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梁山某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梁山某重點中學2015—201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小農經濟)“一鋤、一鐮(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個主要勞力加上一些輔助勞力,一旦和土地結合,就可以到處組織起簡單再生產!币韵赂髡f法中對這段話最正確的理解是()A.小農經濟具有穩(wěn)定性 B.小農經濟具有頑強的生命力C.小農經濟非常脆弱 D.小農經濟只需要一些簡單的勞動工具2.史料記述,徐德瓊(1822-1873年),名瑞珩,號榮村,廣東香山人。上海開埠后第一批來滬闖蕩的商人。1851年,他以參加在倫敦舉行的第一屆世博會,引起轟動,一舉摘得維多利亞女王頒發(fā)的金、銀獎牌各一枚。徐德瓊“坊”“市”界限,形成街市 ④城市的經濟功能大大增強(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4.明清時期的商業(yè)活動比較發(fā)達。以下關于這一時期商業(yè)活動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A.農村集市貿易發(fā)展起來,為商業(yè)服務的柜坊和飛錢問世B.區(qū)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fā)展較快C.農業(yè)生產的商品化程度較高 D.出現(xiàn)地域性的商人群體5.有的學者認為“從哥倫布遠航美洲使東西兩半球會合之日起,全球化進程已經開始了!碑敃r的“全球化”主要是指(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完全形成 B.世界開始成為一個相互影響緊密聯(lián)系的整體C.世界金融中心開始轉移到美洲 D.美洲和歐洲之間開始出現(xiàn)區(qū)域性經濟集團6. 費正清認為:在1911年以前約十年間的中國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外國的影響。中國人對外國生活懷著好奇心理并且傾向于采用外國思想,這種情緒自從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長,到19世紀90年代以后又加速發(fā)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達到了發(fā)狂的程度!19世紀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發(fā)狂”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 B.民族危機不斷加深C.洋務運動的破產 D.各種救國思想盛行 7. 1904 年,商部頭等顧問張謇上書商部,提出劃定捕魚區(qū)建議,并區(qū)別近海和遠洋,主張“以內外漁界,定新舊漁業(yè)行漁范圍”,保護中國近!氨緡灾髦畽唷。后清政府繪制了《江海漁界全圖》。這一史實()A.推動了中國近代海軍的發(fā)展B.遏制了列強對漁業(yè)資源的掠奪C.有利于發(fā)展實業(yè)與維護海權 D.收回了帝國主義在華侵略權益8. 美國銀行家楊格在《1927至1937年中國財政經濟情況》中說:“美國有意識的抬高銀價!言谥袊劤蔁o法忍受的困苦!泵鎸@一“困苦”,南京國民政府采取的重大舉措是()A.實行“幣制改革” B.鼓勵華僑投資國內產業(yè)C.發(fā)起提倡國貨運動 D.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9. 對表中數據變化原因的分析,最確切的是()1936—1947年中國進口貿易價值中各國所占比重表(%)年份香港日本及臺灣美國英國德國法國蘇聯(lián)其他19361.916.619.611.715.91.90.132.319471.81.750.16..20.338.0(說明:1936年臺灣出入口貿易包括于日本以內,1947年,日本對華貿易不包括臺灣)A.兩極對峙局面的形成;西歐的衰落 B.德、日的投降;中美新的不平等條約簽訂C.西歐的衰落;蘇聯(lián)的崛起 D.德、日的投降;國共內戰(zhàn)的爆發(fā)10.六十余年來,國家與農民的關系時而緊張,時而緩和。這一期間雙方有過兩次如膠似漆的蜜月期。這“兩次如膠似漆的蜜月期”的出現(xiàn)是由于()①土地改革 ②農業(yè)合作化運動 ③人民公社化運動 ④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洋務運動與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之間的關系:①洋務運動是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基礎②洋務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產生和發(fā)展 ③洋務運動與民族資本主義沒有直接的關系 ④兩種企業(yè)屬于不同性質的近代企業(yè)( )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12.1912年到1919年中國民族工業(yè)出現(xiàn)短暫的春天,其原因有( )①民族資產階級倡導實業(yè)救國 ②各列強忙于戰(zhàn)爭,都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 ③愛國心和利潤的刺激,使民族資產階級樂于投資新式工業(yè) ④封建帝制被推翻為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13.下列對1958年總路線理解正確的是( )①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會主義的愿望 ③忽視了客觀經濟規(guī)律 ④符合中國的國情 A.①② B. ②④ C.②③ D.①④14.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目的是( )A.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B.加快落實“大躍進”的方針C.解決社會主義改造的遺留問題  D.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的問題15.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yōu)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痹谶@一思想指導下,我國進行的探索是( )A.發(fā)展外向型經濟 B.引進西方先進技術C.