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古田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半期考試生物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古田縣第一中學2015—2015學年第一學期半期考高三生物試卷 考試時間:9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命題:陸曉燕友情提示:完成第I卷后,及時將答案填涂到答題卡上,答題卡考試證號填涂方式為:“五個0+兩位考場號+兩位座位號”(如第9考室5號,填涂00000+09+05);第II卷請用黑色簽字筆在指定位置填寫,需保持卷面整潔,否則酌情扣分。I卷(選擇題,6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1.下圖是艾滋病病毒(HIV)和大腸桿菌噬菌體(T4)的結構模式圖。比較二者的結構和化學組成,相同或不同的特征是:( )A.二者不具備細胞結構,核心物質(zhì)的化學結 構相同 B.HIV的外殼成分含有磷脂,T4外殼含有核酸C.二者核心物質(zhì)都是核酸,外殼化學結構不同 D.HIV有細胞膜的結構,T4有細胞核的結構2.某市城區(qū)居民家中水質(zhì)突然發(fā)生變化,并伴有 難聞氣味,無法正常飲用,據(jù)調(diào)查是由于水源富營養(yǎng)化較重等因素導致藍藻爆發(fā)。下列有關藍藻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藍藻細胞的葉綠體中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B.藍藻體內(nèi)產(chǎn)生ATP的細胞器有核糖體 C.藍藻細胞內(nèi)可以發(fā)生轉錄和翻譯過程 D.念珠藻、顫藻、黑藻和衣藻等均屬于藍藻3.下圖中甲、乙、丙、丁分別表示某人體內(nèi)的幾種細胞,它們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細胞中( )A.DNA的結構不同B.信使RNA不同 C.遺傳物質(zhì)不同 D.線粒體結構不同4.下列有關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葉肉細胞中的高爾基體數(shù)量一般比唾液腺細胞多B.物質(zhì)合成旺盛的細胞與衰老細胞相比,核糖體和內(nèi)質(zhì)網(wǎng)不發(fā)達C.汗腺細胞與唾液腺細胞相比,線粒體數(shù)量較多D.皮膚生發(fā)層細胞與心肌細胞相比,中心體數(shù)量較多5.下列關于組成細胞化合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蛋白質(zhì)肽鏈的盤曲和折疊被解開時,其特定功能并未發(fā)生改變RNA與DNA的分子結構相似,由四種核苷酸組成,可以儲存遺傳信息DNA分子堿基的特定排列順序,構成了DNA分子的特異性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nèi)參與血液中脂質(zhì)的運輸(  ) A.細胞Ⅰ必須經(jīng)過染色才能觀察到 B.細胞Ⅰ進行細胞呼吸能產(chǎn)生酒精和CO2 C.成年人體內(nèi)細胞Ⅰ來自骨髓 D.為放大細胞Ⅱ觀察形態(tài)結構需先將涂片向左上方移動7.下列哪項的比例不符合1∶3 的是 ( ) A.酵母菌分別在厭氧呼吸和需氧呼吸情況下消耗等量C6H12O6釋放出的CO2體積比B.AaBb與AaBB(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雜交后的表現(xiàn)型之比C.一個初級卵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后形成的卵細胞與極體數(shù)之比D.白化病患者的正常雙親,再生下的正常孩子中,純合體與雜合體之比8.如圖是綠色植物體內(nèi)幾項生理活動關系示意圖,下列能正確描述其過程的A.能量A是光能,能量B、C和D中有一部分形成ATP B.是光反應,是暗反應,和都是無氧呼吸 C.是光合作用,、和都是有氧呼吸D.和過程只能發(fā)生在植物細胞內(nèi),和過程只能發(fā)生在動物細胞內(nèi)b是細胞表面受體,其化學本質(zhì)是糖蛋白C.丙圖中的抗體是由游離于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的核糖體合成,內(nèi)質(zhì)網(wǎng)運輸,高爾基體再加工后經(jīng)胞吐方式分泌的。D.丙圖中生理過程產(chǎn)生抗體與抗體的釋放都需要消耗能量10.將質(zhì)量均為Xg的蘋果肉分別放在O2濃度不同的密閉容器中,一小時后測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釋放量,結果如下表,由此判斷不正確的是變化量O2相對濃度(%)01%2%3%5%7%10%15%20%25%O2吸收量(mol)00.10.20.300.350.60.70.81CO2釋放量(mol)10.80.60.50.40.50.60.70.81A.在O2相對濃度為3%時,蘋果細胞既有無氧呼吸也有有氧呼吸B.X g的果肉在O2相對濃度為3%時每小時分解葡萄糖0.15molC.儲存蘋果的環(huán)境中,O2相對濃度為5%較好D.O2相對濃度為5%時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強度均最弱對下列四幅圖的描述正確的是A.圖1中a階段X射線照射可誘發(fā)突變,b階段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紡錘體的形成B.圖2中的溫度在a時酶分子結構改變、活性較低C.圖3中bc段和de段的變化都會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D.圖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中是不同的12.如下實驗裝置,玻璃槽中是蒸餾水,半透膜允許單糖透過。倒置的長頸漏斗中先裝入蔗糖溶液,一定時間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實驗現(xiàn)( )A.漏斗中液面開始時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B.在玻璃槽中會測出蔗糖和蔗糖酶C.漏斗中液面開始時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D.在玻璃槽中會測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13.圖甲表示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圖乙是將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麥芽糖積累量隨溫度變化的情況。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應的最適溫度B.圖甲中,Ta、Tb時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對酶活性的影響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C.圖乙中A點對應的溫度為T0 D.圖乙中Tb至Tc的曲線表明隨溫度的升高,麥芽糖量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達到最大14.下面是幾個放射性同位素示蹤實驗,對其結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14C3→14C6H12O6B.)