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學習本文的論證結構和論證方法。
3.分析評價課文觀點,借鑒吸收課文的寫法。
4.培養(yǎng)閱讀、寫作要“刻苦自勵,推陳出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精練相吻合”的謹嚴精神。
重點講解
關于本文的題目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這個成語的含義是:①形容過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書袋或賣弄才學。③謂不重視實質,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或強詞奪理。
題目的含義則是:對文學作品的語言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李廣射虎”與“情境”
文中第二個例子,“李廣射虎”一段。我們能理解作者的觀點,但必須補充一些“情境”材料,因為這里不可以僅用“意味”“情感”來解釋。李廣射“虎”,是在一種特定情境之中的,這種情境造就了他的“激變能力”以千鈞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沒鏃”,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記,因此這段內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刻意簡潔的。
今舉幾例:《湯姆叔叔的小屋》中女奴抱著幼子被人追殺,她奔跑的速度是超常的,凌汛期的密西西比河橫在眼前,她大呼一聲把眼一閉跳上浮冰,又一塊一塊跳過去。這里的情境是特定的。一個小孩在陽臺邊玩,不慎滑下,小孩的母親從馬路那邊見狀飛奔過來,就在孩子落地的一剎那接住了。后來記者讓她再“表演”無論如何也跑不過來了。有一個人在路上提靴子,正有一輛吉普車沖他過來了,他在倒下的同時用手托住了車的一側。吉普車轉向而去,僅碾下了他的一只靴底。然而他的力量本來很平常。
這正是李廣射虎的“激變能力”的佐證,原文情節(jié)缺一不可。這個例說明文字與所要表達的情境有關,值得玩味。
“推敲”的啟示
唐朝詩人賈島,做詩嚴肅認真、一字不茍。常常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故素有“苦吟派”之稱。據(jù)唐宋遺史記載,他在長安應試時,有一次在路上反復考慮“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即流傳至今的《題李凝幽居》一詩),本想把其中的“敲”改為“推”,但又下不了決心……斯時正好撞上了當時任京兆尹(相當于今市長)的韓愈的車騎。有人便把他拉到韓大人面前,當韓愈問明情由后,即笑曰:“還是‘敲’字更好!”這就是古今以來一直被傳為美談的“推敲”的故事。至于這一“推”一“敲”到底孰優(yōu)孰劣、孰得孰失,后人便又持兩種意見:一種是以韓愈之“是”以為“是”,不再認真追究(言下之意是既然身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已有高見,我們又何必再加審議、再持異議呢?);另一種是有些學者詩家堅持獨立思考,對此談出自己的見解和分析。這里且舉兩例:(1)美學家朱光潛先生,他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說:“問題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而在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的而且與全詩調和的。在文字里‘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睆倪@個藝術哲學的基本觀點出發(fā),朱老先生得出的結論是:“‘推’字比‘敲’字好!币驗榍罢吣芨玫乇憩F(xiàn)詩人冷漠自在、獨來獨往的意境,同時,與上句亦更為諧調。因為若是“敲”,盡管聲音不大,畢竟會驚動“宿鳥”的。(2)著名學者周振甫先生,經(jīng)過自己的認真思辨,在其著名的《詩詞例話》中又提出了與朱翁截然不同的意見。但又絕非簡單草率地因襲韓愈之說,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根據(jù),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周先生以題目《題李凝幽居》為線索,推斷詩人原是寫去往李凝幽居處時的環(huán)境和心境。進而指出:“就這首詩看,敲的該是李凝幽居的門,這個‘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為僧,法名無本。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應該敲門,才和幽居相應。從音節(jié)上說,‘敲’字也較為響亮!
二公所見,迥然不同。而原作者賈僧亦早入黃泉,看來,這樁詩案是實難定論了。但筆者倒以為,斯“推敲”之古今故事卻足以給我們今人(包括筆者本人)學業(yè)做事、走筆撰文以不少有益的啟示。比如說做學問吧,既要有請教先哲的虛心態(tài)度,又需要有不迷信、不盲從,獨立思考、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伏案寫作呢,則又該恪守以意帥文、文役于意,直至達到文質相諧、文質并茂的基本原則。
附:《題李凝幽居》原詩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①。
暫去還來此,幽期②不負言。
【注釋】
、僭聘汗湃苏J為“云觸石而生”,故稱石為云根。這里指石根云氣!
