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預習”中的幾個關鍵詞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作者:四川省綿竹中學 龔志華

  

  核心關鍵詞:讀

  

  預習在語文學習中是至為重要的,將決定著課堂學習的質量。如何有效預習,于高一的學生來說,仍然有必要再強調。

  

  語文預習,“讀”最關鍵。一篇文章,至少讀兩遍。

  

  初讀,主要是掃除字詞障礙,要充分利用工具書解決字音、詞義問題。

  

  再讀,主要是了解文章主體內容,讀出自己的感受與體會。

  

  讀,不僅僅是朗讀,還要注意默讀,帶著思考的細讀。

  

  第二個關鍵詞:思

  

  “讀而不思則罔”,一篇文章的預習,從大的方面來說,主要思考三個問題:寫了什么、怎樣寫、為何怎樣寫。從小的方面來說,主要思考語言的內容(意思、情感、思想)與形式(手法、妙處)

  

  第三個關鍵詞:理

  

  這里的“理”,指梳理,理線索、理內容、理結構。

  

  如《荷塘月色》可這樣“理”:

  

  1、線索與結構

  

  明線(游覽線)——外結構(圓形結構)

  

  出家門走小路觀荷塘觀四周回家門

  

  暗線(感情線)——內結構(圓形結構)

  

  不寧靜求寧靜得寧靜失寧靜

  

  2、內容

  

  “荷塘月色圖”中荷花裊娜清麗,明月皎潔清明,畫面色調淡雅,環(huán)境清幽寧靜,沒有現實世界中的喧囂、復雜。它所象征的世界是自由的,超凡脫俗的,是朦朧飄緲的,是一代知識分子“不寧靜”的心態(tài)中升華出來的一個理想化的世界,或者說是朱自清的夢。

  

  “江南采蓮圖”中紅花綠水碧葉、紅男綠女藍天,色調明麗濃郁,情感熱烈活潑。采蓮是江南的舊俗,那種熱鬧和風流,那種富有情趣,展現了豐盈飽滿、天真爛漫、無拘無束的人性美。這是江南水鄉(xiāng)文化的顯現。江南文化是自由的文化,是自如的文化,充滿生機的文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文化。而這正是朱自清的夢中之“夢”。

  

  如果說荷塘月色圖是一幅清麗淡雅的水墨畫,那么江南采蓮圖就是一幅活潑鮮明的水彩畫。但是這一靜一動,一冷一熱里卻傳遞著共同的精神內涵,那就是:自由、和諧、美好。

  

  第四個關鍵詞:問

  

  伴隨著“讀”與“思”,“問”自然相伴而來。所謂“問”,就是凡詞、凡句、凡思想內容、凡藝術特色,多問些為什么。一篇文章的“問”,可由粗到細,大的方面,至少要問這樣三個問題:寫了什么、為什么寫、怎樣寫

  

  《荷塘月色》可由粗到細,提如下一些問題:

  

  1、《荷塘月色》寫了哪三幅圖景?(現實生活圖景、荷香月色、江南采蓮)

  

  2、為何要寫這三幅圖景?

  

  3、作者是怎樣寫荷香月色的?“荷香月色”和“江南采蓮”兩幅圖景在寫法上有何不同?

  

  4、下列表朱自清情感句中加點的虛詞有怎樣的作用?

  

 。1)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2)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3)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4)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5)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5、下面句子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藝術效果?

  

 。1)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6、下列句子是否在全文中顯得不協調?

  

  (1)峭楞楞如鬼一般。

  

  (2)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如此等等。

  

  第五個關鍵詞:品

  

  在“讀”的時候,不妨自品一番。如何“品”,從范圍來說,可以是詞,可以是句,從方法來說,實用的有“替換法”“刪除法”“改動法”“比較法”“想象法”“揣摩法”“剝筍法”“批注法”“提問探究法”“上下關聯法”“外引內聯法”等。

  

  “品”最好落實在書上,先圈點,再批注,若有時間,能形成語感小隨筆,是特別妙的。

  

  由于是預習,加之是自主研讀,所以存在疏漏是難免的,存在不足甚至錯誤也是可能的,但是這樣的預習卻是具有實效的,若真正落實到位,會為課堂進一步學習交流奠定堅實的基礎。

  

  這樣的預習,我們倡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287722.html

相關閱讀:名師指導寒假語文后半段復習要做到“三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