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覺得高中歷史是一門只需要背并且答題時需要堆積起好多知識點的學科。其實不然,歷史和其他學科一樣,對知識框架的構建、答題技巧靈活的掌握,都是學生拿到高分的法寶。朱老師認為,歷史大題包括文綜大題的得分關鍵就在于:認真讀題干、找準信息點、答到知識點。
怎么復習成績,能夠進步更快:
時間緊任務重,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1.夯實基礎知識的根基,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的運用。2.專題復習,也就是圍繞某一個問題縱向歸納并深層次分析。3.突破習慣思維的定勢,教材并非“絕對權威”,需要突破某些方面的思維定勢。4.深化教材的重點知識。對重大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的背景、起因、性質(zhì)、特點、實質(zhì)、意義和歷史概念的內(nèi)涵,要深力發(fā)展,力求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表述。
歷史復習要多層次,不要一下就把所有東西都弄完。作為高二文科生可以緊跟老師的必修教學和復習走,要重點夯實基礎知識,逐步培養(yǎng)文科綜合中的歷史思維能力,隨時為高考做準備。
歷史的大題應該怎么組織語言才能得分高:
一、讀是解答的前提。閱讀理解材料是解題的必要前提,讀懂、讀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題的第一步。讀題是要做到先讀設問,后讀材料,帶著問題閱讀材料更顯思路清晰明確;看兩頭、找信息,材料的首尾兩頭,一般是命題者對材料的出處和內(nèi)容作簡要介紹的地方,內(nèi)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時間、國別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個或多個信息;讀懂、讀透材料,第一遍粗讀,第二遍細讀,第三遍重點讀,帶著設問有重點地閱讀。
二、找是解答的關鍵。“找”就是從材料和有關知識中,找取解題的信息點、信息源,它往往是與“讀”交織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
三、答是解答的落點。這個答案既要充分體現(xiàn)命題的意圖,還要言簡意賅,條理清楚,邏輯嚴謹問什么答什么,不必展開。另外,答案用語要規(guī)范,準確使用“應試語言”,不能濫用文學性的修飾語,歷史卷不能當成語文卷。
高三生復習資料、考試多,應該如何安排復習:
首先要系統(tǒng)整理重點、考點;其次,建議考生要選擇一套最重要的教輔,對你自己來講,你也熟悉,也順手的。現(xiàn)在市場上教輔資料很多,同樣兩個編得很好的教輔,會因為編題人的思路不一樣,體例不相同。如果考生同時做這兩套題,會造成一個誤解,你認為應該這么思考,但是他告訴你那么思考,容易把思路打亂,所以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把它吃透。再有一個要做適合你的題,不要做那些挑戰(zhàn)性太強,難度太大的題,這樣浪費時間。
另外,復習要學會取舍,只做有效的復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329097.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知識點:希臘文明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