...下圖是某生物的細胞分裂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若圖I中2和6表示兩個Y染色體,則此圖可以表示次精母細胞B.圖Ⅱ中①中位點有基因B,則②上相應位點的基因C.圖Ⅱ細胞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數(shù)量分別為2、、4D.受精卵中全部的一半來自精子A.圖1中a、b、c表示染色體的是a,圖2表示二倍體生物細胞有絲分裂時期的只有圖甲B.圖l中Ⅲ的數(shù)量關系對應于圖2中的乙,圖2中丙所示的細胞有2個染色體組C.圖1中的數(shù)量關系由I變化為Ⅱ的過程,細胞核內(nèi)發(fā)生的分子水平的變化是DNA復制;由Ⅱ變化為Ⅲ,相當于圖2中的丙→乙過程D.符合圖1中Ⅳ所示數(shù)量關系的某細胞名稱是卵細胞。與圖l中Ⅲ和Ⅳ對應的細胞內(nèi)可能存在同源染色體17.有關遺傳和變異的說法,正確的是 A.基因型為Dd的豌豆,產(chǎn)生的兩種精子(或卵細胞)比例為1:1 B.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zhì)是所有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C.孟德爾成功的原因是從研究豌豆的全部相對性狀綜合分析入手 D.導致基因重組發(fā)生的原因只有一個,即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18.在下圖曲線中,有M、N、O、P、Q五個點,對它們的含義的敘述正確的是 A.M點時,植物既進行光合作用,也進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強度弱于呼吸作用強度B.PQ段中,影響光合作用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有溫度、水分、礦質(zhì)元素供給、CO2濃度C.Q點時,光照強度不再是影響光合速率的主要因D.P點前,影響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濃度等因素19.在狗的精巢中,由A、T兩種堿基參與構成的核苷酸共有X種;其DNA分子結構穩(wěn)定性最低的時期在細胞周期的Y期;DNA復制出的2個DNA分子彼此分離發(fā)生在Z期。下列有關X、Y、Z的敘述正確的是A.2、分裂間期、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B.5、分裂間期、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C.4、分裂前期、有絲分裂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后期D.3、分裂間期、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下圖為某種遺傳病的家族系譜圖,有關該遺傳病的分析錯誤的是(  ) A.Ⅲ1與正常男性結婚,生下一個患該病男孩的概率是B.若Ⅲ2與Ⅲ4結婚,后代患該遺傳病的概率將大大增加C.從優(yōu)生的角度出發(fā),建議Ⅲ5在懷孕期間進行胎兒的基因診斷D.Ⅲ5一定不是純合子.已知果蠅的長翅和殘翅是一對相對性狀,控制這對性狀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現(xiàn)讓純種的長翅果蠅和殘翅果蠅雜交,F(xiàn)1全是長翅。F1產(chǎn)生F2,將F2的全部長翅果蠅取出,讓其雌雄個體彼此間自由交配,則后代中長翅果蠅占 A.B.C.D.1A.若圖中所示細胞分裂具有連續(xù)性,則順序依次為乙→丙→甲→丁 B.甲、乙、丙、丁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組數(shù)目依次為4、2、l、l C.若乙圖中的基因組成為AAaaBBbb,則丁的基因組成為AaBb D.乙是初級精母細胞或初級卵母細胞,丁可能為卵細胞24.下圖為人體某早期胚胎細胞所經(jīng)歷的生長發(fā)育階段示意圖,圖中①—⑥為各個時期的細胞,a -c表示細胞所進行的生理過程。據(jù)圖分析,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醫(yī)學家們正嘗試利用①治療某些頑疾,是因為①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的潛能B.與①相比,②的表面積/體積比值下降,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zhì)交換的能力也減弱C.③④分別演變成⑤⑥的過程中,它們的細胞核遺傳物質(zhì)相同,表達的基因也相同D.⑤⑥是高度分化后的細胞,它們的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體固縮時,細胞進入衰老。25.下列關于生命科學實驗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用紙層析法分離菠菜濾液中的色素時,橙黃色的色素帶距離所畫濾液細線最遠 B.觀察DNA和RNA分布的實驗中,鹽酸作用是使細胞分散開便于觀察 C.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專一性作用時,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試劑進行鑒定 D.在觀察葉綠體的實驗中,蘚類的葉片大,可直接使用高倍鏡進行觀察.下列有關“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實驗中將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滅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 B.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實驗過程中,泵入的空氣應去除CO2 C.實驗中需控制的無關變量有溫度、pH、培養(yǎng)液濃度等 D.可通過觀察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來判斷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如圖表示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其中a和b為物質(zhì)的兩種運輸方式,下列對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A.若圖示為肝細胞膜,則尿素的運輸方向是Ⅱ→ⅠB.細胞間的識別、免疫、細胞的癌變與①有密切的關系C.適當提高溫度將加快②和③的流動速度D.b過程不需要ATP,a過程未體現(xiàn)膜的選擇透過性這一生理特性學做“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固定裝片”實驗中,下列表述不正A.先用低倍鏡找出各時期的細胞B.在高倍鏡下能觀察到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C.能觀察到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期福建省古田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半期考試生物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545633.html

相關閱讀:山西省山大附中201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