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發(fā)于所忽 方孝孺》閱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發(fā)于所忽 [ 明 ] 方孝孺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桶常發(fā)于所忽之中,而亂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歟?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 發(fā)于所忽
[

]
方孝孺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桶常發(fā)于所忽之中,而亂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歟?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當秦之世,而滅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為周之亡在乎諸侯之強耳,變封建①而為郡縣。方以為兵蘋不可復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漢帝起隴畝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漢懲②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③而為諸侯,以為同姓之親,可以相繼而無變,而七國萌篡弒之謀。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勢,以為無事矣,而王莽卒移漢祚。光武之懲哀、平,魏之懲漢,晉之懲魏,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而其亡也,蓋出其所備之外。唐太宗聞武氏子之殺其子孫,求人于疑似之際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見五代方鎮(zhèn)之足以制其君,盡釋其兵權,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孫卒困于敵國。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蓋世之才,其于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慮切于此而禍興于彼,終至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

良醫(yī)之子,多死于;良巫之子,多死于鬼。豈工于活人而拙于謀予也哉?乃工于謀人而拙于謀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術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唯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故其子孫,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慮之遠者也。夫茍不能自結于天,而欲以區(qū)區(qū)之智,籠絡當世之務,而必后世之無危亡,此理之所必無者,而豈天道哉!

【注】①封建,指自周以來的分封制。②懲:借鑒。③建庶孽:指漢高祖即位后大封同姓諸侯王。
9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

圖:考慮
B
.稍剖析之而分其勢

稍:稍微
C
.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

肖:成材
D
.而天卒不忍遽亡之

遽:立即
10.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蓋出其所備之外

面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B
.良醫(yī)之子,多死于病

得復見將軍于此
C
.豈工于活人而拙于謀子也哉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D
.用大德以結乎天心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11.
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本文觀點的一項是
A
.漢懲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為諸侯
B
.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C
.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
D
.知天下后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術之所能制
12.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項是
A
.文章的開始先從“禍常發(fā)于所忽之中,而亂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談起,并把這種現(xiàn)象和天道掛上了鉤,這是作者立論的核心。
B
.作者列舉歷代興亡的史實,指出歷代君王僅僅片面地吸取前代滅亡的教訓麗忽略了另外一些被掩蓋的問題,這是因為他們考慮得不周到。
C
.本文語言犀利,列舉的史實很有說服力,做到了既能通俗易懂,又能說理透徹。
D
.作者對“天道”的理解帶有宿命論色彩。“不可以謀天”實際上就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盡人事以聽天命”的消極態(tài)度。
13.
將文中畫橫線的語段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8
分)

宋太祖見五代方鎮(zhèn)之足以制其君,盡釋其兵權,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孫卒困于敵國。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蓋世之才,其于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麗備之審矣。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234011.html

相關閱讀:“陳軫去楚之秦”閱讀答案及翻譯
《呂誨,字獻可》閱讀答案及翻譯
《陳公弼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王杲,字景初”閱讀答案及翻譯
《劉?字信叔》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