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高三數學的得分策略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現代考試學和經驗表明,正確運用高考臨場得分策略,不僅可以預防多種考試心理障礙或極不規(guī)范所造成的不合理丟分,而且能通過科學的檢查方法建立神經聯系,挖掘思維和知識潛能,考出最佳成績,提高一至二個分數段.

  事實上,高考時不可能個個考生全做全對得滿分,為了區(qū)別其答題理解的深與淺、解決得多與少,高考試題每年都制定了比較規(guī)范嚴格的評分標準,各題的評分標準是按照所考查的知識點,一一分段給分,考生只要答出了這些知識點(即得分點)就給分,答得越多就給得越多,進而累計得分就越高.有鑒于此,為了給今年參加高考應試的考生提供比較切實可行的臨場“多得分,少丟分”策略,現以上年高考數學試題為例,作一粗淺的分析介紹.

  一、合理分配時間,做題先易后難

  據統(tǒng)計,每年高考數學試卷大約有2500個印刷字符,若以每分鐘300至400個字符速度讀題審題,約需6至8分鐘,考慮到有的題目(如一些創(chuàng)新題)要反復閱讀,約需15分鐘;書寫主要用于解答題,約300個字符,按每分鐘150個字符的書寫速度,約需20分鐘.這樣,留給思考、草算、文字組織、復查檢驗及填涂的時間只有80多分鐘.所以,為了給解答題(特別是中檔題)留下充裕的思考解答時間,做選填題的時間總量應不超過45分鐘,每小題一般應在兩三分鐘內解決,用了五分鐘仍未解決的就敢快丟下,先跳過去,待做第二輪時解決,并統(tǒng)一涂卡、填答.解答題中的容易題不妨邊想邊寫,以節(jié)省草算等中間環(huán)節(jié).對于創(chuàng)新題或壓軸題,我們也要給它分配騰出足夠的思考解答時間,以免造成很容易做的第(Ⅰ)問及第(Ⅱ)問前幾步而得上三五分的,卻因沒了時間做,后悔不迭,抱憾終身.

  雖然高考試卷中題目本身的排列次序已原則上考慮了先簡后繁,從易到難,但這往往與實際情況有所出入,所以,考生在具體答題時,不必拘泥于試卷的既定次序,要通覽全卷,根據自己的實際,采取先做簡單題,再做復雜題的由易到難的策略;先做那些基本知識和方法掌握較好,語言、題型熟悉的題目,再啃那些題型生、背景新、思維力度大的題目??先熟后生策略.

  二、認真審讀清楚題意,并善于把題目條件與結論具體化、明顯化

  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審題,審題是為了弄清楚題目要求解決什么矛盾,從而啟示、明確從何處入手,向何方前進.可有一些考生,拿到試題,未領會題意,就匆匆下筆,急于作答,結果或是未明究竟瞎撞一陣而碰壁,或是錯用(添加、看漏、變更等)條件而致誤.所以,審題一定要逐字逐句,一而再,再而三地讀(默讀)、記(默記)、想(聯想)、化(轉化),力求從語法結構、邏輯關系、數學含義、答題形式、數據要求等方面真正搞清弄懂,特別是要弄清楚條件是什么,結論是什么,條件和結論之間與哪些知識有聯系.

  在閱讀、觀察、探索、轉化數學問題時,應盡可能的使其條件與結論的敘述清晰、具體、明確.如果問題有明顯的幾何意義,則不妨畫個圖;如果問題的表述隱晦,關系復雜,則不妨引入適當的符號,以幫助發(fā)現和顯化問題的實質與關鍵.

  三、精心廣泛聯想,及時將問題等價轉換

  一個數學問題的思路探求與解決,在認真審題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還有賴于對問題條件與結論產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聯想:聯想有關定義、定理、熟知的命題,常用的證法等.以便通過不斷改變命題的敘述方式與形式,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發(fā)或信息,打通條件和結論之間的隧道.

  如讀到“已知兩定點F1(-,0),F2(,0),滿足條件的點P的軌跡是曲線E”,我們應該聯想起雙曲線的定義,進而等價轉換成“曲線E是某雙曲線的一支”,于是畫出示意圖后,就容易把E的方程求出來.

  做立體幾何時,通過結合題目的文字和圖形(特別是所求的結果)的互補互譯的閱讀理解,我們頭腦中應盡可能多的浮現出“線面角”、“面面角”、“點面距離”的定義和圖標,進而啟示著我們在圖形上去找到(常常是作出)這些目標量,然后加以論證和計算.

  四、分解分步,各個擊破??將一個大問題分拆成幾個小問題來解決

  有些高考解答題,整體難度或陌生感較大,考場上一時做不完滿,但決不等于一點想法都沒有,不等于所涉及的知識與方法一片茫然.這時,我們不妨將原問題進行分解分步,拆成若干個比較簡單的部分或步驟,然后解決我們有所想法的部分或步驟,各個擊破,分類合圍,因為當我們在解決個體的過程中,往往會對其相鄰的部分的求解有所啟發(fā)和誘導,力爭突破全題,縱即或不能全題解決,但也可最大限度地演算推導幾步,并且可將解決的程度表達出來,這樣,雖然題目的最后結果沒有得出來,但步驟分卻積攢了不少.

  有些題表上已自然分成了互有關聯的兩三個小問題,這類題往往前面的問簡單,且為后面的問的基礎,答好了前面的問題將有助于后繼問題的解決.所以考生解答此類計算題時,應按其排列順序,先做前面的問,再做后面的問即從前做到后.

  然而當遇到有二三問的證明題時,答題得分策略就不盡相同了,盡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地先做自己最熟悉上手的問,第一問做不出來時,可利用其結果而跳步去解答第二問或第三問.

  此外,還有嘗試逆推,正難則反;以退為進,分類合圍等重要的分段得分策略,限于篇幅,不再贅述.

  值得說明的是,上面介紹的高考應試得分策略,也是數學上的解題策略,因而同時具有得分與解題的雙重功能;退可分段得分,進可全題解決.我們寄希望于考生從積極的方面運用這些策略,力爭全題解決.

  來源:京翰教育中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276044.html

相關閱讀: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珠三角地區(qū)工業(yè)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