②幽期:再訪幽居的期約。言:指期約。
反饋練習
一、基礎知識
1.選出加點詞語使用無誤的一項( )
A.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關系,以為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是漂亮些。但是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內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
B.無論是閱讀以及寫作,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
C.一個作者在用字用詞上離不掉“套板反應”,在運思布局上面,以至在整個人生態(tài)度方面也就難免如此。
D.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簡潔些,卻實在遠不如原文。
2.選出橫線上詞語填充最恰當?shù)囊豁棧ā 。?br> 他須自掩自推,足見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賞月, ,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質。
A.自在無礙,興盡而返,獨往獨來 B.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
C.獨往獨來,興盡而返,自在無礙 D.興盡而返,自在無礙,獨往獨來
3.結合上下文,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1)語言跟著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濫的語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濫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會朝深一層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來的,不致落入下乘。
“作”:
(2)文學之所以為文學,就在這一點生發(fā)上面。
這一點:
4.選出加點詞用得恰當?shù)囊痪洌ā 。?br> A.他的勇敢博得了普遍的贊譽。
B.離開兩種制度的本質及其發(fā)展的具體情況,去贊譽資本主義的“美妙”,決然談不上什么高明。
C.貧困地區(qū)的人民寄來熱情洋溢的感謝信,由衷贊譽曙光中學師生對失學兒童的深情厚誼。
D.雜技演員高超的技巧,驚險的動作,令人贊譽不已。
5.《人間詞話》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鬧’字而境界全出!睆南铝性娫~中找出錘煉得十分精彩的字,選出判斷正確的項( 。
①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②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④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A.①潤 ②點 ③火 ④笑 B.①潛 ②翻 ③藍 ④笑
C.①潤 ②翻 ③藍 ④春 D.①潛 ②點 ③火 ④春
6.有些話如果缺乏一定的語境,就容易產(chǎn)生歧義。請在空白處填上恰當?shù)脑~句,使整句話不產(chǎn)生歧義。
(1) 研究魯迅的書。
(2) 研究魯迅的書。
(3)咬死了獵人的狗 。
(4) 咬死了獵人的狗。
7.下列兩組詩,加入哪一組動詞境界全出?
(1)輕風( )細柳,淡月( )梅花。
a.搖 映 b.舞 隱 c.弄 吻 d.扶 失
(2)山色蒙蒙( 。┊嬢S,白鷗飛處( )詩來。
a.如 帶 b.橫 帶 c.入 送 d.掛 入
二、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8~13題。
無論是閱讀或是寫作,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字有直指的意義,有聯(lián)想的意義。比如說“煙”,它的直指意義,凡見過燃燒體冒煙的人都會明白,只是它的聯(lián)想的意義迷離不易捉摸,它可聯(lián)想到燃燒彈、鴉片煙榻、廟里焚香、“一川煙草”“楊柳萬條煙”“煙光凝而暮山紫”“藍田日暖玉生煙”……種種境界。直指的意義載在字典,有如月輪,明顯而確實;聯(lián)想的意義是文字在歷史過程上所累積的種種關系,有如輪外圓暈,暈外霞光,其濃淡大小隨人隨時隨地而各各不同,變化莫測?茖W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義就愈精確,文學的文字有時卻必須顧到聯(lián)想的意義,尤其在詩的方面。直指的意義易用,聯(lián)想的意義卻難用。因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 )的;前者偏于類型,后者偏于( )。既是( )的,( )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蘊豐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離。
8.用原文中的詞語分別概括“字的直指意義”和“字的聯(lián)想意義”的特征。
①直指意義的特征是:
②聯(lián)想意義的特征是:
9.填空:
文中作者把直指意義比作 ,把聯(lián)想的意義比作 ,這樣作比的作用是 。
10.“無論是閱讀或是寫作,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這一句加橫線的詞語是否可以互換?為什么?
答: 。
11.文中括號中,依次填充詞語,恰當?shù)囊唤M是( )
A.個別 游離 個別 游離
B.個性 游離 個性 游離
C.游離 個性 游離 個別
D.個性 游離 游離 個性
12.文段中劃橫線句子的意思前后是否矛盾?
答:
13.本文段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答:
參考答案
一、1.D(A.轉折語意過強 B.應為選擇關系 C.強調的意味未表達出)
2.B
3.(1)是匠心獨運的創(chuàng)作(2)通過字詞的聯(lián)想義使意蘊豐富
4.A(提示:B項應為“贊美”;C項應為“贊揚”;D項應為“贊嘆”。)
5.A
6.(1)他正在撰寫一本…… (2)要想了解30年代中國文化戰(zhàn)線上的尖銳斗爭史實,就必須…… (3)終于受到村民的團團包圍,最后死在村民的棍棒之下 (4)老虎躲過獵人的箭,兇猛地……
7.(1)d (2)b
二、8.①明顯而確實 ②變化莫測
9.月輪;輪外圓暈,暈外霞光;生動形象貼切地表現(xiàn)了字的直指意義和聯(lián)想意義的特征,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于理解,且增添了文章的文學色彩。
10.不能!按_定”與“控制”之間有著內在邏輯關系,只有選確定文字的意義,才能夠駕馭,控制文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70089.html
相關閱讀:高二語文祖國土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