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在他坎坷漂泊的一生中,曾與嶺南結下不解之緣。他先后貶廣東陽山、潮州,多次往返嶺南過韶州曲江。他對曲江的山水風光贊嘆不已,粵北的明山秀水中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據(jù)《中國歷代名人勝跡辭典》中記載:韓愈(768-824),河南河陽(孟縣)人,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貞元進士,后調四門博士,遷監(jiān)察御史。韓愈一生為官幾十年,曾三上兩下,坎坎坷坷,受盡顛沛流離之苦。他提倡儒學,開宗理學之先聲。在文學上他反對六朝以來的淫靡文風,提倡散體,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的文章氣勢雄健,流暢明快,說理透徹,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存世。
韓愈一生鐘情山水,他先后兩次貶廣東,對粵北韶州山水風光十分贊美。他在韶州留下最負盛名的一首詩,寫于元和十四年(819),這年十月,他從潮州移袁州(江西宜春),結束了潮州八個月的貶官生活,酌量移內(nèi)地,心情比較舒暢。途徑韶州時,他受到了韶州刺史張端的禮遇熱情接待。這次他游覽了韶石山、皇崗山等曲江山水名勝,不但寫下了《游韶石山》詩,還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將至韶州先寄張端公使君借圖經(jīng)》一詩:
曲江山水聞來久,
恐不知名訪倍難。
愿借圖經(jīng)將入界,
每逢佳處便開看。
一句“曲江山水聞來久”,道出了韓愈對韶州山水風光的一往深情和贊嘆的心聲。“圖經(jīng)”即指古代的地圖,類似現(xiàn)在的導游圖,當時只限官方才有。所以這次韓愈與東道主韶州刺史借圖經(jīng),游覽曲江山水名勝,是他有意識的一次游覽。也可以說是圓了他一個暢游曲江山水風光的夢。想當年,他貶往潮州時,途徑韶州,就早有游覽曲江的意愿,但那時和貶陽山時一樣,既沒有心情,也不具備游覽條件。題為《韶州題秀禪師房》寫道:
橋接水松行百步,
竹床莞席到僧家。
暫拳一手支頭臥,
還把漁竿下鉤沙。
據(jù)舊《曲江縣志》載,韓愈這首詩是在韶州開元寺寫給秀禪師的。開元寺,原名報恩光孝寺,在韶州西河。唐開元二年由僧宗錫建,名開元寺。后又改名為大梵寺。當時,韶州刺史韋宙曾請六祖惠能在寺內(nèi)設壇講經(jīng),后來“六祖壇經(jīng)”在此形成。無論韓愈是否反對佛教,他在韶州開元寺留下這首詩,也是一件有趣的事。韓愈在韶州來往匆匆,年幼時雖住過兩年,但真正了解韶州,游覽曲江山水風光,這是他一生僅有的一次機會,可見他對曲江山水的深情厚意。
點擊返回:
(目錄)
專題推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208276.html
相關閱讀:高中語文基礎知識:魯迅雜文集名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