雞,人截其冠,貌若營群,望我而先來,見粟而長鳴,如命其眾雞。眾雞聞而曹奔于粟,既來而皆惡截冠雄雞,而擊之,而曳之,而逐出之。已而競還啄其粟。日之暮,二十一群棲于楹之梁。截冠雞又來,如慕侶,將登于梁且棲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鳴焉,而大鳴焉,而延頸喔咿,其聲甚悲焉,而遂去焉。去于庭中,直上有木三十余尺,鼓翅哀鳴,飛而棲其樹顛。
翱異之曰:“
雞,禽于家者也,備五德者也。其一曰見食命侶,義也,截冠雄雞是也,彼眾雞得非幸其所呼而來耶?又奚為既來而共惡所呼者而迫之耶?豈不食其利背其惠耶?豈不畏喪其見食命侶之一德耶?且何眾棲而不使偶其群耶?”
或告曰:“
截冠雄雞,客雞也,予里東鄙夫曰陳氏之雞焉,死其雌,而陳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雞勿敢獨(dú)校焉,是以曹惡之而不與同其食及棲焉。夫雖善斗且勇,亦不勝其眾而常孤游焉。然見食未嘗先啄,而必長嗚命侶焉。彼眾雞雖賴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猶是焉。截冠雄雞雖不見答,然而其跡未曾變移焉。”
翱既聞之,惘然感而遂傷曰:“
禽鳥,微物也,其中亦有獨(dú)稟精氣,義而介焉者?碗u義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與儔焉,況在人手哉?況在朋友乎哉?況在親戚乎哉?況在鄉(xiāng)黨乎哉?況在朝廷乎哉?由是觀天地間鬼神、禽獸、萬物變動(dòng)情狀,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傷之,遂志之,將用警予,且可以作鑒于世之人。
(取材于李翱《李文公集》)
6
.下列語句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
.貌若營群
營:迷惑
B
.而延頸喔咿
延:伸長
C
.義而介焉者
介:獨(dú)特
D
.尚不與儔焉
儔:做伴
7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diǎn)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而又狎乎人
既來而皆惡截冠雄雞
A
. B
.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其一日見食命侶
客雞義勇超于群
C
. D
.
其孰能譏之乎
師不必賢于弟子
8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xiàng)是
A
.已而競還啄其粟
趕走(它) 之后爭著回來啄食那些粟米
B
.豈不食其利背其惠耶
難道不受它的好處就 可以背叛它的情義嗎
C
.家之六雄雞勿敢獨(dú)校焉
家里的六只公雞沒有敢單獨(dú)(和它)較量的
D
.昔日亦猶是焉
以前也是這樣的
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xiàng)是
A
.截冠雄雞因外形獨(dú)特而招人喜愛,受到群雞的妒忌,不愿與它同食。
B
.截冠雄雞雖然勇猛好斗,但勢單力孤斗不過群雞,總是被群雞孤立。
C
.雖然被群雞孤立,但截冠雄雞在見到食物后還是招呼同伴一起享用。
D
.作者由 截冠雄雞的遭遇聯(lián)想到人世間一些類似的事情不禁發(fā)出感嘆。
10
.作者認(rèn)為這篇文章“
可以作鑒于世之人”
,意思是“
可以給世人提供借鑒”
。你認(rèn)為世人可以從中借鑒到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4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52250.html
相關(guān)閱讀:《唐子畏墓志并銘》閱讀答案及譯文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孟子告齊宣王”比較閱讀及答案
文言文閱讀(19分)“李綱,字文紀(jì)”附答案
閱讀《看松庵記 宋濂》
《姚文然,字弱侯》閱讀答案及解析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