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連城、永安、漳平一中,龍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聯(lián)考2015~2015學年上學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化學試卷(考試時間:90分鐘 總分:100分)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分)H-1 C-12 N-14 O-16選擇題(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化學反應中需要加熱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B.化學反應中不需要加熱的反應一定是放熱反應C.化學反應中放出的熱量就是反應熱D.化學反應總是伴隨著物質(zhì)變化和能量變化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熵增加且吸熱的反應一定是自發(fā)反應 B. 熵增加且放熱的反應一定是自發(fā)反應 C. 熵減少且放熱的反應一定是自發(fā)反應 D. 熵減少且吸熱的反應一定是自發(fā)反應3.下列關于平衡常數(shù)K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任何條件下,化學平衡常數(shù)是一個恒定值 B.改變反應物濃度或生成物濃度都會改變平衡常數(shù)K C.平衡常數(shù)K只與溫度有關,與反應濃度、壓強無關 D.從平衡常數(shù)K的大小不能推斷一個反應進行的程度4.已知水的離子積在不同溫度下分別為:KW(25 ℃)=1.0×10-14 mol2?L-2,KW(35 ℃)=2.1×10-14 mol2?L-2,則下列關于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A.水電離的[H+]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B.在35 ℃時,水電離的[H+]>[OH-]C.水的電離程度:25 ℃>35 ℃ D.水電離的[OH-]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5.在2A(g)+B(g) 3C(g)+4D(g)反應中,表示該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A.υ(A)= 0.5 mol/(L?s) B.υ(D)= 1 mol/(L?s)C.υ(C)= 0.8 mol/(L?s) D.υ(B)= 0.3 mol/(L?s)6.一定條件下恒容容器內(nèi)反應2AB(g) A2(g)+B2(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 )A.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nmol A2 ,同時消耗2n mol ABB.反應混合氣體總壓強不隨時間而變化C.反應混合氣體密度不隨時間而變化D.容器中各組分的質(zhì)量分數(shù)不隨時間而變化7.鹽酸與碳酸鈣反應時,不能使起始反應速率明顯加快的是( )A.增大加入碳酸鈣的量 B.用碳酸鈣粉末代替塊狀碳酸鈣 C.升高溫度 D.改用濃度更大的鹽酸8.右圖曲線a表示放熱反應 X(g) + Y(g) Z(g) + M(g) + N(s) △H <0進行過程中X的轉(zhuǎn)化率隨時間變化的關系。若要改變起始條件,使反應過程按b曲線進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溫度 B.加大X的投入量C.加催化劑 D.增大體積 9.反應N2O4(g)2NO2(g);△H= +57 kJ?mol-1,在溫度為T1、T2時,平衡體系中NO2的體積分數(shù)隨壓強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C兩點的反應速率:A>CB.A、C兩點氣體的顏色:A深,C淺C.由狀態(tài)B到狀態(tài)A,可以用加熱的方法D.A、C兩點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A>C10.在一定溫度不同壓強(P1 >P2)下,可逆反應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應混合物中的體積分數(shù)(ψ)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有以下圖示,正確的是( ) 11.對于平衡體系:mA(g)+nB(g) pC(g)+qD(g) △H<0,有下列判斷,其中不正確的是時間X的轉(zhuǎn)化率bao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題不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574296.html
相關閱讀:陜西省西安市慶安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題