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歷史2012屆高三單元測試57
走向民主的歷史步伐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1. 下列材料:
英國的《權利法案》、美國的《獨立宣言》、法國的《人權宣言》都是近代反封建斗爭的檄,反映了三國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對人類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請回答:
(1)《權利法案》頒布后,英國逐步確立起怎樣的政治體制?試分析英國確立這種政體的原因。
(2)《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是美、法資產階級的革命綱領,試分析說明它們與啟蒙思想之間的關系。
解析:本題圍繞近代資產階級法律獻設問,考查比較分析能力。第(1)問政體聯(lián)系教材回答;原因結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果和英國議會的權力傳統(tǒng)回答。第(2)問從對啟蒙思想的繼承和法律獻的效力的角度回答。
答案:(1)君主立憲制。
原因:英國具有議會政治的傳統(tǒng);光榮革命后議會權力增強。
(2)一方面它們繼承了天賦人權、主權在民、自由平等、法律至上等啟蒙思想;另一方面它們將啟蒙思想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
2.1789年,法國制憲會議通過了《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針對這份宣言,1791年女作家奧普蘭•德•古日發(fā)表了《婦女和女公民權利宣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第一條:在權利方面,人們生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益上面才顯出社會上的差別。
第二條:任何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
第三條:整個主權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國民。任何團體、任何個人都不得行使主權所未明白授予的權力。
——《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
材料二 第一條:女人生是自由的,在權利的享有方面和男人是平等的。社會地位的差異,只能根據(jù)對公眾所做的貢獻評定。
第二條:一切政治結合的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女人和男人的自然權利,這些權利是:自由權、財產權、安全權,尤其是反抗壓迫權。
第三條:國家的主權的本原,實質上存在于由女人和男人聯(lián)合而成的國民。任何團體和任何個人均不得行使未經國民明確授予的權力。
——《婦女和女公民權利宣言》
根據(jù)以上材料,評價1789年《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綜合判斷辯證分析的歷史學習能力。本題考查涉及1789年《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提供了兩則材料讓學生判斷,在材料信息提供上更加充分,但對學生比較兩段材料之后的分析、判斷能力要求更高,是引導學生思維向廣度和深度發(fā)展的一種嘗試。
答案:本題采用分層評分法,按以下五個遞進的層次評分:
第一層:只有結論而沒有用材料加以論述,或回答與材料無關。
第二層:從一個角度用一個材料進行論述。如:人權宣言是進步的,它指出了人的權利是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
第三層:能從一個角度用多個材料進行論述。如:人權宣言是進步的,它明確指出人的權利是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列舉了人的不受侵犯的權利內容,如自由、財產、安全,人的權利是平等的,和主權在民的原則等。
第四層:利用材料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論述。如:人權宣言是進步的,它論證了自由、財產等人的權利的幾項內容,人的權利是平等的,國家主權與人的權利的關系等,但為什么在人權宣言之后還要發(fā)表一個“婦女人權宣言”呢?這表明人權宣言本身還是有缺陷的,它沒有在內容中提及婦女的權利,因此婦女人權宣言針對人權宣言的條特意用了“女人和男人”加以補充。
第五層:利用材料綜合不同的角度進行充分論證。如:如何評價“人權宣言”?這取決于你對“人權”這個概念的理解。在專制統(tǒng)治下,人的權利被剝奪,而“人權宣言”肯定了“人”的權利,確立起人的不可剝奪的權利,以此反對專制制度,捍衛(wèi)人的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說它無疑是進步的。然而,這樣的權利僅僅只是抽象的人的權利,在對這些權利的理解上,不同的群體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如婦女就認為她們的權利并沒有得到規(guī)定,抽象的“人”的權利實際上成為了“男人”的權利,這違背了“人權宣言”所提出的權利平等的原則,因此,婦女特意要發(fā)表一個權利宣言,并在宣言中把婦女的權利列舉出。在對“人權”的理解上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大的分歧?其原因很多,但有一點是重要的,我們必須從不同方面理解和評價人權宣言,理解它的復雜性和多重性,甚至內在的矛盾性。
3.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qū)別;人民依法享有人身、財產、言論、出版、集會、信仰等自由;參議院由各地選派的參議員組成,行使立法權;由臨時大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和國務員行使行政權;法院由臨時大總統(tǒng)及司法總長任命的法官組成,行使司法權。
材料二 著名作家老舍的《茶館》中有這段對白:
王淑芬:(看李三的辮子礙事)三爺,咱的茶館改了良,你的小辮兒也該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冰涼!
李三:哼!皇上沒了,總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改去,袁世凱還是要做皇上。袁世凱死后,天下大亂,今兒個打炮,明兒個關城,改良?哼!我還留我的小辮兒,萬一把皇上改回呢?
請回答:
(1)為什么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民主政治發(fā)展史上一座里程碑?
(2)材料二中王淑芬與李三的對白所反映的根本問題是什么?
解析:本題以《臨時約法》和學作品《茶館》組織材料,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能力。第(1)問從其歷史地位回答即可。第(2)問聯(lián)系材料中對“改良”的懷疑態(tài)度和對社會形勢的疑慮回答,同時注意辛亥革命的結果。
答案:(1)它是中國近代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或:中國近代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憲法)。
(2)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徹底;民主力量與專制勢力斗爭具有曲折性、艱巨性。
4.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自然法則下面,一切人生都是自由的,每一個人到這個世界上都對自己的身體有支配的權利。
——杰斐遜
材料二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就是平等的,他們被造物主賦予他們固有的、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損害這些目的,人民就有權改變或廢除它……。
——《獨立宣言》
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杰斐遜的主要觀點。
(2)依據(jù)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北美人民要求獨立的原因。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史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問在閱讀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概括歸納說明問題;第(2)問緊扣試題設問“歸納北美人民要求獨立的原因”,提取材料信息并結合相關史實作分析歸納。
答案:(1)人生而自由平等。
(2)人生是自由平等等啟蒙思想的傳播,促進了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人民要求擺脫殖民統(tǒng)治;美利堅民族的形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49752.html
相關閱讀:福建省2013年高考文綜歷史試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