進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6. 從《中國古代南北方戰(zhàn)爭比例變化表》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南北方戰(zhàn)爭比例變化表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北方87%76%61%68%50%29%26%南方13%24%39%32%50%71%74%A.經濟發(fā)展程度決定各地發(fā)生戰(zhàn)爭的頻度B.隋唐時期南方發(fā)展程度不如魏晉南北朝C.東部沿海地區(qū)是各政治勢力的必爭之地D.唐宋以后農民起義主要發(fā)生于南方地區(qū)①用青銅器物裝飾客廳 ②人們用焦碳冶煉生鐵③平民百姓穿棉衣賞雪 ④官僚穿絲綢衣服宴客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8. 有唐詩云:“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边@則材料反映了( )①唐初經濟發(fā)展的狀況 ②唐政府征收茶稅的現(xiàn)象③唐代某些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④唐代的商業(yè)活動突破了“日中為市”的傳統(tǒng)。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19.1651年英國政府頒布《航海條例》,1656年清政府頒布《禁海令》。對兩者認識正確的是( )A.是依據各自的經濟基礎而制定 B.不利于兩國海外市場拓展C.都禁止各自國民進行海外貿易 D.增強各自國家的經濟實力20. 歷代統(tǒng)治者采取重農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緩和農民與地主階級間的矛盾 B.促進農業(yè)生產發(fā)展C.維護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 D.減輕農民負擔21. 劉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其夫人呂后當政時強調:“市井之子孫不得為官仕吏”。這說明西漢初年實行的是( )A.休養(yǎng)生息政策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經商的D.反腐倡廉的政策22. 下列語句出自不同時期的歷史文獻或歷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當的是( )甲:“戮力本業(yè),耕織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币:“凡士工商賈,皆賴食于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北:“商籍農而立,農賴商而行”丁:“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A.甲乙的觀點相似,都認為農業(yè)涉及民生,應加以重視B.乙丙的觀點相對立,乙強調農本,丙強調農商相互依存C.丙丁的觀點相對立,丙強調農商相互依存,丁強調工商為末D.甲丁的觀點相對立,甲強調農本,丁強調工商為本23. 他(哥倫布)的抱負和思想“不僅反映出中世紀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義和資本主義新時代的興起!钡,對于印第安人而言( )A.“開啟了可怕?lián)p失的歷史” B.“開啟歐洲人擴張與征服的英雄歷史”C.“世界的發(fā)現(xiàn)和人的發(fā)現(xiàn)” D.“大西洋變成了一座橋梁,一個啟程之地”24. 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率領船隊從歐洲抵達非洲最南端海角的是( ) A. 迪亞士 B. 哥倫布 C. 達?伽馬 D. 麥哲倫25.15~16世紀,西歐人掀起開辟新航路熱潮的根源在于()A.航海造船技術的發(fā)展 B.《馬可?波羅游記》的刺激C.商品經濟的空前繁榮 D.歐洲人狂熱追求貨幣和黃金26. 從新航路開辟到18世紀中期,海上殖民霸權幾度易手,其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 A. 西班牙—英國—荷蘭B. 西班牙—荷蘭—英國 C. 法國—英國—荷蘭 D. 法國—西班牙—英國27. 早期的殖民掠奪對歐洲產生的最大影響是( )A.增強了殖民國家的實力 B.滿足了封建主的奢侈生活C.引起了“商業(yè)革命” D.加速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28. 喬治從美國芝加哥郵政大廈,給遠在紐約的媽媽發(fā)了一封電報,電文如下:親愛的媽媽:今晚我將開汽車到機場,乘坐8點起飛的民航客機飛往倫敦,不能與您共度圣誕佳節(jié)。請原諒!您的兒子:喬治。”喬治發(fā)這封電報的時間可能在( )A.18世紀晚期 B.19世紀中期 C.19世紀晚期 D.20世紀早期29. 1851年左右的倫敦人能看到的工業(yè)成果是( )A....30. 有人說工業(yè)革命結束了民族地域歷史,實現(xiàn)了從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其中“轉變”的含義是( )A.東方從屬于西方格局的形成 B.世界開始成為一個整體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D.人類進入“蒸汽時代”二、非選擇題(共兩題,每題20分,共40分。)31.(分)農業(yè)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歷來為各國統(tǒng)治者所重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摘錄自《中華文明史》材料一的歷史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分)管山林之饒,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為更卒,已,復為正,一歲屯戍,一歲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見稅什五,故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轉為盜賊,赭衣半道,斷獄歲以千萬數.漢興,循山東省濟寧市梁山某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603812.html

相關閱讀:海南省三亞市第一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