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認識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隨著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不斷變革,中小學課程改革也日趨發(fā)展和進步。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基礎性、社會性、人文性和發(fā)展性,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越來越面向于全體學生,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挖掘。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快樂的學習,獲得輕松、愉快、成功的情感體驗,將所學的知識和實踐生活相聯(lián)系、相結合,以便更好地去發(fā)現(xiàn)新問題、形成新思想,逐漸養(yǎng)成求異創(chuàng)新的能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與熱情。但是,新課程改革中也存在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一、課程設計所存在的問題

  普通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將化學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類型,其中必修有兩個模塊,選修有六個模塊。但是在必修的課程內容方面和選修的管理方面卻存在很大的問題。

  1、必修課程內容的基礎性不明顯

  在課程內容的實施現(xiàn)狀上,大部分的教師將選修部分中的內容加入到了必修的部分,他們認為“必修課程中的化學知識太少、太簡單了”,這樣,實施必修加選修不但沒有減輕學生的負擔,反而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把選修的內容都加入到了必修的內容中,導致教師教學時間不夠、學生負擔重、“公民的化學”未體現(xiàn)而是又回到了“精英化學人才”的教育模式上。

  由上述課程內容的實施現(xiàn)狀,我們思考:在必修課程中的化學1、2中的課程內容是不是學生化學科學素養(yǎng)的最基本的知識,在必修課程中只是一些非常簡單的化學知識,而將大量的深入性的知識放在了選修的部分,那么在學生選擇選修課程中的一至兩門課程,勢必造成大量化學知識的流失。比如:學生學習化學必修課程后,選擇了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科目所要求最低學分為6學分,必修4學分,選修至少選一門2學分),那么對于其他模塊的知識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化學與技術等模塊由于必修當中涉及的非常少,造成對這一部分知識的缺失。

  2、選修課程的選擇性未充分體現(xiàn)

  從化學新課程改革實施現(xiàn)狀來看,選修課程的選擇性并未體現(xiàn)出來,表現(xiàn)為學校指定學生選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有的省份是在考試大綱上明確指明只考選修中的哪幾個部分,學生并沒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而是跟著高考指揮棒走,高考考什么學生就學什么。

  3、課程標準對內容的表述太抽象

  大多數一線教師認為新課改的課程標準對內容的表述太抽象,對提及的內容在深度、廣度、難度的要求上不夠明確,也很不具體,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深淺上把握比較困難。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講多了、講難了趕不上進度,講少了、講淺了又怕達不到課標要求。[1]

  二、教材所存在的問題

  1、必修內容與選修內容銜接不太好

  當學生學習完必修教材之后,再學習選修教材時發(fā)現(xiàn)所有的知識必修教材都學過,但是所有的知識在選修教材中都要重新再學一遍,這不但加重了學生學習的負擔,更重要的學生再學習選修課程的時候就會認為這一部分知識已經學習過了,就不會產生太大的興趣。

  2、選修教材的難度比較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302314.html

相關閱讀:化學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